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研究
本书特色
[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研究/百家文库》以2003—2014年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发展为研究主题,从多维视角分别对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进行考察、描述和分析。根据影片的投融资数额、题材、类型以及演职员阵容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界定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并对市场化机制影响下的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现状进行了全面论述。主要对基于类型化视域下的中国中小成本商业电影创作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小成本商业电影中的喜剧片、爱情片、惊悚片、警匪片以及青春片等的创作特征;并以审美观照的视角对中国中小成本艺术电影创作的多向突破进行了深入探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具体分析了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营销策略。
]
作者简介
[
何春耕,男,1962年生。湖南人,汉族,博士、教授。
1985—1988年就读于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1992—199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就读,获电影学专业电影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2005—2006年到英国University of Reding做访问学者。2006年在湖南大学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目录
**章 绪论一、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含义与研究意义(一)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含义(二)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研究的意义二、中外中小成本电影研究概述(一)国内中小成本电影研究现状概述(二)国外中小成本电影研究现状概述三、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研究的内容与框架(一)研究的基本内容(二)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 市场化机制下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的发展与突破一、电影创作与市场的变化(一)创作数量持续上升(二)市场回报走向成熟二、剧本创作者对原创性的追求(一)题材选择具有现实性(二)主题表达呈现多样化(三)剧本改编追求时代性三、代表性导演审美风格的呈现(一)第五代导演主体精神的自觉张扬(二)新生代导演创作个性的积极发挥四、优秀演员表演艺术的突破(一)平民形象塑造的本色化表演(二)边缘角色塑造的差异化表演(三)伟大与英模形象塑造的性格化表演第三章 类型化视域下中国中小成本商业电影的创作特征一、中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中小成本商业电影概念的界定(二)国产电影市场的主力二、创作的基本类型及主要特征(一)喜剧片:流行于市的“后现代快餐(二)爱情片:突破传统的“新范式(三)惊悚片:推陈出新的“中国式制造(四)警匪片:多种元素融合的“超级娱乐(五)青春片:格调不同的“青春派三、创作类型存在的弊端与改进策略(一)跟风严重与主流价值观缺失共存(二)拓宽类型与传播主流文化并举第四章 审美观照视野下中国中小成本艺术电影的创作追求一、中小成本艺术电影的含义及创作现象(一)中小成本艺术电影的多层含义(二)多数注重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二、丰富多样的审美内涵(一)题材的多元开拓(二)复杂人性与人文关怀的深切表达三、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一)构筑两极与平衡统一的视听世界(二)设计完整与零散结合的情节结构第五章 整合营销传播角度下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的营销策略一、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小成本电影营销的重要性(二)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营销状况(三)营销定位与营销宣传中的问题二、营销定位的差异性策略(一)基于目标市场的受众定位(二)基于内容题材的类型定位(三)基于品牌资源的亮点定位(四)基于识别系统的形象定位三、营销宣传的整合性策略(一)全方位的多平台媒介整合营销(二)口碑营销为主的营销宣传整合四、整合营销传播成功的案例(一)《后会无期》:准确定位和加强宣传环节(二)《匆匆那年》:做细市场与发挥创作优势(三)《左耳》:选择*佳档期与传播有效信息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多维视角下的中国中小成本电影研究
作者:何春耕
页数:209页
定价:¥48.0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9-01
ISBN:9787566710611
PDF电子书大小:9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