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评论:第十辑 二〇一五年八月:10
节选
[
《中国历史评论 第十辑》: 21世纪,非洲的大学教育一直被作为是非洲国家的人才储备库而广受称赞,它为非洲国家领导阶层提供了训练有素、见多识广、求学好问、明辨是非的人才。‘据资料显示,非洲的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了必要的人际关系、批判性思维和专门的技能,能参与到国家和国际的决策以及问题的解决中去。由于人们期望大学教育能继续在基于全球化经济的新知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女性接受大学教育不仅是一项基本权利,而且不可或缺,这是因为非洲一半以上的人力资源是由女性构成的,应当给予她们接受大学教育的平等机会。应当注意的是,非洲的教育体系是金字塔式的,从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不断缩减。更为重要的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教育的性别差距加重了高等教育男女不平等的缺陷。*近几十年来,国家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对女性接受大学教育的状况表示了担忧。本研究从历史的维度上去探讨进一步推进共话非洲教育进步之路的方式。 ……
]
内容简介
[
为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而编辑的史学文论集。此前已出版九辑,社会反响良好。内容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关注历史学对价值、秩序与发展的正向导引,关注历史学对知识群体与精英阶层的影响力;偏重中国史、外国史,或古代史、当代史等不同专业中彼此互为兴趣的话题。原创、转载、集成并举。
]
目录
【特稿】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世界意义22届大会预示着西方中心主义的终结22届大会是国际文化格局中的一次重要转折22届大会将凸显齐鲁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图志】史以事辞胜——刘大钧先生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题词简记【史家与著述】首届国际历史科学大奖得主格鲁金斯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参会论文摘要(一)【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济南】山东与济南:致国际历史学会主席函泉文化与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硕博论文选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百年中国:1900-2010》绪论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全球史研究【史料整理】1936:中国与国际历史学会积极互动的几则重要史料百年互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学者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各国政要简表:整理与求证【讨论会实录】“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与中国历史学”学术研讨会实录中国史学走向世界的见证与经验:研讨会简记**场学术会议的主持与评论参加第17、18届大会的经历与感想两度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思考如何构建史学强国?关于申办2000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点滴回忆22届大会将给中国史学及中国文化以深刻影响人文学术正在重新主流化史学大会与中国形象的重塑第二场学术会议的主持与评论22届大会的筹办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借助大会契机,振兴中国史学开一个比较纯粹的学术会议史学大会应积极推进双向了解把握契机,走出一条文化创新路线山东史学会的相关筹备工作关于筹备会议的几点建议第三场学术会议的主持与评论史学大会与《中国历史评论》什么是世界史,什么是全球史?22届大会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意义回忆大会申办经过注重史学大会的学术属性和国际准则历史科学大会的宣传和历史教育史学大会的公共影响力与筹备建议史学大会要重视艺术史研究国际和平主义?中华史学的百年梦想?——第22届大会1分钟宣传片讨论实录1分钟宣传片的讨论深度与文献价值第22届大会1分钟宣传片脚本(2015年6月)1分钟宣传片脚本讨论会实录【学术话题集成】面向公众: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媒体呈现与建构张海鹏:期待“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王建朗:2015——中国史学界的期待王育济:第22届国际史学大会将光大国际主义的学术宗旨王育济:筹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理念、责任与举措王育济: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百年交集王学典:对话,文明相处的*好方式王学典:当今世界正处于重要节点,历史再度成为学界焦点方辉:国际的大会,文化的盛宴中国与大会:21分钟视频专题片解说词
封面
书名:中国历史评论:第十辑 二〇一五年八月:10
作者:王育济
页数:168
定价:¥58.0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3504384
PDF电子书大小:12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评论:第十辑 二〇一五年八月:10》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