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节选
[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内容简介: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边陲,将征南大军和大批内地平民发至贵州屯田。这些移民的居住地被称为屯堡,这些移民也被称为屯堡人,是他们改变了贵州的历史进程。尽管生活在黔中多民族的包围圈中,来自江淮的屯堡人,却在远离故乡的封闭大山里,固守着祖先的文化根脉。可以说,安顺屯堡文化是明代江南汉文化的活标本,也是贵州建省以来历史开发的见证。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屯堡的研究,但对屯堡农业和农村变迁的研究是极为鲜见的,这为《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转型之际,对屯堡农村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寻找其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从各种环境因素中予以合理的解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弥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而且通过对屯堡地区的重新认识,还能为现实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且,为同样具有丰富传统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在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与其他产业、农村与城市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较好的范例。
]
本书特色
[
《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近现代农业史丛书
]
内容简介
[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巩固边陲,将征南大军和大批内地平民发至贵州屯田。这些移民的居住地被称为屯堡,这些移民也被称为屯堡人,是他们改变了贵州的历史进程。尽管生活在黔中多民族的包围圈中,来自江淮的屯堡人,却在远离故乡的封闭大山里,固守着祖先的文化根
脉。可以说,安顺屯堡文化是明代江南汉文化的活标本,也是贵州建省以来历史开发的见证。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屯堡的研究,但对屯堡农业和农村变迁的研究是极为鲜见的,这为本书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转型之际,对屯堡农村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寻找其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从各种环境因素中予以合理的解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弥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足,而且通过对屯堡地区的重新认识,还能为现实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且,为同样具有丰富传统资源的欠发达地区,在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及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与其他产业、农村与城市相互关系等方面提供较好的范例。
]
作者简介
[
曾芸,1980年生于贵州省都匀市。2008年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毕业。现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和文化产业研究。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录
导论 **章 屯堡地区自然生态与社会背景 **节 安顺屯堡的基本情况 一、屯堡历史溯源 二、屯堡人文自然概况 第二节 明清时期屯堡亦农亦商的家庭经济 一、农业生产 二、手工副业 三、商业 四、家庭经济结构 第三节 明清时期屯堡内源性的社会文化 一、家庭与婚姻 二、权力结构 三、教育 四、屯堡文化 第四节 小结第二章 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延续与渐变(1919~1948) **节 农业生产的变化 一、粮食作物种植的延伸 二、经济作物种植的兴衰 三、林业和家庭养殖业的起落 第二节 农村副业与市场体系的演变 一、传统副业的渐变 二、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第三节 影响屯堡地区农业变迁的因素 一、不利的交通和市场条件 二、畸形的农业结构 三、繁重的税赋和高额的负债 四、军阀统治与货币贬值 第四节 小结 一、民国时期屯堡地区传统农业的变迁特征 二、关于民国时期屯堡地区传统农业变迁的讨论第三章 屯堡地区农业的曲折发展(1949~1978) **节 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进程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三、人民公社化进程 第二节 曲折发展中的屯堡农业 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 二、种植业的主要成就 三、林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四、农业科技的引进和发展 第三节 农村社队企业与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屯堡社队企业的兴起 二、与苏南社队企业的比较 第四节 屯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高度集中型的权力结构 二、过密集型劳动和技术偏好 三、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 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屯堡地区农业变革与发展(1979—至今) 第五章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屯堡地区农业变迁透视 第六章 屯保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对策 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书名: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
作者:曾芸
页数:282
定价:¥35.0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2232877
PDF电子书大小:7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电子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