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如山:纪念中国农业大学恢复招生四十周年
节选
[
《师恩如山》: 三年的严师结 2010年8月下旬我正式进入倪老师的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暑假期间我曾因为自己的不成熟和一些自身未被教化的毛病,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因而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是带着一种压力进入的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和倪老师的**次正式谈话,依然没有太多的寒暄,倪老师只是提纲挈领地过问了我之前经历过风波的几个核心问题,没有任何责怪我的意思,但也没有任何的精神抚慰。但倪老师随后叫来实验室负责财务管理的师妹,叮嘱她每月在发放常规补贴的基础上给我额外增加一定的补贴金额。因为本身带着一些不太光彩的经历进入新实验室就已倍感歉意,倪老师的这一做法简直让我受宠若惊。因此,我向倪老师表达了不想给实验室添麻烦,也不想接受额外照顾的意思。然而不喜欢煽情的倪老师说出了令我永生难忘的一句话:“既然招你们进来,就是打算跟带自己孩子一样带你们的!”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因为之前不愉快的经历而造成的如惊弓之鸟的心得到了春天暖阳般的抚慰,感觉这胜过了任何华丽的语言辞藻。无须赘言,果然如外界对倪老师的口碑和倪老师亲口所言的那样,之后的三年,我们在生活方面得到的帮助是家长般的! 在生活方面,倪老师对我们的照顾让我以为终于掉进了一个“蜜罐”,但之后的三年在科研方面,倪老师对我的“横眉冷对”,让我在内心形成了三年都难以解开的一个结——严师结。由于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以及本想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如期毕业等各方面的原因,我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倪老师好像也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三年间我们在科研业务方面的交流与倪老师对我们生活的和风细雨完全不是一个脚本。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我的**篇SCI论文成稿,略显兴奋地去找倪老师修改时的场景。本以为文稿数据量够大,分析也比较全面,语言也基本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的文稿却被倪老师批评得体无完肤,几乎各个方面都不符合他的要求。带着十万个不情愿,我不得不面临文稿的整个框架结构要推倒重建的血淋淋的现实。根据**次交锋讨论的结果,我很快又形成了文稿的第二版。因为怕英文不好,引起倪老师的误解,这次整个数据分析结果的说明全部使用的是中文。结果这次更惨,文稿被倪老师直接打回来,让我全部用英文写作,不许用中文,并且毫不客气地批评我文献阅读得太少,几乎不懂得该如何进行英文写作。这种灾难性的直面批评完全打击了我那原本盲目的自信心。在此之后,我暂时扔下了这篇文稿,从数据库下载、打印几十篇相关文献。在宿舍、在图书馆、在校园僻静的小树林里,甚至在出差做实验乘坐的火车上……总之,在哪里有可以阅读文献的地方就在哪里读。经过四五个月之后,在我们赴德国进行中德项目的年度总结汇报时,我才战战兢兢地拿出我的第三版文稿。结果在意料之中,依然没被倪老师肯定,依然要进行不知道何时才能被通过的下一轮修改。在德期间,项目年度汇报结束后,德方安排了一个对我们学生来说非常有趣的农业参观考察。这原本是我们非常高兴愉悦的阶段,但因为倪老师对我文稿的批评和发表时间的限制,那段时间我在参观考察点之间的大巴车上,在晚上入住的青年旅馆里都在硬着头皮修改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文章在经过多次的修改后,终于顺利发表,但那段时间的煎熬也是我永生难忘的。 除了以上的这段经历,在业务方面,我所开展的另外一项机理性研究也一直不得倪老师的好评。那段时间的每周实验室的例行组会都是我感觉*难受的时刻。几乎每次汇报完得到的肯定评价都很少,大部分都是批评和让我备感压力的建议。不夸张地说,那段时间本来就不自信的我真的感觉自己有点一无是处,对自己充满了质疑。为什么倪老师批评的总是我?我难道真的做得这么差吗?甚至还曾偏激的拷问过自己是不是倪老师戴着有色眼镜看我?还好,庆幸每一段艰苦卓绝的经历都会有一个还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经过无数次和倪老师关于该研究内容的正面和侧面“交锋”后,该研究内容也终于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文章也得以顺利发表。但当时倪老师对我仅有的一句关于业务方面的肯定的话就是“你的第二篇文章就比**篇文章进步多了!” ……
]
内容简介
[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农业大学恢复招生四十周年,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农业大学举办“9币恩如山”主题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以跨越四十年的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情谊为主线,以学子的视角描写师生之间令人感动、难以忘怀和备感温暖的教育场景、教育细节,讲述师德故事,共筑中国农业大学精神,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落实立德树入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凝聚力量。 《师恩如山》从校友和在校生的近一百二十篇投稿中精心挑选出兰十四篇作品,编辑成册,以飨读者。
]
目录
桃李争春绿满园唯有师恩留心间——怀念恩师裘维蕃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记我的恩师曾士迈院士恩师如山——缅怀导师吴仲贤教授师恩——记我的导师吴常信院士严是爱——感恩我的导师周一鸣谢谢您对我的信任!——致我的恩师李德发院士生命中关键的一把——记我的导师张福锁院士迟来的师生缘+三年的严师结=科研之路的传承——感恩我的导师倪汉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写给我IPM实验室老师:张青文刘小侠李贞譬如朝晖——记我的老师夏朝晖师恩如山更如清风明月——记我的老师王丽春风十里不如你——记我的老师冯固真水无香静水流深——记我的导师任图生师恩难忘点滴在心头——记我师从韩建国教授的学习经历滴滴师恩启心智-记我的导师杨汉春我们的“男神”老陈——记我的动物医学院导师陈耀星忆恩师——记我的老师江海洋山高水长——记恩师罗云波十年农大情——致敬恩师高万林悠悠师生情——关于徐义田老师的二三事一位老师一些小事-记我的老师姚广伟吾师耘三农默默绘人生——记我的老师卢凤君从游五载师恩绵长——记我的老师肖海峰时光匆匆感动常在——记我的老师张希玲师情似海念念不忘——记经济学启蒙老师王文信传道解惑润物无声——记我的老师孙庆忠亦师亦友润物无声——记我的老师李凡非“传统”思修老师——记我的老师张晓红平芜尽处是春山——记与恩师张凤荣的乡村调研行与您亦师亦友的遇见——记我的老师方冰良师益友慈母心——记我的老师周正梅春风化雨言谢师恩——记我的老师萨日娜爱从九平方米的房间开始蔓延——记我的老师刘亚楠师恩如山——记我的老师杜鹃
封面
书名:师恩如山:纪念中国农业大学恢复招生四十周年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农业大学党委
页数:147页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9787565522031
PDF电子书大小: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师恩如山:纪念中国农业大学恢复招生四十周年》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