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
本书特色
[
宏大规模和悠久历史的运河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同时,这一系列运河的开凿,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曾经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
运河怎样带动了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沿运城镇繁荣兴盛?为通运加施于自然界的种种措施,对中国沿运地区的自然环境曾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运河的淤废通塞,如何反映了沿运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一条大运河 半部中国史”本书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上运河的变迁、兴衰,讲述了中国三千多年来环境和社会的变迁。
]
内容简介
[
中国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 8 个省(直辖市)、35 个沿线城市,孕育了中华千年文明,成就了中国城市的繁荣富庶,创造了城市的灿烂辉煌。本书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上运河的变迁、兴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折射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描绘出中国大运河“活态遗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作者简介
[
邹逸麟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5 年
8 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56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1957 年随谭其骧教授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工作。1988 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所长、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史志学会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运河志》总主编;《辞海》(第七版)副主编;著有《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千古黄河》《椿庐史地论稿》《椿庐史地论稿续编》,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等。
]
目录
引
言
**章
中国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及其特点
**节 沟通江、淮、河、济运河网络的形成及其特点(先秦时期)
第二节 海、河、淮、江、钱塘、珠六大水系运河网络的形成及其特点(秦汉时期)
第三节 地区间运河的蓬勃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南北大运河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隋唐两宋时期)
第五节 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变迁及其衰微(元明清时期)
第六节 清末漕运改制后大运河的命运(民国时期)
第二章 ? 运河工程反映中华民族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智慧和毅力
**节 水源问题
第二节 运河沿线的地貌高差问题
第三节 运河和天然河流交汇问题
第三章 运河的运输管理制度及其效果
**节 历代运河管理制度简述
第二节 运河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第三节 运河的运输能力及其限度
第四章 运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节 对维护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全国城市、交通网络的形成(沿运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带的形成)
第三节 加强全国各地区间经济的联系和文化交流
第五章 运河发展的局限及其造成的影响
**节 黄河变迁对运河的影响
第二节 运河变迁对中国东部平原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运河通航和农业灌溉的矛盾
第四节 漕运改制和海运的兴起对运河的影响
第六章 近百年来的运河及其展望
**节 近现代以来的运河
第二节 21 世纪大运河定位的思考
第三节 开发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结束语
封面
书名: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
作者:邹逸麟著
页数:194页
定价:¥58.0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1
ISBN:9787553788203
PDF电子书大小:9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舟楫往来通南北:中国大运河》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