旋流泄水建筑物
本书特色
[
本书第1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了旋流竖井和竖井-旋流两种泄洪洞的布置、组成结构、连接形式及涡室(起旋室)和旋流竖井、旋流洞断面尺寸设计方法,并给出工程设计实例;第2章和第5章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介绍了在旋流运动条件下竖井和洞内流态、流速、压力、脉动压力及旋流空腔和掺气特性,以及旋流洞泄流能力的近似计算;第3章介绍了旋流竖井泄洪洞水力学解析和经验计算方法及计算例;第6章介绍了由导流洞改建泄洪、放空或排沙三结合泄洪洞的结构设计;第7章介绍了已建成的沙牌、公伯峡及在建的清远旋流泄洪洞的设计体型、结构尺寸和水力学问题,以及对研究设计经验进行总结;第8章介绍了国外研究的旋流泄水道的涡室结构和设计方法,以及印度特里竖井-旋流泄洪洞设计体型和部分试验研究成果,并作简单评价;第9章通过空化试验研究,论述了旋流空化特性,并与直线流进行比较;第10章提出了在溢流坝下游布置旋流消力墩和在坝内设两种不同形式的旋流泄水道的方案,并提出将传统泄洪洞的掺气槽改成掺气消能设施,除防止空蚀外还增加了消能率,减轻出口雾化现象。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竖井旋流、平洞旋流和喇叭形堰旋流三种体型的泄洪洞为重点,详细地论述了各种泄洪洞的旋流防蚀和消能的特点、工程措施及设计原理,并附有结构设计和计算实例。书中含括了我国四川沙牌、黄河公伯峡和在建的广东清远旋流泄洪洞的结构设计,以及部分公伯峡原型观测资料。书中还介绍了共用同一个竖井和导流洞作为泄洪与放空水库的双层进水口结构设计,以及高效消能、防蚀的自掺气消力墩等。
本书是国内首次结合水电工程研究各种旋流泄洪洞结构、水力学特性和有关设计原理及应用的书籍,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科研人员参考,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
作者简介
[
董兴林,男,1930年出生于吉林省西安县,汉族,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4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水利系,分配到北京水电科学研究院(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1956年前暂时留校工作。1957年回京履职后至1977年期间,负责了一些工程生产试验任务和原型观测工作:①通过闸门振动原型观测,找出了振源并提出防振措施,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海河挡潮闸闸门振动和刘家峡泄水道闸门振动问题;②负责了调压井试验和研究任务(如四川映秀湾、鱼子溪和锦屏水电站等);③“75·8”大水后,北京水电科学研究院撤销,改为水利调度所,在中央防汛办公室水工组负责鄂、辽、吉、黑四省的病险水库调查和处理工作。
改革开放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恢复,主要研究工作有:①进行了一些水电站管道系统瞬变流计算,通过水力控制理论证明调压室稳定断面面积可以小于托马准则,特别是纠正了“水电站尾水洞设置阻抗式调压室稳定断面面积大”的不正确论点,为大朝山水电站尾水洞设计了阻抗式调压室;②参加和处理天生桥调压室事故,将原差动式调压室全部改为阻抗式调压室;③进行了调水工程最优等容量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水工模型验证工作。
]
目录
前言
第1章 旋流竖井泄洪洞
1.1 旋流竖井泄洪洞结构组成和总体布置
1.2 旋流竖井泄洪洞进水口与涡室及其一般连接结构
1.3 竖井和涡室直径的确定
1.4 引水道与涡室连接结构设计
1.5 竖井与出水洞(原导流洞)的连接及附加消能工设计
1.6 旋流竖井泄洪洞设计举例
1.7 对存在问题的讨论
第2章 旋流竖井泄洪洞水力学特性
2.1 泄流能力和流态
2.2 动水压力
2.3 脉动动水压力
2.4 竖井旋流空腔特性和断面平均流速
封面
书名:旋流泄水建筑物
作者:董兴林
页数:334
定价:¥86.0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50900905
PDF电子书大小:15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旋流泄水建筑物》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