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
节选
[
第五章 ADR在国内外的发展 如前文所述,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是对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诉讼审判制度以外的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或机制的总称。目前国内外形形色色的ADR都以其对诉讼和判决的代替性、当事人利用上的选择性以及纠纷解决的功能性为基本定位,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法治社会中纠纷解决的不可或缺的制度性措施。 一、ADR在国外的发展 相当长时间以来,“在国家主权观念支配下,诉讼成为实现正义的象征。作为非盈利公共产品的民事诉讼制度的供给增幅无法跟上公民的需求增幅,从而客观上导致或加剧了诉讼拖延和积压”①。这种现象被西方国家称为“诉讼爆炸”。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为了避免和弥补诉讼本身的弊端和不足,在寻求替代性争议解决办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民众普遍认为法院诉讼程序烦琐、费用昂贵、时间太长,相反,ADR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经济性、便民性、简捷性而得到高度评价,得到了西方各国在法律上的确认和推广。例如,挪威制定了《纠纷解决法》,规定诉讼外调解是诉讼的必经程序,经调解达成的协议可强制执行。澳大利亚则把推进调解等诉讼替代方式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了“全国非诉讼调解理事会”,协助政府制定政策,指导调解工作。此外,日本颁布了《民事调解法》,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菲律宾亦把调解作为初步的诉讼程序,规定民事纠纷必先经过调解,在调解不成功需要诉讼时,由调解组织出具证明,法院才受理。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设立了“调解顾问中心”作为社会纠纷解决的组织。联合国也正在起草倡导适用调解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法律文件。② (一)在国外ADR对纠纷解决所起的积极作用 近现代法制的目标曾经是以司法全面取代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然而,20世纪以来迅猛发展的现代ADR及与其融为一体的传统型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的扩展和推进,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恰好来自诉讼与司法制度本身。因为社会诉讼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诉讼量的激增、诉讼费用的高昂、诉讼程序的延迟以及其他诉讼自身的弊端等。这些压力甚至导致了司法的危机,人们开始怀疑:司法究竟能否承担纠纷解决的任务?司法的权威是否会因不能及时完成这一任务而受到影响甚至丧失殆尽?面对如此积重难返的问题和极大的压力,司法只能正面对待,改革诉讼程序。与此同时,司法需要以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分担诉讼的压力,通过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根本上来维护司法的权威地位。在美国,这一改革趋势*为明显,下文将对此作出详细介绍。 毋庸置疑,ADR的产生和发展对缓解诉讼数量剧增、诉讼费用居高不下、诉讼程序一再延迟的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以高诉讼率著称的美国,90%以上的纠纷都是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的,而且美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对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美国许多地区,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助之前,必须尝试ADR中的一种或多种解决方式,并把它作为提起诉讼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明尼苏达州法院规约的规定。“法院附设仲裁”和“调解一诉讼”是被美国各地区法院普遍采用的ADR中的两种方式。“法院附设仲裁”的发展*为成熟,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仲裁,大多是法院强制进行的,而不是根据当事人的仲裁协议展开的;所作裁决也不是终局性的,如密歇根州联邦地区法院规定,当事人中任何一方都可以在裁决作出后的30天内向联邦地区法院起诉。法院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为其提供仲裁员名单,送达文书。“调解一诉讼”有点类似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法院调解,*大的不同就是我国的法院调解完全出自当事人自觉自愿,在美国则大多是强制性的,如离婚、劳动纠纷和小额债务纠纷等。需要指明的是,这种强制仅限于参与的强制,而不是指当事人必须接受处理结果,也不意味着剥夺当事人的诉权。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美国只有不到5%的起诉案件真正进入审判程序,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避免了冲突升级。 ……
]
内容简介
[
《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将我国有“东方一枝花”美誉的民问纠纷渊解制度、瑞典的新闻督察员制度。美国的新闻公评人制度、英国的评议会制度与我国目益突出的新闻纠纷问题相联系,从新闻传播学、法学、社会学的交叉视角研究新闻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问题,其研究成果不仅将我国的媒介管理与控制研究、新闻自律研究和新闻法学研究引向一个新的领域和深度,还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通过分流诉讼提高新闻官司的审判质量,有益于维持新闻机构的公信力和活力。
]
作者简介
[
李俊良,江西樟树人,先后在南昌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任教21年,兼职电视记者14年,现为华南农业大学传媒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法学与新闻伦理。 徐芳,江西临川人,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教授。已在《法商研究》、《当代法学》等期刊发表法学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法学论著40余万字。
]
目录
绪论一、研究的背景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价值**编 新闻纠纷的产生及解决现状**章 纠纷一、纠纷的概念二、纠纷产生的原因三、纠纷的社会意义四、纠纷的解决第二章 新闻纠纷一、对新闻纠纷的解读二、新闻纠纷与新闻侵权纠纷、新闻官司辨析三、新闻纠纷产生的原因四、新闻纠纷的特点五、E时代的新闻纠纷第三章 新闻纠纷的解决及意义一、新闻纠纷现有的解决方式二、我国新闻纠纷处理机制的现状三、新闻纠纷解决的意义第二编 ADR之于新闻纠纷的解决第四章 ADR概述一、ADR的概念二、ADR的基本类型三、ADR解决纠纷的基本原则第五章 ADR在国内外的发展一、ADR在国外的发展二、ADR在国内的发展三、我国现代ADR的主要类型第六章 运用ADR解决新闻纠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ADR解决新闻纠纷的优势二、运用ADR解决新闻纠纷的必要性三、运用ADR解决新闻纠纷的可行性第三编 新闻纠纷的调解制度第七章 调解及其比较优势一、调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二、调解的特征三、调解的类型四、调解在化解新闻纠纷上的比较优势第八章 新闻调解机制的组织建设一、调解机构的设立二、新闻纠纷调解人员的要求三、新闻纠纷调解人员的构成四、新闻纠纷调解队伍的建设第九章 新闻调解机制的实体内容一、新闻调解的依据二、新闻调解的程序三、调解协议书的效力第十章 新闻调解的保障制度一、新闻调解机制的社会认可和法律保障二、新闻调解应当作为新闻诉讼的前置程序三、新闻调解的协调机制第四编 新闻纠纷的仲裁制度第十一章 仲裁与新闻仲裁一、仲裁概述二、仲裁在解决新闻纠纷上的比较优势三、新闻仲裁制度在国外的发展四、构建我国新闻仲裁制度的现实意义第十二章 新闻仲裁机制的建构一、新闻纠纷的可仲裁性二、新闻仲裁机构的设立三、新闻仲裁队伍的组成四、新闻仲裁的程序五、构建新闻仲裁机制的几点思考第十三章 新闻仲裁的保障制度一、新闻仲裁制度的推广二、新闻仲裁的经费保障三、新闻仲裁的司法保障四、新闻仲裁的司法审查第五编 新闻纠纷的投诉评议机制第十四章 基于新闻专业自律的投诉评议机制一、新闻投诉评议机制有效运行的条件二、新闻投诉评议机制的效能三、在媒体和新闻行业组织两个层面构建新闻投诉评议机制第十五章 国内外新闻投诉评议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一、西方新闻公评人制度二、西方新闻评议会制度三、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第十六章 我国新闻督察员制度的构建一、为何称作新闻督察员二、在什么层面设置新闻督察员三、新闻督察员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四、新闻督察员的任职要求和遴选程序五、新闻督察员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六、新闻督察员的工作依据和应有保障七、新闻督察员的工作流程第十七章 我国新闻评议会制度的构建一、组建新闻评议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我国新闻评议会的设置三、我国新闻评议会的组织架构四、我国新闻评议会的约束力第六编 选择、协调与衔接第十八章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间的选择与协调一、新闻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选择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间的协调第十九章 非诉讼程序与诉讼的衔接一、建立诉前告知制度二、完善诉讼与非诉过程中的相互衔接机制三、规范调解、仲裁等非诉讼处理结果的司法确认程序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新闻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
作者:李俊良
页数:249
定价:¥36.0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6810472
PDF电子书大小:13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