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文物
节选
[
铭文背后的故事——邢侯簋
华丽现身
1935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开幕了。这次展览共展出5000多件中国古代文物,参展文物都是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品出借的文物。
当时北京故宫博物院挑选了700多件精美文物参展,这是故宫、也是中国古代文物**次以国家的名义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上举办的文物展览盛会。故宫的文物学家庄尚严和傅振伦先生参加了这次展览会。展览会上,他们**次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么多流失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作为故宫和中国的文物专家真是备感亲切又感慨万千,他们尤其被一件青铜器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一件代表大英博物馆参展的展品,一直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能作为大英博物馆的代表参展,可见它的珍贵。
……
]
本书特色
[
揭开一层层岁月的迷雾,讲述一段段不凡的传奇:
寻访国宝、走进历史、传承华夏文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英国:这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丰富的国家。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东晋画家顾恺之名作《女史箴图》*为引人注目;馆藏青铜器包括商代双羊尊、西周康侯簋及邢侯簋等。
法国: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仅次于英国。
卢浮宫博物馆所藏的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为主,收藏量达6000多件。
美国: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陈列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等。
日本:全日本现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
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中国艺术品和考古资料1万余件,以唐三彩居多,所藏书画包括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等。
]
内容简介
[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本书汇编了我国流失海外的一些珍贵文物的信息。这些文物包括青铜器、瓷器、雕塑和中国书画艺术等。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它们的由来、历史和艺术价值、流失过程以及现状。通过本书提供的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认识它们。另外,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途径,使读者在了解我国文物珍宝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实。
]
目录
载歌载舞的战争——虎钮箨于吉祥的象征——双羊尊皇帝死后的不幸遭遇——铜鎏金乾隆牌位铭文背后的故事——邢侯簋活着的历史——昭陵六骏人类进化的里程碑——北京人头盖骨浮雕艺术的杰作——帝后礼佛图远古的父爱——番菊生壶身首异处的方罂之王——皿天全评说子丑寅卯——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梦回皇苑胜境——《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绘画史上的里程碑——《女史箴图》龙池十日飞霹雳——《照夜白图》中国书法史上的圣经——《淳化阁帖》梦与痛的纠缠——敦煌遗书建筑艺术的奇葩——北京智化寺藻井深陷危机的神秘古船——水下宝藏身散异乡——广胜寺壁画佛海吉身逢劫难——康熙玉如意初唐人物画的巅峰——《历代帝王图》百科全书的鼻祖——《永乐大典》名迹酬山灵——《庐山五百罗汉图》*朴素的稀世珍宝——小臣赊犀尊乱世的无奈漂泊——弥勒说法图壁画穿越千年的劳动场面——《捣练图》皇帝的幽默——《竹犬一笑图》留白天地宽——《寒江独钓图》相隔百年重聚首——龙门石窟造像不爱江山爱丹青——《五色鹦鹉图》身在东瀛魂在汉——殷墟甲骨片史前霸主的遗迹——西峡恐龙蛋化石隔海望手足——铸客鼎流浪的『巨人』——子龙鼎纸卷闻鸟鸣——《写生珍禽图》奇特的食铁瑞兽——貘尊『打眼』的遗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彩釉无香也芬芳——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黄泉路上的盔甲——银丝网衣旅居他乡的佛陀——汉白玉大立佛黑色的青铜器——子乍弄鸟尊附录一:散失海外的十大玉器附录二:国外部分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收藏概况
封面
书名:迷失的文物
作者:郑元旭编著
页数:245
定价:¥26.8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802551886
PDF电子书大小:12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迷失的文物》电子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