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地名故事
节选
[
昆东要冲兵希 兵希地处昆山市东近郊,东与蓬朗街道相连, 南以沪宁铁路为界与陆家镇联通,西与昆山高新区 青阳街道接壤,北依娄江与新镇街道隔江相望,总 面积为27.02平方公里。 兵希历史悠久。1973年,境内盛庄村发现春秋 战国时期青铜器熔制遗址,验证了我们的祖先早已 在这里生存和繁衍。 兵希地名始于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之际。夫差 十四年(前482),吴王曾在此扎营屯兵,不料,越 王勾践派兵大败吴军。越军借助风势,采取火攻战 术,熊熊大火把吴军营房和当地民房烧成一片废墟 ,吴王狼狈南逃至夏驾桥才保住性命。后人把这一 带叫作“兵墟”,意为兵戎相见后留下的废墟。至 宋代,因年代久远,“兵墟”被讹传为“丁墟”。 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镇上建造了两座拱形石 桥。镇南一座名兴隆桥,俗称南桥;镇北一座名太 平桥,俗称北桥。北桥处于集镇中心,百姓将“北 桥头”当作集镇的代名词,将赶集称作“上桥头” 。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恢复“兵墟”老名。 1966年4月,正式以“兵希”命名。 兵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镇北的甭子,地处 娄江水道一个重要节点,东临太仓、南通吴淞江、 北接昆北,为三地水陆之要冲,扼南北水运之咽喉 ,其军事、交通地位十分显要。 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春,苏北盐民义军首 领张士诚率部渡江南下夺取奣子。这一带原是元朝 的一个漕粮集结地兼漕运船停泊点,张士诚派重兵 把守。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元军偷偷地向义军驻 守的甭子袭来。元军采用里应外合的战术,打败义 军,占领奣子。得悉奣子失守,张士诚迅速调兵遣 将,集中兵马,在元军尚未站稳脚跟之际,杀了一 个回马*。经过激战,义军再次夺回奣子。随后, 义军在奣子一带重兵防备,以防不测。 清代同治二年(1863),清兵与太平军在兵希 一带展开激战,百姓惨遭劫难,十室九空,背井离 乡逃亡至上海宝山大场一带,*后只剩下镇边的金 、何、庄、杨四户人家,集镇几乎无存。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兵希一带活跃 着昆山**支由中共领导的陶一球抗日武装。1940 年夏,中共昆(山)嘉(定)县委、中共昆山县委 、中共昆(山)嘉(定)青(浦)中心县委先后在 兵希建立,开辟了以兵希为中心的昆东抗日游击根 据地。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外县工委部署迎 接解放的直接准备工作,昆山工委在兵希强巷村设 立领导机构,统筹迎接昆山解放的各项工作。 2000年,撤镇建兵希街道,委托昆山开发区管 理,兵希成为昆山开发区核心区域,并纳入昆山城 市东部副中心建设范畴。迈人新时代,兵希人民在 这片热土上续写着新的光荣和梦想。 ……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围绕昆山乡村历史风貌和时代发展展开, 着重挖掘昆山地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掌故, 以讲昆山地名故事、传承昆山传统文化为重点, 在展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传统风貌的同时, 着力讲述本乡本土的地名掌故、沿革和发展, 展示昆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目录
江南福地鹿城昆山地名故事——开发区昆东窗口蓬朗昆东要冲兵希水漤古村菖蒲漤昆山地名故事——高新区物宝天华玉山家喻户晓亭林路横贯东西震川路书香飘逸聪明弄鹿城中心里厍昆山地名故事——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东大门花桥古意氤氲鸡鸣塘吴国门户金城沪宁铁路缀满亮点的徐公桥昆山地名故事——张浦镇改革试点张浦红色水乡大市东塘码头南港乡村集镇尚明甸昆山地名故事——周市镇昆太常枢纽周市娄江明珠新镇昆北高乡陆杨昆山地名故事—一陆家镇菉溪胜地陆家抗金遗址卸甲桥陆家浜杨厅弄昆山地名故事——巴城镇阳澄明珠巴城船头小市正仪御赐牌坊地石牌昆曲源头绰墩山吴国水寨武神潭昆山地名故事——千灯镇亭林故里干灯良渚遗址少卿山石板古镇石浦状元祥地卫泾路昆山地名故事——淀山湖镇落星浮玉淀山湖神秘古地度城淀山湖畔杨湘泾昆山地名故事——周庄镇水乡泽国周庄闻名遐迩银子浜万三故地东坨香村·祁庄
封面
书名:昆山地名故事
作者:王中民主编
页数:205页
定价:¥48.0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554612040
PDF电子书大小: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昆山地名故事》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