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视角下的解放区广播研究
本书特色
[
本文以“政治传播”为研究视角,系统全面地对以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解放区广播的传播活动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主要考察解放区广播在传播活动的五个要素:即解放区广播传播的媒介环境;解放区广播在政治传播中的角色;解放区广播介入政治的表现形态;内容生产过程的决定因素,即政治在什么范围被报道又是如何报道的;政治论争的效果。
]
目录
摘要绪论 — 二 三 四 五**章 解放区广播的媒介背景透视 **节 政治传播与广播的联姻 一、广播为政治传播插上翅膀 二、战时广播宣传是争取民心的武器 三、对外广播成为公共外交的工具 第二节 中国境内广播力量的政治对垒 一、国民党广播“抗日”与“限共”的并行 二、日伪广播的“文化侵略” 三、民营广播的“夹心”政治立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创建广播的动因 一、自办报刊传播途径狭窄 二、对外宣传取道艰难 三、无线电事业的物质和技术准备第二章 解放区广播的建设与发展 **节 解放区广播的版图变迁 一、中国共产党广播话语权的初步确立(1940.12~1943.3) 二、解放区广播网络的局部构建(1945.8~1948.7) 三、立足大众号角形成全国传播网络(1948.8~1949.9) 第二节 解放区广播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一、全党办报时期:新华社的幼嫩机构 二、全党办通讯社时期:战时体制中走向有序成熟 第三节 解放区节 目形态的多样化发展 一、传播政治信息新闻性节 目构建宣传主体 二、树立精品意识教育性节 目浓抹政治色彩 三、配合政治宣传文艺节 目担当“软喉舌” 四、推动节 目革新强化地方性指导 五、贯彻民族政策发展对少数民族广播 六、争取国际支持开办对外广播第三章 解放区广播的传播内容分析 **节 解放区广播的政治宣传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理论传播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理论宣传 第二节 解放区广播的军事宣传 一、抗战阶段(1940.12~1943.3):“内外兼顾”的舆论反击- 二、全面内战前(1945.8~1946.6):“和”与“战”的思想较量 三、战略防御阶段(1946.7~1947.6):反内战的“理战”宣传 四、战略进攻阶段(1947.7~1948.7):对外攻心和对内鼓动 五、战略决战阶段(1948.8~1949.1):“刚柔并济”的全方位瓦解 六、夺取全国胜利阶段(1949.2~1949.9):“将革命进行 到底”的总动员 第三节 解放区广播的经济宣传 一、土地改革报道的成就与反思 二、静态“政策”宣传向动态“建设”报道转换 第四节 解放区广播的文艺宣传 一、政治与革命文艺的统一 二、文艺广播为大众服务 三、中国共产党政策宣传的文艺体现 四、对旧文艺体系的改造第四章 解放区广播的受众和效果分析 **节 解放区广播的受众定位 一、解放区受众的接触与认知 二、国统区、沦陷区受众的接触与认知 三、海外受众的接触与认知 第二节 解放区广播的传播途径 一、公开与秘密收听 二、报刊的二级传播 三、“同乐乐”的集体收听 第三节 解放区广播的受众效果分析 一、受众的收听调查模式 二、国民党受众的人口特征 三、国民党受众对解放区广播的认知第五章 解放区广播的影响力分析 **节 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加速器 一、政治动员与唤醒 二、政令的传声筒 三、政治沟通 第二节 解放区广播的宣传技巧与成效 一、注重议程设置塑造公众舆论 二、善用敌军内部矛盾加剧政治分化 三、重视“情感型劝服”彰显人性关怀 四、以文为武利用舆论谋略军事 五、战俘现身说法打击敌方士气 六、把握信息保密度防止军情泄露 七、研究国民党广播了解敌情动态 第三节 解放区广播宣传体系的确立 一、一元化管理体制保障广播传播的畅通 二、“大家办广播”扩大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三、“用事实说话”塑造广播宣传的公信力 四、树立媒介人物的影响力 五、广播特性的理论探索结语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政治传播视角下的解放区广播研究
作者:彭芳群
页数:245
定价:¥58.0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65711640
PDF电子书大小:15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