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
本书特色
[
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和研究的发展历史上,人类对于心脏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的了解正在不断深入,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奥秘依然是目前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特点。
《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编者柳景华、吕树铮为全国兄弟医疗单位长期从事相关临床和研究的专家,按照全书九章34节,对冠心动脉性心脏病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涉及冠状动脉狭窄解剖、生理、病理和功能性评价的*新进展。
]
作者简介
[
柳景华,教授、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内科28病房主任。
1991年首届中华医学基金会(美国)介人心脏病研修班毕业,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攻读心血管专业博士学位。擅长内科重症急救和心血管病介人性治疗,担任多种国内学术期刊编委,北京心血管病青年论坛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归国人员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兄弟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和卫生部介入培训基地导师。20年间帮助全国各地100余家兄弟医院开展新技术,独立完成介入性治疗万余例。承担973、863重大科研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首都科学发展基金等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论著5部,国家专利8项。曾获光华奖、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吕树铮,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大内科主任,心内科病房主任。
198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1990年于法国鲁昂大学附属中心医院进修心脏介入,擅长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是国内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介入治疗新技术,曾应邀到全国30个省、直辖市约200余家市级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连续多年个人冠脉介入治疗总例数及复杂病变治疗例数于国内名列前茅。担任中华心血管病介入学组常务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局老年心血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研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老年病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新医学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委。承担多项科研课题,曾获2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冠脉介入技巧及器械选择》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册》等4部学术著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目录
**章 冠状动-静脉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节 冠状动-静脉循环系统解剖 第二节 冠状动-静脉循环生理学基本概念 第三节 侧支循环的生理学第二章 冠状动脉狭窄病理解剖与生理 **节 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第二节 冠状动脉狭窄与微循环 第三节 冠状动脉狭窄与血栓 第四节 慢性闭塞病变 第五节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和血管重构第三章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 **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第二节 斑块易损性与基质蛋白酶 第三节 滋养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第四章 冠状动脉狭窄影像学评价:历史与现状 **节 历史回顾:冠状动脉狭窄造影评价 第二节 当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造影分析 第三节 冠状动脉狭窄评价:血管内超声 第四节 冠状动脉狭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 第五节 冠状动脉狭窄评价:血管镜 第六节 冠状动脉狭窄评价:近红外光谱(nirs) 第七节 冠状动脉狭窄评价:多排螺旋ct 第五章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 **节 血管内激应图成像 第二节 拉曼光谱学检查 第三节 冠状动脉热像图 第四节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第六章 冠状动脉狭窄功能学评价 **节 冠状动脉压力导丝相关技术 第二节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相关技术第七章 心肌缺血的检测与评价 **节 核心脏病学技术 第二节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第三节 心脏磁共振成像第八章 特殊类型冠状动脉狭窄 **节 冠状动脉心肌桥 第二节 冠状动脉痉挛 第三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第四节 其他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第九章 其他冠状动脉病变 **节 大隐静脉桥退行性狭窄 第二节 支架再狭窄 第三节 移植心脏血管病变
封面
书名: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
作者:柳景华
页数:489
定价:¥240.0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811368413
PDF电子书大小: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冠心病:解剖.功能及影像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