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德哲学论衡

节选

[

**章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系——道德文化
  **节 “易道文化”和“法道文化”
 一、远古伏羲“易道文化”
  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伏羲创立了“易道文化”,这是有记载的中华传统“道德学”文化的开始,简称“道学”。后来经过轩辕黄帝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创立了黄帝“法道文化”。又到后来2500年前的东周春秋时期,大智慧老子自身修炼道德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站在宇宙本源“道”的高度,洞察阴阳两个世界的自然规律,撰写了巨著《老子•道德经》,创立了老子“德道文化”,使中华道德学说臻于完善。
  要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文化——道德,首先要了解道学根系的历史源泉。概括说来,中国汉民族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文化,发源于西北的黄河中上游流域。在本人纪初期,人类逐渐建立了天地、太阳、月亮、雷电、道路、高山、江河以及人与动物的基本自然概念,走出了初始的、蒙昧的混沌状态。经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女娲氏,一直到伏羲原始社会的时代,中国道学文化的雏形露出了地平线。据考古资料,伏羲氏老祖生于甘肃陇东谷地,长于河北新乐,葬于河南淮阳,相传他在位115年,在世197岁。他所代表的文化时代是“道治社会”时代,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是全体民众的道德素质非常高。
  在原始社会及以前的结绳记数的年代里,生产力低下,没有许多剩余的生活物资,人民群众的心灵淳朴,少私寡欲。……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个大系统论,系统介绍国学传统文化。
中华大地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主流就是黄老道德文化,以伏羲、轩辕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古圣贤们,跨越太极弦,洞彻阴、阳两个世界的大自然规律,揭示了宇宙*高真理,创建了完整的文化大系统。
《老子•德道经》,是中华道德文化的核心,具有*彻底的认识论和*科学的实践论,不仅指示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而且给出了人类如何再造生命、改造社会的具体方法,对于当代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现实的普遍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老子指出了地球人类未来的安全出白。
  老子创立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哲学,是世界上所有文化、哲学的总纲,是当今世界一切哲学的鼻祖。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各科,还是社会科学的各科,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百姓,谁主动研究和实践他的哲学思想,谁就能培养自己的道德心灵、启迪智慧的头脑,开发大脑深部的质层区,培育思识系统的慧智双运能力,就容易解决自己学习和工作领域的难题,获得跃升式的发展。

]

目录

**章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系——道德文化 第—节 “易道文化一和“法道文化” 一、远古伏羲“易道文化”    二、中古黄帝“法道文化”   三、黄帝文化的辉煌,传承的断裂 第二节 老子“德道文化 一、《老子·德道经》,大智慧的源泉 二、道学,百家学说之母 三、修真学,道德文化之明珠 第三节 道学儒学,一主—辅 一、儒学的异变 二、儒学是道学的分支 三、道、儒的本质差异第二章 中国未来的走向——德道复兴 **节 德道复兴,中华崛起的动力源 一、复兴道德文化为什么重要? 二、道德根文化的丢失与复兴 第二节 黄老之学是怎样失落的 一、汉武帝摈弃黄老之学 二、宋元明三代,进一步丢失 三、朱熹理学的问题何在? 第三节 东、西方哲学的大融合——在老子哲学基石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跃式发展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须性 二、走马克思义哲学与老子哲学融合之路 三、文化复兴,着眼于建造通往大同社会的大桥第三章 另一度世界真实存在 第—节 虚、实两个世界共存的数学论证 一、现代自然科学时空观的局限性 二、完整的宇宙是虚、实合一的宇宙 三、高维阴虚空间具有特殊性质 第二节 建立“三个宇宙”的模型 第三节 依道学论时间观 一、科学界对时间的认识 二、对西方“时间观”的评述 三、时间本来就是“虚时间” 四、主观时间、客观时间、绝对时间第四章 另一度世界的虚物质   第—节 虚空间的虚物质“*(Qi)   一、虚物质Qi的数学模型   二、虚物质Qi是万物之母 三、宇宙及万物都是双重结构   第二节 宇宙螺旋*场 一、宇宙的河图旋极模式   二、隐态S形螺旋动力*场的规律   三、宇宙演化的三元旋极机制   第三节 道学的时空隧道(虫洞)   一、时空隧道   二、道学的时空隧道   三、穿越遂道口壁垒  第五章 道解意识和思识   第—节 为什么“中国的古代人远远胜过现代人”? ……第六章 东方的慧观科学第七章 老子大唯物主义、唯德辩证法第八章 老子“阴阳和谐论”哲学第九章 唯物论哲学将跃升式发展第十章 生命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 神鬼之科学第十二章 生命回归之道第十三章 天人合一论第十四章 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第十五章 论国策之根后记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封面

中华道德哲学论衡

书名:中华道德哲学论衡

作者:秦道宽著

页数:528

定价:¥46.0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802144989

PDF电子书大小: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华道德哲学论衡》电子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