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读完20部谋略经典
节选
[
《道德经》
长期以来,人们把春秋战国时期当做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孕育期。在那个现实生活相对混乱动荡,思想领域却极其活跃繁荣的时代,流传至今的中国式的*根本的道德、思想乃至文化精粹得以孕育成形。诸子百家如灿烂星空,相映生辉,尤其是老子创道家学派,开文化一脉,泽被千年,影响深远。
老子的谋略思想博大精深。秦始皇吞并六国、汉高祖刘邦降秦灭楚以及唐太宗李世民的反隋、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朱元璋的奋起淮泗、康熙的帝王术,都是深明老子的韬略而建立各自的丰功伟业的。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的确,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负盛名的著作,也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在美国作家麦克·哈特著的《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一书中,老子被列为第75位,在地球上出现过的数百亿人中,老子以短短五千言而进入百位名人之列,足见《道德经》在人类历史上影响之巨大。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真正的谋略学经典,包含着丰富的治国谋略思想。早在中国西汉初年,统治者所奉行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治策略,从本质上看,就是老子思想的一种扩展。正是“文景之治”使得经历多年战乱的整个中华民族有了喘息的机会,老子思想成为当时统治者的一种适时的需要,“无为,无不为”的治国谋略在汉代初期的经济恢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兵书,《道德经》中直接谈兵的就有19章,哲理喻兵的则近20章。它的军事思想中所包含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奇用兵、哀兵必胜等军事谋略为军事家们提供了一把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时至今日,《道德经》仍影响着世人,它在管理学、军事学、运筹学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谋略价值日益凸显。一本好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在时间隧道的穿行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人类停留的每一个时代,《道德经》的闪光都是永恒的.它在不断给予我们新的东西。
《道德经》的智慧作为一种民族智慧宝库,对中国文化的衍射
是多向、多维的,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认知世界的方式、处世态度、人生态度、谋略文化、军事思想、美学思想乃至生态意识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众多影响中其谋略艺术方面的影响又是比较突出的。中国人的谋略艺术受惠于《道德经》*多,有人说得很准确:道学是韬略之母。
所谓谋略,顾名思义,即有一定目的性的谋划策略。谋即谋划、计谋、策划、运筹;略即韬略、经略、策略、方略。谋略的前提和基础是智慧,换句话说,谋略就是智慧的运用、施展。中国人在谋略艺术方面受老子智慧的滋润、影响*广泛,*深远。历史上不少人在谋划治国、治军、治民、理财、外交以及用人、处世等方面都从《道德经》中吸取了智慧。
《道德经》,又名《老子》,相传为老子所作,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一部古典著作,它不但是一部哲学著作,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哲学史,而且其影响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称《道德经》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部著作毫不为过。《道德经》整篇81章,以简洁优美的5000余字构建出一个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建立一种“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他的理想。在当时的思想家们普遍关心自然界与社会变化的规律之时,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它为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和儒家对立的道家学派。《道德经》一书81章,其中涉及到治国的有34章。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就是运用这一学说的辉煌成果。老子的学说往往具有引导社会完成“由乱而治”的巨大价值。老子讲“无为”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什么都可以作为,而是以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为意志,以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目的为目的,以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以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作为为作为,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意志,以个人目的为目的,这才是老子“无为”的真谛所在。
作为一种传统的管理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它浓缩了“为一无为一无不为”的管理全过程,形成了典型的无为思想管理模式。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无为而治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既有对领导者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又有管理行为与方法和管理艺术的启示。究其内涵完全是与现代管理思想相通的。让无为的管理思想从传统走进现代,将现代管理的新内容充实到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模式之中,完成无为思想的现代转换,这样就使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这是《道德经》带给我们现代人的崭新的启示。
东汉末年,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道德经》也同时被奉为道教经典。虽然自汉武帝始,文化思想上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统治策略,但自春秋战国时已形成的道家以后仍继续发展。后来的道教在本质上与道家不是有着十分必然的联系,但《道德经》这部著作成为两者的契合点,这就使道家与道教在随后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条重要的不同于传统儒家思想的一脉,从而影响了中国2000年的历史。道教虽以巫术和方术为基础,但其对人“求本”“归真”的境界,为人们在喧嚣之外提供了一处宁静之所。
老子是位智人,他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之变,他的智慧对中国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开启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即使是在现代,当我们重读他的五千言时,仍能受到很多新的启发。如老子把整个宇宙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各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他的平衡和谐的理论,至今仍给当代人有益的启示。它对当今出现的自然生态平衡问题、人的心理平衡问题及人际关系的平衡问题、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都提供了足以借鉴的理论。
《道德经》与谋略策划的深层次意义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道德学家,他的千古名著《老子》,又称《道德经》或《道德真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阐述真理大道的天书,被道学界誉为“万经之王”。对我国古代的三教九流、诸子百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无可限量的作用。
一部《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引师称它为导引学,养生家称它为养生学,修真者称它为修真学,宗教家称它为真经,哲学家称它为社会科学,医学家称它为自然科学,军事家称它为兵法学,政治家称它为政治学,谋略家称它为智慧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按照老子当初著书时原始的旨意,《道德经》就是道德学,而这里所说的道德学并非平常我们所说的道德学。
根据现代西方哲学的概念,大家把老子的“道”解释成了“物质”、“精神”、“场”、“波”、“气”等等,这一切解释,都是一种权宜假借的注释说法而已,而不是老子的本意。连老子自己都“不知其名,强名日道”,我们也只有站在自己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中,来理解老子的道了。
在谋略策划学中来引用老子的学说,“道”就是规律、天机。策划之道,就是要发现这个*高的道的规律,并运用到万事中来。“道破天机”就是“策”,天机者,天大的机密!就是未被发现的潜在的规律;然后呢,发现了这个规律,就来“划”了。掌握领先的优势,导引时代或行业的潮流就是“划”。
老子的哲学在认识论上有独到之处。这就是,万事万物,首先要从“道”入手,先掌握其潜在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手中有术,利用这个规律去发挥领先优势,引领潮流。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即通过客观存在的规律去“有为”,而且要把握好“为而不争”。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规律,用自己的私心欲望去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否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什么都好策划,大自然的规律不好策划。就像这几年,北方城市沙尘暴的现象非常严重,其实就是世人用自己的私心去策划大自然的后果,用私心妄图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终害苦了自己。所以,策划的*高境界就是人与自然大融合,一切都是天然而成。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谋略的应用,常常体现在奇与正、先与后、虚与实、弱与强、进与退、寡与众等对立与辩证之中,甚至不是你去策划别人,就会有别人来策划你。而真正的大策划、大谋略智慧,则往往在小中求大、死里逃生、虚中藏实、绵里藏针、无中生有……关键的关键,在于“动”、“用”潜在的规律,来引发其无与伦比的自然力量,一切人为的投入都是没有真正掌握谋略的表现,所以,谋略策划的*高境界就是至境无为,浑然天成,用四两拨动千斤,以口舌而取天下。
道德并称,体用合一,就是“修真”。谋略结合,策而划之,就是智慧。所以在“阴谋阳略”中:谋是阴,略是阳;谋是内在的智慧,略是外在的形象;谋是私下的只能在密室中进行的,略是公开的能够号召天下人追随的,“阴谋”假“阳略”以实施,“阳略”因“阴谋”而实现(在唐代以前,“阴谋”都是中性词)。所以,真正的谋略大师,一定要道德齐备、阴阳调谐、虚实互用、有无一体……否则,则“阴差阳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谋略术之所以历代隐传,这里主要是统治阶级考虑到众多因素,他们需要谋略来治理国家,但同时又害怕和反对谋略。因为谋略是智慧的工具,是中性的,有道德者用之,则安邦兴国;失道德者用之,则招摇撞骗、挑拨是非、混乱人心、离间民情、破坏自然,人为地利用和曲解谋略,会造成社会和大自然的混乱和不安。所以,作为谋士,一定要“善而不恶、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成而不居”,要多注重略,而不要一味沉迷于谋,要从太极返回到无极。无极是什么?无极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是整个世界、是宇宙万物大一统的整体,是生发万事万物的大主宰,是大自然和谐融合的大规范,是挖掘不尽、开发不完的大智慧,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的总规律和总纲要。米卢在对中国足球队进行策划时,提出了一个概念:态度决定一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就是无极,心就是道。谋士修炼的*高境界,就是要忘了自己在作策划,要跳出策划的圈子和自身的视野而返回无极之中。当自己处在一个大的高度和大的背景之中,才能作出空前绝后的策划来。因为当人与自然一体时,则会“常无欲以观其妙”,妙在常常能发现潜在的规律,而道破天机;“常有欲以观其徼”,意在借力打力,以巧取胜。
识谋略者,不足以驰骋人生;不修道德者,不足以成就智慧。《道德经》,中国谋士的必修课。我觉得我们到了该认真研究对待谋略的时候了。(李海波)
“无为而治”中的谋略精华
《道德经》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一部言简意赅的哲学著作,其朴素的辩证法对管理谋略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日本企业界运用老子思想进行管理,获得了极大成功。老子的管理谋略博大精深,涉及到管理原则、管理环境、管理策略、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者自身修养诸多方面,其中“无为而治”是其管理谋略的核心。
所谓“无为”,并非毫无作为,而是“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实质就是以消极面目的“无为”来达到积极的“无不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老子的其他管理谋略观点也大都是以消极的面孔出现,来达到积极的目的。而这一整套“无为”的管理谋略又源于他朴素的辩证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遵循规律,“前后相随”。
老子所谓“无为”,并非不为,而是顺其自然,即“辅万物之自然”,依据事物自身的必然规律运行和发展,“前后相随”,而不凭借任何外来的力量。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经营管理也不例外。一个企业,既有自己运行发展的规律,又往往要受整个社会的经济规律所制约。遵循这些规律,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原则。但是,一个企业要遵循规律,做到“前后相随”、“事善能,动善时”,并非易事。因为,企业因其本身条件的千差万别,管理主体如何发现并驾驭具体规律,需要潜心探求;制约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规律的外在形式很复杂,不易识别掌握;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又没有真正地树立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观念。正因为如此,“前后相随”的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尤为重大。
二、无为而治的环境:清静安静,简政放权。
老子主张安宁,说“清静为天下正”,即包含着对政局(环境)安定的企求。这既有超脱事物之外以求安适的意思,又是在冀望环境的清静。而“为无为”,就是要创造一个适于“无为而治”的安定环境。西汉初期,统治者按照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行事,结果出现了70余年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的“文景之治”。企业环境内容广泛,但*重要的是需要安定的政治环境:时局要安定;方针政策、法令等要保持相对时间的稳定,企业才可能安心经营。简政放权也是给企业提供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政烦刑重,民无所措手足”,应“希言自然”。让企业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去确定和安排生产,企业的活力就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三、无为而治的策略:以退为进,以后取先。
老子十分讲究运用计谋,他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以退为进、以后取先的谋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营销、市场竞争、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可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企业经营策略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有投资策略、营销策略、市场竞争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和人事组织策略等。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其实就是企业管理者运筹帷幄,定计、用计的过程。比如,在市场竞争策略中,就要避产品饱和之峰,避竞争对手长处,而依靠自己的长处,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性能、造型及包装,并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不争为争,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老子主“退”、主“后”的计谋策略,其实质就是以不争为争,以无为而为,为企业镇定自若、巧胜对手的锦囊妙计。
四、无为而治的行为管理方法:“实腹”“强骨”,以身下民。
管理的意义在于*充分地利用资源,达到组织的目标。由于“人”是*大的资源,所以对人的管理特别重要。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按层次是从低到高的,首先是生理,其次才是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在老子所处的时代,由于“民之饥”、“民之轻死”的社会现象存在,所以老子主张“为腹而不为目”,反对“五色”、“五音”、“五味”’以及“驰骋田猎”,要求“实其腹”、“强其骨”,即满足人民生活的低层次需要。
]
相关资料
[
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灯,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于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分的作家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塞涅卡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莫洛亚
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绝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不如用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叔本华
]
本书特色
[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随的一批人。他们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正是他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们所留下的杰作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
一本好书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独特的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
内容简介
[
“一策而转危局,一语而退万军,一计而平骚乱,一谋而值千金,数言而定国基。”谋略作为人类智慧的表现形式之一,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每一处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谋定而后动是至关重要的法则。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谋略水平的高低是其人生成功的基点。谋成,则事成;谋败,则事败……
]
目录
第1部 《道德经》第2部 《鬼谷子》第3部 《管子》第4部 《论语》第5部 《孙子兵法》第6部 《荀子》第7部 《韩非子》第8部 《战国策》第9部 《人物志》第10部 《贞观政要》第11部 《反经》第12部 《资治通鉴》第13部 《三国演义》第14部 《菜根谭》第15部 《智囊》第16部 《三十六计》第17部 《曾国藩家书》第18部 《厚黑学》第19部 《君主论》第20部 《战争论》
封面
书名:一次读完20部谋略经典
作者:周延武 编著
页数:186
定价:¥22.8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807531845
PDF电子书大小:13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