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书

节选

[

  《自然书》:  向日葵寓言 周知堂晚年撰文云,今天那所谓的向日葵,其实是一种“舶来物”。这种植物,明末才进入我国。在王象晋的《群芳谱》里,向日葵被称为“丈菊”,“迎阳花”。我国本土,其实还是有向日葵的,不过另名冬葵。冬葵,在云贵川又谓“冬寒菜”。冬寒菜,我是吃过的,吃起来口感肉质腾腾的。当然,食之时是冬天,红泥小火炉,门窗紧闭。至于这种冬寒菜,为何会被唤作向日葵,周文援引说,其一是由于“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谓“卫足”;其二当然便是所谓的“向日性”了。由此,晋人陆机咏园葵诗云:“朝葵东北倾,夕颖西南唏。”宋人姚孝锡也诗咏葵云:“倾心知向日。”这些吟咏,自然都献给冬寒菜了。如果这些“史实”能被植物学家证实,便表明,植物的命运,也是坎坷的。  不可避免的,是这世界上,颇多穿凿附会之说。  向日葵(当然是指今人所称的向日葵了)究竟是否真的向日,就颇值得研究。以前我读《植物学》,知道植物有向光性。有一回我爬龙王山,满山松树成林。  我仔细观察发现:南坡松茂密,北坡松稀疏。此乃何故?当然是由于“向日”程度不同所致。而向日葵,当然或多或少皆会有向日性的。“太阳出来照四方”,纵然其不向日,日亦向它矣。何况,它总得沐日而长。问题的关键在于向日葵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般能够朝向太阳生猛得团团转?翻阅图文并茂的《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只见上面说:“向日葵靠花盘的一段茎有一个特点:背着阳光一侧聚集着许多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叫做生长激素。在这种激素的刺激下,背光侧长得比较快,而向着阳光一侧生长激素少,生长得慢。这样一来,向日葵的茎向着太阳的一侧弯曲,花盘便会朝向太阳了。”但是,插图上的文字继而又说:“长成的向日葵,不再跟着太阳转了。”这或许是事实。在南京读书时,有一次我路过一农家,只见篱笆内长着探头呆脑的向日葵两三盘,其时正是八九点钟光景,天地一片辉煌,可葵盘却照样向西。至于日本植物学家牧野富太郎作出的证明,就恐怕有些不合时宜:向日葵并不能随日旋转。这真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由此可知,向日葵不会团团转而会向日是必然的,向日有可能是偶然的。向日葵葵心永向红太阳的说法,只是一厢情愿耳。主宰自己的命运;植物界比人间更难。  *为特殊的情况,恐怕要数向日葵在“文革”中的经历。这是一段空前扭曲空前藐视人间却又“雄视千古”的经历。是时也,举国上下,万众一心,霎时,就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造葵”运动新高潮。“向日葵成了一切风景的中心”。向日葵,在山坡上落脚,在大墙上生根,在操场上绽叶,在像章上摇曳,于人心上“开放”。其生长点之多,其涉及面之广,其影响度之大,不但前无古葵,而且必然也是后无来葵矣。如果说是时还有“百花齐放”,那么,一百朵齐放之花,就都是向日葵。这其实是典型的“一花独放”呢!这么多葵花为谁服务呢?“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葵花向太阳,即向奇异的心中之太阳也。葵花能如此光芒万丈而又如此庄严神圣地被政治利用,只因其染上了亦奇亦异的“太阳”神彩也。凡事一染上非正常的色彩,命运就不同一般了。当然,作为植物,向日葵之如此奇遇,也是偶然的,绝不是自觉的;不是自编自演,实在有他人导演啊。向日葵,红也向日性,紫也向日性,如此被讹化而且被操纵的本性,演变成了一出富有时代感的荒诞闹剧。  然而,如同宿命一般,真正的向日葵又该注定是美的。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把向日葵葵盘比喻为精美绝伦的大音乐厅,一粒粒粉黄的花蕊,宛如一个个座位。太阳一出,整个音乐厅就上演辉煌壮丽的阳光交响乐。我读过印象派大画师梵·高画过的系列《向日葵》,依稀记得画师笔下的向日葵,墨绿的衣衫,金黄的脸庞,色调是那么强烈、那么响亮!我们南粤是没有人种向日葵的,或许是气候水土不适宜其生长吧。所以,当我这个粤人**次在苏州田野见到向日葵时,心灵是怎样地被猛烈地震慑和吸引啊!那一棵又一棵的向日葵,仰着金黄色的脸庞,摇曳着肥硕的阔叶,婷婷挺立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阡陌。八月的阳光如同哗哗的瀑布,八月的天幕是那么幽蓝,八月的风儿是那么柔和。我真想自己幻变为一棵向日葵,也加入这田野风景。  如果论辉煌,这才是真正的辉煌、本质的辉煌。  如此的辉煌,才是值得人深恋而向往的。读过苏州的向日葵风景,我就一直想写写向日葵。曾写过一首《向日葵》的诗,发表在大学校刊上。当然,那首诗断断少不了以向日葵在“文革”时期扭曲的“辉煌”为背景。憾乎这首诗觅不到了,诗句已茫无印象。如今回忆这些,使我不得不想到机遇两个字。辉煌是一种命运,命运是一种机遇,机遇又是一个黑匣子,黑匣子并非人人可得。著名科学家查理·尼科尔说得好:“机遇只垂青那些怎样追求她的人。”如果凡尘没有向日葵,“文革”就不可能出现向日葵那样的“辉煌”;如果向日葵的模样长成狗尾巴草,梵·高的系列《向日葵》就同样也是系列狗尾巴草。而且,向日葵能否被发现,更是一种命运。只是这样的命运,就一定是福祉吗? 俗谚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云:“爬得越高,跌得越惨。”太极端的事,大多是复杂的。文学翻译家冯亦代先生在《向日葵》一文中说,梵·高的《向日葵》“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又云“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特别悦目,但又显得孤清。”这,可谓道出了风光得意与落寞、与凄清同在的境遇。诚然,向日葵的美,其实也是瞬时的。大凡美的东西,都具有瞬时性,因而难于自保,这是一种宿命,其间不乏痛苦。一位青年散文家说:向日葵甚至“还来不及细品曲终人杳的滋味,花盘和枝叶就已纷纷然而堕落,老朽的枯茎已感到死亡冷冰冰的抚摸,不禁一阵瑟缩;它低下头来,看到自己的根深深扎在大地上,它陡然感到一种寸步难移的痛苦。”何尝不是呢?佛陀在波罗斯,亦曾经做过有关痛苦的说教:出生是痛苦,衰老是痛苦,疾病是痛苦,和可爱的东西分开是痛苦,欲望难于满足是痛苦……总之,万般皆苦。可谓茫茫然“苦海无边”。而我则认为:痛苦本质上是人生的一种光辉,一种美丽。诚然,别人对此是否认同,又终究得根据当事者本人的认识。只是,当事者由于“只缘身在此山中”,常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有与事态适当地拉开距离,即犹同远远地遥望庐山之时,才可能真正体味出真实及美丽的况味。  ……

]

本书特色

[

适读人群 :科普爱好者与散文爱好者
  《自然书》是一本涉及科学伦理的科学人文集子,作者由从自然视角看人文的,也由从人文视角看自然的。这些短篇大多是近年发表的获奖作品(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也有特地为《自然书》集结而专门书写的短文精品,诸如:本色南瓜、根、含羞草、鉴赏年轮是残忍的事、蝴蝶为什么这样美、自然小札、难忘童年的乡野物事、哀怜稻草人、奢望洁净的霜、雾霾批判书、走进子宫式生态圣殿、任何墙都挡不住心的自由……对科学爱好者,尤其是广大年轻学人拓展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的思考,进而怎样做人处事,无疑是有帮助的。

]

内容简介

[

  《自然书》是科学散文集,也是自然伦理散文集或生态散文集,文学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俱高,风格卓立,自成一家。  《自然书》中40篇美文以细致的体察思考、广远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拟人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地球的色彩、空气的蔚蓝、晨雾的流动、四时的运行、万物的繁衍、天地的旋律、时空的跨越……题材涉及植物、动物、气象、生态、科学史和伦理学等,将科学、自然、文学水乳交融,独树一帜。以形神和谐、启智启美的美学原则,以散文的灵动笔触,对无语的大自然所思所感而流淌于笔端的文字,如月光般皎洁幽玄,真切感人。这里有作者对自然精神和科学美的探求,也有对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的忧患。自然无语人有语,将生命、生存和艺术的坐标移到风、雨、雷、电、太阳、地球、大海、礁石、树木、小草……思其所思,乐其所乐,忧其所忧,怒其所怒。充满人文关怀地呼唤科学伦理,张扬道义,表现出一位具有农业气象学专业科学渊源的作家的良知和使命。若缺失这种学养背景,缺失人文的情怀,技艺再高超的作家或科学家也难以创作出这本《自然书》。  《自然书》还表现出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对农业文明的缅怀,对自然精神和科学美的探求,对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的忧患、追问及批判的勇气,以及对散文创新文体的建构。  《自然书》中多篇散文相继被选进十余种高中《语文》和《大学语文》等教材,许多篇目被选人包括中国作协选编的散文年选本在内的许多散文选刊选本,并被选作各类考题。  《自然书》既可作散文随笔读物,也可作科学人文读本,适合各方人士阅读,尤其适合中学生、大学生、科研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和教师阅读。

]

目录

向日葵寓言冬虫夏草根本色南瓜含羞草马兰,马兰不俗的芭蕉灵芝尊敬一棵树鉴赏年轮是残忍的事苹果问题碎笔自然笔记自然小札童年的乡野物事鸟巢蝴蝶为什么这样美人蚁中国斗鱼哀怜稻草人享受朴素中国红梅雨,梅雨相看不厌美丹霞幸福不是身边雾失贞的温泉奢望洁净的霜虹影佛光病盆景雾霾批判书鸣沙山·月牙泉心月何处寻缘何寻求还魂草精神的树,神幻的树海殇后的沉思任何墙都挡不住心的自由流泪不仅仅是悲伤走进子宫式生态圣殿不可医治的乡愁散文十特质略说——我的散文观(代后记)

封面

自然书

书名:自然书

作者:杨文丰

页数:266

定价:¥49.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44461566

PDF电子书大小: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自然书》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