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教程
本书特色
[
◆本书全面反映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范畴、基本概念、重要领域以及研究方法和教学研究实践的多种模式、经典性成果和新观念,资料充足并经过梳理,以世界文学史多姿多彩的文本分析为例证,理论阐释深入浅出,适合教学或科研使用。
◆ 本书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逐一分析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对学科的核心观念进行了阐释;二是介绍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三是介绍了比较批评实践;四是引入了现代理论批评的内容。
]
内容简介
[
NULL
]
目录
前言**章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节世界文学第二节比较文学第三节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节比较文学的定义第二节中国化的比较文学定义的价值第三章跨学科研究与比较文化**节跨学科研究概述第二节文学与艺术第三节文学与社会科学第四节比较文化第四章影响与流传研究的方法**节流传学的界定第二节文学理论的流传影响第三节作品的流传影响第四节作家的流传影响第五节文学形式的流传影响第六节文学观念的流传影响第五章平行与审美比较的方法**节平行研究总论第二节比较叙事学第三节阐发研究第四节文学思潮流派与风格比较第六章比较文类学**节中西文类学的渊源和历史第二节比较文类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文类比较的研究内容第四节文类的汇通与缺类研究第七章比较阐释学**节比较阐释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比较阐释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三节中西阐释学的比较第四节阐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第八章比较叙事学**节作为交叉学科的比较叙事学第二节比较叙事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比较叙事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第四节比较叙事学:视野与立足点第九章比较文学形象学**节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定名第二节研究范围与主要内容第三节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发展阶段与方法第四节西方中国形象的历史反思第五节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第六节图像文化的形象比较第十章主题学研究**节主题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主题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常见主题研究第四节中国的主题学研究第十一章渊源学与接受批评**节渊源学的起源、定义和特征第二节渊源学的主要研究方式第三节接受理论的渊源、定义和基本观点第四节接受批评的研究方法第五节接受批评与比较文学和影响研究的关系第十二章比较诗学与世界比较诗学史**节西方文化语境中比较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比较诗学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比较诗学未来发展的问题与思考第十三章诗歌比较研究**节中西诗歌的发展与流变第二节中西诗歌的诗学特征第三节中西诗歌题材与主题类型比较第四节中西诗歌的意象对比分析第五节中西诗歌的形式比较第十四章戏剧比较研究**节戏剧的源流与沿革第二节中西戏剧观念第三节戏剧类型与审美形态第十五章小说比较研究**节中西小说的观念、渊源与形成过程第二节中西小说的诞生及发展第三节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第四节中西小说人物之比较第十六章文学思潮与流派的比较**节世界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定义第二节“比较文学思潮”的研究阶段第三节东方与西方文学思潮的本-+–9c与创造性第四节比较视域中的主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第十七章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节女性主义实践政治与理论缘起第二节流派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统第三节主题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题研究第四节影响研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第十八章从结构主义到符号学批评**节结构主义批评述要第二节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后结构主义的兴起第四节符号学的兴起和符号学批评第十九章后殖民主义批评**节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批评第二节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第二十章社会历史批评与新历史主义**节比较文学与社会历史批评、新历史主义的关系第二节文学批评的历史之维第三节社会历史批评第四节新历史主义第五节格林布拉特及其批评实践第二十一章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概观第二节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第三节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方法第二十二章翻译研究与译介学**节传统翻译研究:翻译方法与翻译标准第二节当代翻译研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第三节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第四节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参考文献目录后记
封面
书名:比较文学教程
作者:方汉文主编
页数:413
定价:¥46.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67506374
PDF电子书大小:4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比较文学教程》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