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本书特色

[

   胡海建*的《中国本土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智 慧》以《论语》中的教育智慧为主线,将孔子不教而 教、仁者爱人、为仁由己、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 六经皆艺、学思习行、人本启发的教育思想,融入现 代先进教育理念,发展成为教育的艺术观、人本观、 道德观、对象观、目的观、内容观、学习过程观和主 体观等,从而建立起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本土教育学, 为解决当代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与 启迪,使教育“*诗意地栖居”。
  《中国本土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智慧》值得广 大教育研究者,大、中、小、幼教师,家长及文史工 作者研读。

]

作者简介

[

胡海建,广东肇庆学院教育学三级教授,暨南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博士后,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副会长,澳门教育评价学会理事长,广东教育评价专委会理事长。 作者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积*参加教育评价等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出版《大学城的理想与困惑》《哈佛积*教育心理学》《创新教育概论》《教育与经济刍论》《中国早期工业文明与唐廷枢》《实用教育学》《实操教育学》《基础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基础教育发展与评价》《中国近代新经济的发展路径——企业家徐润研究》《后大众化高等创新驱动研究》等10多部专*、教材。

]

目录

**章 不教而教——教育艺术观 一、国学的精粹是什么? 二、国学——千古教育经典 三、孔子与苏格拉底 四、孔子的不教之道 五、孔子的身教重于言教 六、孔子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 七、孔子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八、孔子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在世界教育中的影响与地位第二章 仁者爱人——教育人本观 一、仁者爱人——孔子的政治理想 二、爱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赞扬与期待——孔子的教育艺术 四、用爱换爱——孔子的师生关系**章 不教而教——教育艺术观
一、国学的精粹是什么?
二、国学——千古教育经典
三、孔子与苏格拉底
四、孔子的不教之道
五、孔子的身教重于言教
六、孔子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
七、孔子少教多学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八、孔子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在世界教育中的影响与地位
第二章 仁者爱人——教育人本观
一、仁者爱人——孔子的政治理想
二、爱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三、赞扬与期待——孔子的教育艺术
四、用爱换爱——孔子的师生关系
五、照耀人灵魂的太阳——孔子批评艺术
六、“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第三章 为仁由己——教育道德观
一、孔子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二、以德治为中心的道德教化观
三、德育为首的修身观
四、成人、成德的道德教育目的观
五、学习与修身合一
六、孔子的孝道观
七、忠于事、忠于人、忠于国
八、无信不立
九、不知礼,无以立
十、君子喻于义
十一、廉,人之高行也
十二、远耻辱也
十三、仁爱是道德核心
十四、孔子道德教育宗旨:培养理想人格
第四章 有教无类——教育对象观
一、中国的教育泛智论
二、教育公平的理想追求
三、平等、正义、变迁的教育价值追求
四、有教无类的特性
五、有教无类的教育方式
六、“有教无类”的人才观
七、“有教无类”和“有教有类”的比较
第五章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观
一、读书做官是传统进身之梯
二、孔子的学而优则仕
三、教育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四、为什么只有“出仕”才是*好的学以致用?
五、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六、“仕”的本意是“做事”或“实践”
七、为什么“仕”被看成了“做官”?
八、培养“从政君子”是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的本质
九、从政(仕)君子具备的10种品行
十、诟病“学而优则仕”
十一、由重“官位”向重“官德”转化
第六章 六经皆艺——教育内容观
一、孔子皓首穷经编六书
二、六艺不等于六经
三、命、礼、言——立身处世之学
四、六艺之教是成德与启智目的之基础
五、六艺——孔子的能力观
六、孔子的科技教育观
第七章 学思习行——学习过程观
一、博学
二、孔子学而不厌
三、学思结合
四、“学”与“习”并重
五、“行”是学以致用
六、孔子“学、思、习、行”学习过程观的发展
第八章 人本启发——教育主体观
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育思想
二、因材施教
三、孔子主体性教学的原则
附录A 《论语》原文及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信息

封面

中国本土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书名:中国本土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作者:胡海建

页数:414

定价:¥78.0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6112781

PDF电子书大小:14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国本土教育学-《论语》中的教育智慧》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