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法的多元性构造
节选
[
《亚洲法的多元性构造/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学术系列·“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 正是因为以上这两个主要原因,我在刚接到阿尔诺教授的电话时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经过阿尔诺教授热心的邀请和劝导,我决定接受邀请。说到这里,有关我们学会的创立及成长经过两点经验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点是国际法社会学会1975年的箱根会议。这次会议在日本召开,地点是以富士山为背景,面朝山中碧绿湖水、景色优美的箱根高原酒店。当时的会长是杨·格拉斯特拉·范隆恩教授,秘书长是在座的让·范乌特现会长。我则作为日本组织委员会的秘书长协助川岛武宜委员长承担会务,考虑到此次会议是初次在远离欧洲大陆的非西欧地区举办,因此我们想让亚洲、非洲问题纳入会议议程。当时我们一方面向雷纳托·特雷韦斯会长请求了这一内容,另一方面还申请了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计4名专家的旅费补助。一切都很成功,我们*终迎来了来自印度、斯里兰卡、埃及和赞比亚的客人,这就是国际法社会学会*早商讨非西欧参会者的问题,对于我自己来说则是亲身去认识这一问题的机会。在这种机缘之下,本学会1978年举办的乌普萨拉会议又设置了“现代法与传统法”分会场,我则接受了组织该分会的任务。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我认识到了迄今为止学界不曾关注的非西欧法学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产生了以一己之力推动这项工作的明确使命感。 ……
]
内容简介
[
《亚洲法的多元性构造/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学术系列·“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由序章和四个部分组成。序章论述了从汉字文化圈的法到亚洲法、非西欧法;**部分亚洲法学的方法由亚洲法研究的现状与研究方法、法的主体性意义、法文化的操作性概念构成;第二部分汉字文化圈中的固有法与移植法由同一性法原理和中日韩三国的法律文化、中日韩三国法近代化的鲜明特征构成;第三部分亚洲多元性法体制的样态由斯里兰卡的多元性法体制、伊斯兰法在亚洲的移植、亚洲文化六国的固有法与移植法构成;第四部分世界中的亚洲法由亚洲法的内与外、宪法上政教分离原则的法文化意义构成。
]
目录
“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序序言致谢译者说明序章 从汉字文化圈的法到亚洲法、非西欧法一、确立非西欧法学的请求二、非西欧法学的基本课题**部 亚洲法学的方法**章 亚洲法研究的现状与研究方法一、亚洲法的意义二、亚洲法研究的现状三、亚洲法研究的课题第二章 法的主体性意义一、问题二、法理论的无主体性三、宗教法的主体性意义四、多元性法体制下人的法主体权利第三章 法文化的操作性概念一、问题二、探求法文化概念的前提要件三、法文化概念的定义四、结论第二部 汉字文化圈中的固有法与移植法第四章 同一性法原理和中日韩三国的法律文化一、同一性法原理:法律文化比较的基准二、日本的同一性法原理三、韩国的同一性法原理四、比较探讨五、结论:同一性法原理的日韩比较第五章 中日韩三国法近代化的鲜明特征一、绪言二、作为考察对象的文化圈与近代化三、汉字文化圈法近代化的环境四、结论:汉字文化圈中的中日韩比较第六章 西藏的佛教法文化(删)第三部 亚洲多元性法体制的样态第七章 斯里兰卡的多元性法体制一、序论1:研究斯里兰卡法的意义二、序论2:非西欧法研究的方法三、结论1:各分担报告的概要四、结论2:概念框架的验证与修正第八章 伊斯兰法在亚洲的移植一、移植亚洲伊斯兰法的问题之所在二、伊斯兰法以及亚洲法研究的现状三、移植亚洲伊斯兰法研究的意义四、原书的成果与课题第九章 亚洲文化六国的固有法与移植法一、亚洲法研究的课题与方法二、各国法的展开:国别报告的主旨三、成果的总结第四部 世界中的亚洲法第十章 亚洲法的内与外一、亚洲法研究的问题二、亚洲法学的实际情况与意义三、亚洲法学的方法四、亚洲法的现状与课题五、试论区域法文化圈第十一章 宪法上政教分离原则的法文化意义一、问题二、基督教国家三、伊斯兰教国家四、其他宗教国五、结论终章 呼吁促进非西欧法学参考文献一览
封面
书名:亚洲法的多元性构造
作者:千叶正士
页数:293
定价:¥34.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62072515
PDF电子书大小:8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亚洲法的多元性构造》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