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源油判识及其油源贡献比例确定

内容简介

[

《混源油判识及其油源贡献比例确定》对混源油的分类进行了详细地探讨,认为油气混源可由油气成藏时期、烃源岩分布地区(凹陷)和层位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并将油气成藏分成8种情况,同时,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几种混源油的判识方法。通过实验,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详细地说明选择烃类化合物作为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研究的主要载体的原因,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确定的新方法,并详细地介绍了这种计算方法的计算过程。通过二元混合和三元混合配比实验,验证上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

目录

**部分 混源油研究理论、方法与实验1 混源油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油气混源类别与判识方法2.1 混源油定义及其分类2.2 混源油判识方法2.2.1 全油稳定碳同位素法2.2.2 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法2.2.3 油气分段成熟度法2.2.4 储层沥青砂连续抽提法3 灰色关联分析与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计算方法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简述3.1.1 灰色理论简介3.1.2 灰色系统研究内容3.1.3 灰色关联分析3.2 计算载体的选择3.3 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计算方法4 混源油配比实验与结果分析4.1 二元混合原油实验4.2 三元混合原油实验第二部分 典型实例验证研究5 稠油与稀油混源实例――内蒙古二连盆地达尔其油田原油5.1 达尔其油田石油地质特征5.1.1 区域构造特征5.1.2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5.1.3 原油类型与特征5.2 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计算6 三元混源油的典型实例――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原油6.1 彩南油田石油地质特征6.2 准东地区各类原油特征6.2.1 原油基本特征6.2.2 原油类型与特征6.3 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计算第三部分 未知地区应用研究――泌阳凹陷混源油研究7 泌阳凹陷地质概况7.1 区域地质概况7.2 构造沉积特征7.2.1 区域构造背景7.2.2 构造单元划分7.2.3 沉积序列与特征7.3 石油地质特征7.3.1 生储盖组合特点7.3.2 油气分布规律8 核桃园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8.1 核桃园组烃源岩基本特征8.1.1 有机质数量特征8.1.2 有机质类型特征8.1.3 有机质成熟度特征8.2 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9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9.1 原油物性特征9.2 原油族组成及饱和烃色谱特征9.3 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9.3.1 高熟正常油特征9.3.2 成熟正常油特征9.3.3 未熟一低熟正常油特征9.3.4 轻度降解的低熟油特征9.3.5 重度降解原油特征9.4 原油成因类型9.5 油源对比9.5.1 双河地区油源对比9.5.2 安棚地区油源对比9.5.3 下二门-梨树凹地区油源对比9.5.4 降解原油油源对比指标选择9.5.5 北部斜坡带油源对比9.5.6 原油和源岩碳稳定同位素对比10 混源油判识及油源贡献比例计算10.1 泌阳凹陷混源油判识10.1.1 井楼-古城地区10.1.2 赵凹-安棚地区10.1.3 王集-新庄-杨楼地区10.1.4 下二门-梨树凹地区10.2 混源油油源贡献比例计算10.2.1 饱和烃化合物计算10.2.2 稳定碳同位素计算参考文献

封面

混源油判识及其油源贡献比例确定

书名:混源油判识及其油源贡献比例确定

作者:李水福

页数:108

定价:¥28.0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62529002

PDF电子书大小:5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混源油判识及其油源贡献比例确定》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