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听讲座

节选

[

《在少林寺听讲座(套装共3册)》包括:《在少林寺听讲座(上)》、《在少林寺听讲座(中)》、《在少林寺听讲座(下)》。《在少林寺听讲座(套装共3册)》由2009年在少林寺举办的“禅宗中国少林问禅百日峰会,,论坛讲座稿集结而成。论坛由释永信方丈主持,讲座内容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十个学科。讲座者皆为中国社科学界知名学者。他们从各自领域出发,用多学科的交叉学术视野,以讲座的形式,为大众呈现出百场文化盛宴。总之,本套丛书文字诙谐平实,图文并茂,装祯设计精美大气。适合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

相关资料

[

插图:当然了,历史的矛盾进程并没有到此而止息,继印度教的重建之后,佛教又曾几次在印度的历史上死灰复燃,以或强或弱的力量,反抗着印度教对人性的异化。直到近代,还有人企图建立所谓的“新佛教”来重新解构作为新婆罗门教的印度教。然而,由于这种解构的努力与文明的社会制度之间常常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抵触关系,因而只处于意识形态的边缘领域。与印度的佛教一样,中国的道家也因其深刻的两重性而无法长期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老、庄以反叛者的姿态勇敢地解构着儒家的礼乐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在反抗异化的过程中同样陷入了虚无化的误区。从个人行为上看,道家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不仅不要有所作为,而且不要有任何欲望。其消极程度,与佛教不相上下。从社会理想上看,道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不是远离自然的文明社会,而恰恰是最质朴、最自然、最本色,也最愚昧的上古社会,即所谓的“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②,“使人复结绳而用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⑧。其落后程度,与佛教之社会理想足以媲美。因此,正像挑战婆罗门教的佛教会重新遭到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挑战一样,反抗儒家的道家也会重新遭到新的儒家学说(汉儒)的反抗。于是,历史的辩证法便不仅在印度,而且在中国出现了。与印度宗教文化从婆罗门教到佛教再到印度教的发展过程相类似,中国世俗文化中儒家与道家的不断“构建”和“解构”,也形成了“否定之否定”式的阶段性变革。只是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节奏更快,反复更多罢了。作为“儒道互补”的主要形式,儒家的不断构建与道家的不断解构在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构成了一种相互批判、彼此消长的动力形态。先秦时期,先是周公“制礼作乐”,构建起一套旨在维护文明秩序的符号系统,后是孔子“以仁释礼”,为这套符号系统寻找理论上的合法性;与此同时,老子和庄子则以“擢乱六律,铄绝竽瑟”的态度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智慧对这套符号系统加以解构。汉魏时代,先是董仲舒打破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在吸收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起“天人合一”的儒学体系;时过不久,魏晋人士又在玄谈思辨的形式下重新发挥了道家“有生于无”的学说。

]

本书特色

[

《在少林寺听讲座(套装共3册)》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2009年少林寺举办的“神宗中国 少林问禅 百日峰会”论坛讲座稿集结而成,论坛由释永信方丈主持,讲座内容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宗教、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十个学科。

]

作者简介

[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1965年生,安徽颍上人。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 1981年,17岁的刘应成远赴嵩山少林寺,礼行正大和尚为师,披剃出家,法名永信;旦暮依寺,亲炙师教,锤炼有年,慧行俱进。后参学江西云居山、安徽九华山、北京广济寺等处。 1984年回寺,仍侍奉长老左右,并任新成立的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协助几近失明的行正方丈处理日常事务。同年9月,赴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 1987年,行正方丈圆寂,承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1993年3月,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 1993年10月,当选中国佛协理事。 1997年,再次当选为少林寺寺务委员会主任,住持少林寺。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8年7月,当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1999年8月,荣膺少林寺方丈。 2002年9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0年2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海外交流委员会 主任。

]

目录

《在少林寺听讲座(上)》目录:汤一介 论禅宗思想中的内在性与超越性问题肖云儒 大众文艺的当下走势和风中国王尧 藏传佛教的和谐与发展王守常 《孙子兵法》再认识朱维铮 近史的界定及其他徐光兴 心理禅张伯伟 唐代的诗学畅销书曹虹 中韩诗文中的三笑题咏陈炎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程章灿 说六朝古都南京:城市想象与政治话语及文学叙述张培锋 宋诗的禅意与禅理王兴国 禅茶漫述:禅茶的生活、精神修养和禅境孙昌武 禅·禅宗·禅文化吴言生 参禅开智慧江晓原 信仰与科学天学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选择绿色生活之两难处境麻天祥 禅的现代诠释冯天瑜 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少林学”弁言后记《在少林寺听讲座(中)》目录:方立天 佛教智慧与社会和谐王蕴智 汉字中国——甲骨文及中国文字之起源周振鹤 体国经野之道宁稼雨 魏晋风度漫谈罗艺峰 漫谈中国古代的琴禅守成与开放:唐代音乐生活面面观郭齐勇 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李利安 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张立文 和合学的现代价值黄德宽 历史悠久的汉字汉字的研究和阐释黄天树 许慎与《说文解字》杨宝忠 近代汉字形体的演变佛教文化对于近代汉字形体演变的影响梁友松 中国园林张森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性及用笔法则朱万曙 徽文化与徽学中国的戏曲文化梅晓云 一与多:印度文化的特质吠陀文学与印度文化陈卫平 当今中国应该如何普及儒学国学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少林学”弁言后记《在少林寺听讲座(下)》目录:楼宇烈 禅学与人生杨曾文 中国禅宗的兴起及其主要特色少林雪庭福裕和元前期的佛道之争李向平 宗教信仰与中国社会佛教信仰与中国社会虞云国 国学热与国学经典的构成及读法宋代文化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张桂光 商周青铜器铭文商周青铜器铭文举要陈伟武 战国文字及简帛书简帛文献中的残疾人史料冯达文 孔孟儒学的生命智慧老庄道家的价值追求卿希泰 互动与融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看道教与儒佛的关系陈方正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论西方科学的东方渊源杜斗城 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来源与特点佛教的现在与未来王天顺 以大敌小,何以常败?——夏宋战争论之一杨国荣 良知与德性“真”的文化意蕴周宁 现代西方的中国形象茶与鸦片——水深火热的世界张松辉 感悟老庄耿云志 中国人走向近代的历程曾繁仁 关于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龚隽 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赖永海 禅与中国文化“少林学”弁言后记

封面

在少林寺听讲座

书名:在少林寺听讲座

作者:释永信

页数:0

定价:¥240.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313065452

PDF电子书大小:11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在少林寺听讲座》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