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藏长白山
节选
[
《参藏长白山》: 据敦化市文联主席贾少林介绍,敦化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美誉,说其“千年古都”,早在公元698年的唐代,也就是大祚荣时期,这里被封为振国;说其“百年县”,敦化是在1881年11月建县制。所以说,敦化历史厚重,民风民俗纯朴。这里红山文化遗址特别多,据史料记载,在敦化山区,当时这里的野生人参是很多的。一直到满族兴起建立大清王朝,长白山区被封山200多年,为长白山区动植物的保护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直到清中后期,朝廷无暇顾及管理,关内大批农民闯关东时这里才逐渐开发。当时关东地区人烟稀少,还处在完全自然的环境之中,所以才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传说。 敦化地区人参种植不如抚松地区开发得早,种植方式也较落后,1983年左右,抚松万良来的种参人,带来了丰富的人参种植经验,对敦化人参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敦化山地坡度在25~45度居多,在这样的地块种人参比种大田收益高,加上当地领导也重视农业生产,使敦化各方面的产值占延边州的1/4左右。当时,三大林业局加上市属林业局所产木材能占全国木材总采伐量的1/4。省领导也很重视敦化的发展,在政策上也有所倾斜,辐射效果很大,这都为敦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敦化是延边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人参市场的中心集散地。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我与长白山人参》的升级精装版, 因徐凤龙先生在和朋友的闲谈中对人参产生了兴趣, 作为吉林人, 生在长白山脚下, 他进行了长达3年的实地考察, 发现人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 环境与产量有直接性的影响, 书中记录了作者的考察过程, 并未关注、喜爱并想深入了解长白山人参的朋友们提供一些一手资料, 书中讲述了人参的特点、习性已经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总结的种植方法。
]
作者简介
[
徐凤龙,先生,1964年12月生,吉林榆树人。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国家茶艺师高级考评师,吉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联合大学易学与经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读书期间勤奋刻苦,长于国画,喜寄情山水。改革开放后,创办装饰公司,屡创佳绩。
]
目录
**篇 参观人参博物馆博物馆探人参史*早人参文字记*早人参药用记人参演变别名多*早人参环境记人参主产区变迁人参的各种形态放山把头之传说老把头与人参王采挖人参的歌谣人参史上众传说人参栽培始中国渤海“朝贡道”事记渤海“朝贡人参”记中国人参在国外中国人参贸易史近代人参贸易广关东人参交易市抚松人参栽培史第二篇 遍访山区养参地一进参山初体验人参怎么种春夏又秋冬抚松万良镇高升村主任永斌话参籽播种兴参镇敦化贤儒镇紫鑫移山参中俄边境地参园南别里珲春参把头名叫刘福贤二访参山多特色集安:宝地深处藏边条栽培专家有话说非林地种植专家得专利集安边条参藏在大山里所长郑殿家细说集安参静谴秋皮村专种林下参白山:深山腹地寻参场沃土密林好光景临江参发展岗上大平原沿江风光美泽成话参事长白深山处参场马鹿沟二访抚松县人参初成长细说靖宇参考察半拉山延吉:科学种植前景好下跪磕头守山人翰章朝阳村品牌原料地漫话种参史文宇与少林安图台前村平地在种参参工掐参花下跪磕头爬三探参籽上市时集安:红果黄果真娇艳扬名塞外小江南大地参园里结满黄果参新开河参园红果连成片集安风水地气候小江南再到秋皮村查看林下参垂钓潭水边围网捕鱼忙抚松:参籽交易市场旺西洋参园话家常参籽上市了参衣笑开颜万良兴参镇大妈看园参四寻山参作货季集安:秋高气爽访集安世界**趴货王朱磊小兄弟细数集安参集安赵德富世界趴货王台上荒崴子参农王长坤白山:山灵水灵长白山秋实累累作货时跨过鸭绿江纪念保临江黎明前黑夜长白参作货十五道沟前欣赏好风光五问寒冬咋度过六看冰雪覆人参冰雪覆盖下人参生命硬七享深秋作货时密林适宜地参籽播土中八视集安林下参第三篇 咱也当回放山人放山文化有传承山神老把头孙良放山文化有传承放山专用工具多棒槌姑娘的传说如今把头有传奇参行美少妇山参传承人万良朝阳村当回放山人放山拿到货还愿把头祠万良朝阳村采访放山人第四篇 加工食用应有方长白考察加工厂加工有历史,如今精工制洗晒蒸煮浸,加工讲究多神效食之需有方古人人参巧应用人参的化学成分人参的神奇功效不同人群需有别紧急时刻可嚼服人参与美容护肤人参吃法学问多凡间美味人参宴名人赠享皆喜之神农本草论人参南北不同人皆宜尾声从未来到未来
封面
书名:参藏长白山
作者:徐凤龙著
页数:311页
定价:¥178.0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7822514
PDF电子书大小:3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参藏长白山》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