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游

相关资料

[

寻找远方而非此处的面孔
  ——读赵瑜的《女导游》
  赵卡
  我感兴趣的恰是,三个闺蜜的性情表演秀派对。从赵瑜的长篇小说《女导游》中不难看出,导游是一种执迷在路上的苟延生命的职业,尤其对女导游而言,这条路途中分岔,一条通往符号化了的自然人文风景地,另一条则朝向了深沟大壑般的内心。
  对于一部小说,也许最好的导游就是它的作者,赵瑜对黎静、洋葱、淘气三个不同代际的女导游的细致观察,以深不可测的虚无去体认她们自身的存在感,至少让我们轻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矫情的性事极具娱乐功能。这不是我要故作惊人语,从表面上看的确如此,遗憾的是,赵瑜对性事的物理细节几乎未洒一点狗血。那个滔滔不绝的普鲁斯特咖啡馆对这本书可能是一种暗示,作者遵循法国式的优雅,不屑于市侩的写作格调。
  看得出来,赵瑜对他的小说是作了精心设计的。伊恩·布鲁玛在谈到奈保尔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刻意模仿自己尊重的作家也许是一种真诚的恭维,”那么,我不得不怀疑赵瑜从普鲁斯特那里偷得了一招半式,放心,这不是对赵瑜的诋毁,而是尖锐分析后的赞美。《女导游》里的人物相对独立,故事情境也相对独立,但独立中串接的叙事作者善于弃大而化小,这也是他在书中用过的一个精确的词:“切片”。在时间的切片上,我们看到了赵瑜对三个女人的不厌其烦的记录,语气、表情、服饰、性姿态、个人趣味和自我表现跃然纸上;在这一点上,赵瑜倒是并不闪烁其辞,他使用了白描式的手段描述事物,反倒让人看见了深刻的东西竟然具有非常浅薄的一面。70后、80后、90后的三张代际面孔在赵瑜的笔下生动而层次分明,甚至,如罗盘一样符号化了她们高调的自恋,比如黎静的警觉、洋葱的清晰和淘气的少不更事;作为一个70后的老男人,我对黎静逃避麻木而灰暗的生活深有同感,70后最让人误解地方就是他们独特的处事方式,他们一边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边又丧失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有着出众的缺陷,却又令人窒息般的着迷。
  从海南乡下的婚俗、农事和自然景观问题,看出来赵瑜对海南的风情怀了最大的善意和亲密感,他偶尔的尖刻并不代表他的偏见,他赋予了这个地方的同情也不算太糟糕。披着旅游的外衣,解男女的风情,赵瑜将诗意的文艺元素洒遍了全书,我的判断是,这里面很多会吟诗作画开客栈的小清新男人有他自己的影子,以深化我们对他笔下的那些人物的理解;说是他个人的半个自传也不为过,我不知道,他的改头换面的私生活能否给人带来快感,说句难听点的,只要人还在世,恐怕谁也难写出一本忠于传主的传记来。
  这本书的叙述见证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文字功力,优雅的制造了一种文化幻觉,比当下普遍的神棍加市侩的写作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即便是小说人物作出了惊人的粗鲁举动,他也往往以喜剧效果化解;但不必要的风雅有趣的段子颇多,对这本书的气氛并没有起到多大的烘托作用,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些段子早已经被读者们在网上消费过了。
  “拥挤的城市!充满梦幻的城市,大白天里幽灵就拉扯着行人!”如同波德莱尔具有的经验就是把缺乏诗意的东西变成诗,女导游是旅游题材作品的一个细微的切口,赵瑜以这个明显带着无比诚意的题材预设了《女导游》的受众,他提供了旅游这个行当的丰富细节,告诉了我们每天在路上充满的有趣纷争;但在另一条情感的路上,很多人和女导游黎静、洋葱、淘气三个一样,都在诗意的寻找远方而非此处的面孔。
  2014-10-28呼和浩特
  赵卡,原名赵先峰,1971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从事诗歌、小说、随笔和理论批评写作。
  男作家,女导游。他们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情趣不同,却都具有细腻且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他们会在美丽的海南岛上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男作家赵瑜的新作,一部蕴含丰富的海南元素的长篇小说《女导游》甫一面世,便以强大的气场对读者产生了难以抵御的吸引力。
  这篇小说的封面上,以淡淡的粉色为背景,码有以下字眼:中国第一部全景式描述女导游的职业生涯及情感生活的长篇小说,很多的爱与故事,都发生在路上。
  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文
  1
  动笔念头
  看女导游工作日记受启发
  为什么会选择女导游这一群体作为小说的写作对象?
  “一开始想写一本关于海南元素的长篇小说时,我曾想过很多个领域。女导游进入我的写作范围也很巧合,就是当年我在天涯社区写博客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个女导游。她呢,正好有大量的工作日记,我看了以后,觉得真是出人意料,这是一个有孤独感的职业。所以,我想写出来这种感觉。”赵瑜回答,女导游只是一个职业的界定。这其实是一部披着导游外衣的爱情小说,他选择了三代人:60后、70后、80后,倾心描述了其职业生涯及情感生活。这三代人几乎便是中国当下的爱情的当事人。
  导游并不是作家所熟悉的行业,把这一领域的从业者作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需克服哪些困难?赵瑜介绍,写女导游的体验,相对特殊一些。除了要对女性导游的年龄、心理和性格进行设计之外,还要有故事设计、有路线设计以及旅途中琐碎的日常生活设计。而这些内容对他来说全都是陌生的。他不可能凭着一个女导游片断式的日记,就能还原出来这样庞大的群体的所有生活场景。所以,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虚构。这种虚构更多是以普通的女性为蓝本,导游只是她们的职业,而感情生活中,她们有大量的共性的东西。“我不仅要写出职业的特殊性,更要写出来这一群体女性中的感情的普遍问题。所以,和以前写的长篇小说相比,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体验的话,那就是,我用这样一部长篇小说,写尽了三代女性的感情生活。这三代女性其实也就是我身边的人。”
  本着对海南的热爱,作家在这部小说中传递了很多正能量。“导游对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其实,如果参加旅行团,导游几乎是一个电视台的主持人,她左右了我们所看到的内容。所以说,导游对于一个地方文化的传播非常重要。”赵瑜风趣地说,他笔下的三个女导游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热爱着文学艺术。“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导游在旅游产业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一个导游很差的话,旅客所感受到的,不是导游的差,而是整个地域文化的差。导游非常重要,在这里,我甚至想要郑重地呼吁一句,让导游有文化,比让导游漂亮,还要重要。”
  2
  创作过程
  地图册和地方志成为创作养分
  从产生创作念头到完成这部长篇小说,赵瑜花了两年时间。其中,为准备资料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准备资料的时候,他还写了一两篇中短篇小说,但将这两个中短篇小说纳入到长篇《女导游》的时候,又重新设计了故事情节。
  谈及所做的功课,赵瑜答,买过很多海南地图册、介绍海南少数民族的图书,以及地方志之类的书。“那些书枯燥,却对我的小说创作极有营养。比如《女导游》有一节写到结婚的风俗,直接就用了一些地方志上有关婚俗的记录,写出来以后,便有了不一样的生动和现场感。”
  地域文化在《女导游》中也有呈现,其中有黎族山寨的描述,还有少量黎族语言的对话。
  谈及处理诸如此类陌生的地域文化的技巧,赵瑜答,技巧只是两个字:逃避。尽量逃避那些自己感觉陌生的东西,以免给读者以误导。但在自己熟悉的,大家又都能接受的地域描述里,他会做得细腻、别致,既让这些地域文化有特点,易于被别人记忆,又让他的写作与众不同。大家一看就知道,噢,这一段背景的介绍不是作者从地方志上搬过来的,而是他去了那个地方,感受到了,记下来的。这样的写作,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却也是美好的、给力的。
  《女导游》的每一个章节均是独立的故事和情境设计,而各个章节之间又有整体故事的推进与勾连,有着极好的形式感。比如,有一章的标题是“淘气的时间切片”,展示的就是淘气生活中的14个事件。有两章的标题叫“咖啡馆长谈”,几乎全是由两个女导游的对话组成。她们所说的话,呈现着她们自身也呈现着被她们叙述的另外的人。有一章叫“海口七页”,完全是由时小渔写给陶气的七封内容悠长的情书组成。书信既热烈直接,又形成了大量的留白。
  结构与形式感,是赵瑜很用心也很讲究的地方。他说过,一个好的结构,让一篇小说的写作变得舒适、深情,甚至完美。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作者试验以日记、书信、对话,甚至电话记录等多种布局方式写作。“这样的结构虽然琐碎,却让阅读者觉得新鲜,这是我努力的结果。”赵瑜说,这部小说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个女导游的个体故事,用细小的切口展示了三代人在同一个物质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存体悟。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女导游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聚会,开“辣椒派对”,她们分享彼此的心事与隐秘。书中展示了她们特有的职业生活:怎样带团,怎么向旅客介绍景点,怎么应对不同收费标准、不同风格的团客,怎么解决一干人等的矛盾与摩擦,怎么发现和开发新的旅游资源,还有遭遇险境,被劫匪控制时处乱不惊安抚队伍最后化险为夷的心机……与我们所看到和想象的女导游每天身处热闹不同,赵瑜恰恰认为,“这是一个有孤独感的职业。所以,我想写出来这种感觉。”
  3
  后续作品
  打算书写海南奇妙的木头
  长篇小说《女导游》中的一些章节在期刊发表后,被一些选刊转载,引起关注。比如《海口七页》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爱情故事,是以海口和琼海乡村为小说背景,以七封信的方式为结构形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发表以后,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并被不少人评论。上海的一家影视公司随后来谈过《海口七页》的影视改编问题,但并未成功。
  很多读者关注赵瑜的下一部作品,据其本人介绍,最近迷上了一种木头,叫降真香。由降真香入手,他又熟悉了海南黄花梨,甚至海南的花梨公、坡垒,还有海南沉香等等。这些木头有香味、有好看的纹理,甚至能打开一个人的想象力。他的下一部长篇小说,就想写一写这些海南的木头。他现在收藏了不少的降真香和海南黄花梨。“我需要再准备一些资料,多闻闻它们的气味,多看看它们的样子,和它们交交朋友,这样,就可以下笔写了。”

]

本书特色

[

这是中国**部全景式描述女导游的职业生涯与情感生活的长篇小说。通过60后、70后、80后三个女导游的个体故事,用细小的切口展示三代人在同一个物质时代的人生选择及生存体悟。对生活的暗角与人性的秘密的体察与展示,亦深入独到。小说文字静美灵动,每一个章节均是独立的故事和情境设计,而各个章节之间又有整体故事的推进与勾连,在结构与形式方面匠心独具。《女导游》以耐心的百科全书式布局方式写作,既有传统文学写作的慢推和细摹,又有音乐或电影作品的过门以及缓冲。小说语言静美克制,通过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三个女导游的个体故事,用细小的切口展示了三代人在同一个物质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存体悟。小说作者特别在意细节书写,处理本部作品时,既有传统中短篇小说的情节推进,又有纯对话录式的缓冲及过渡;既有书信、日记,又有会议记录和章程……

 

]

内容简介

[

很多的爱与故事,都发生在路上。
  中国**部全景式描述女导游的职业生涯及情感生活的长篇小说
  再现60后、70后、80后三代女导游的职业秘密、情感密码与生存体悟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你长时间在外面行走,你自己并不能察觉那些景致和风物是如何一点点化到你的身体里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有时候,行走比阅读更为可信。路上的故事很多,路上的风景无限。
  《女导游》,为你打开女导游身后的那个世界……

 

]

作者简介

[

赵瑜,70后,专业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六十七个词》等六部,随笔集《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小忧伤》等四部。其中《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一书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专题推荐,为2009年度当当网文学类畅销榜入榜图书,作者的书法在作家里颇有声名,且极具意趣,你可以在他的签名版里得以体验。

 

]

目录

**章:方向感第二章:疼第三章:幸福指数第四章:咖啡馆长谈第五章:寮房第六章:淘气的时间切片第七章:海口七页第八章:括号第九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十章:砗磲研究会第十一章:咖啡馆长谈(续)

封面

女导游

书名:女导游

作者:赵瑜

页数:298

定价:¥30.0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55901358

PDF电子书大小:9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女导游》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