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

节选

[

总论
  新的伟大革命 新的历史飞跃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在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重大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对未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此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①长达150多字的语句,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实行正确改革。
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了。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2008年12月,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发展轨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进程,分析理论体系的外部构架和内在关系,梳理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纷繁复杂的论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震撼不已;我们为中国新的伟大历史飞跃而自豪骄傲。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让我们将思想史的广角镜头,推至30年前,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考察。
197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众多的关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病逝;4月5日清明节前后,天安门爆发了悼念周恩来的群众运动;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保留党籍,以观后效”;9月9日,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与世长辞;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愿,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结束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页。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此后,在政治思想领域内,“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一度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桎梏。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怎样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突出地成为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长期思考的主要问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顺应时代要求,一个伟人站了出来,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他,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关头,在社会主义命运攸关的时刻,随着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随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他合乎党心、顺乎民意地奠定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从此,邓小平给社会主义中国指出了一条新路,这就是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去探索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然而,这条新路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坚持什么方向?改革开放的性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想领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当“四人帮”反党集团覆灭和“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踏上了新的征程。此时的中国,百业待举。由于“四人帮”极左思潮的破坏,从1966年到1976年期间,国家尽管在经济上有所发展,在国防科技上有过突破,但总的来看,发展非常缓慢,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短缺经济”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十年来,国家一直没有摆脱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相当一段时间内,学校停课,工厂停产,派性组织林立,不同派别的学生、工人组织对峙,武斗盛行,甚至蔓延到行政机关,军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全国极大的混乱。“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①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由此,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很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社会主义中国仍很贫穷,这是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实际状况。1974年,“粮食产量按全国人口平均每人只有六百零九斤,储备粮也不多,……工业方面.那就确实值得引起严重注意。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工业生产情况是不好的”;①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②。
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国家长期以来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造成的;另一方面,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严重地束缚人们的思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受到阻碍,严重地制约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普遍呼声。
对此,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口号,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我们反对旧社会、旧制度,就是因为它是压迫人民的,是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个问题现在是比较清楚了。过去‘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也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那是荒谬的。”③邓小平指出,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生产力。这本来是可能的,但过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于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推迟了,特别是耽误了十年。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距离拉得太大了。
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是邓小平在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时,从正反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经验,做出的科学总结。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怎样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就思考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②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

相关资料

[

总论  新的伟大革命 新的历史飞跃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在人类思想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重大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了对未来中国和全世界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此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这时起,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①长达150多字的语句,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实行正确改革。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已经启动,波澜壮阔的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当历史的时针指向公元2008年12月,备受世界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30个年头。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站在人类思想发展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思想发展轨迹,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进程,分析理论体系的外部构架和内在关系,梳理各种社会思潮及其纷繁复杂的论争,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为新的伟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震撼不已;我们为中国新的伟大历史飞跃而自豪骄傲。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让我们将思想史的广角镜头,推至30年前,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进行考察。197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发生了众多的关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1月8日,备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病逝;4月5日

]

内容简介

[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了《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深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保证,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

目录

序言总论 新的伟大革命新的历史飞跃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开放是适应新科技革命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五)改革开放决定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和前途 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发展成为工业经济大国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四)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五)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六)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改革开放30年思想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三)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四、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思潮激荡、思想理论纷争 (一)大浪淘沙,各种社会思潮争相涌现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五、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的研究定位 (二)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三)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的研究意义上篇 以邓小平理论为主要标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和奠基时期 (1978—1992) 引言 **章 改革开放思想的酝酿  **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行探索  一、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二、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失误  第二节 1975年整顿:邓小平理论的酝酿  一、“三项指示为纲”  二、“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三、“各方面都要整顿”  四、“要全面宣传毛泽东思想”  五、三个著名文件包含的改革开放思想  第三节 思想解放的先声  一、从“文化大革命”中觉醒  二、革命家和理论界的思考 第二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节 邓小平率先批评“两个凡是”   一、“左”倾指导思想的继续与“两个凡是”的提出  二、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评  第二节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二、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交锋  三、真理标准问题补课  第三节 邓小平北方谈话:“解放思想,打破禁区”   一、“到处点火”,号召要解放思想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动脑筋,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四、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  第四节 思想解放的宣言书   一、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思想交锋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五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的起点  一、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提出改革开放搞活新方针 第三章 改革开放起步与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节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一、拔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  二、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讨论  三、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二节 拨乱反正与建国以来重大是非问题的澄清  一、叶剑英国庆三十周年讲话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平反冤假错案  第三节 改革开放起步时期的争论与社会思潮  一、“包产到户”引发的争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讨论门刀  三、“西单民主墙事件”  四、人生观大讨论  五、文艺界的新气象及引发的争论门  第四节 邓小平、陈云关于改革开放的初步思考  一、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  二、大量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创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  四、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初步思考  五、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六、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与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展开.  **节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时期理论界的探索  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  二、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清除精神污染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展开  一、“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第五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开与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节 改革开放全面推开时期的活跃思想   一、“新启蒙主义”  二、传统文化热  三、西方文化热  第二节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蔓延  一、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思潮  二、“政治多元化”思潮  第三节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一 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述  二、中共中央发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  三、理论界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五、“三步走”战略  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七、“两个文明一起抓”  八、“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第六章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节 深化改革引发的思想论争   一、关于中期改革思路的讨论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讨论   三、新权威主义论争  第二节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   一、《河殇》风波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   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总爆发  四、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十年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改革开放政策不变”  三、“中央要有权威”  四、“稳定压倒一切”  五、“真正反对腐败”  六、“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七、“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  八、“*大的失误在教育”  九、“四个坚持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第七章 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  **节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再讨论  一、“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实质性意义”  二、“社会主义经济可能而且必须有计划地发展”   三、薄一波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第二节 八九政治风波之后的争议  一、关于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争议   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 新的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南方谈话.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二、“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四、“发展才是硬道理”  五、“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六、“要注意培养人”  七、“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第四节 邓小平*后的思考  一、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三、“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  四、“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  第五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中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标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和丰富时期(1989—-2002) 引言 第八章 继往开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的探索和思考  **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一、“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二、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根本界限   三、新形势下的新思考  第二节 治理整顿同深化改革相辅相成  一、克服时经济困难的重大举措  二、“治理整顿绝不是倒退,绝不是不要改革”  三、“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步展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产生 第十章 高举旗帜面向新世纪,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形成 第十二章 积极应对新世纪新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闸发 第十三章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下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时期(2002—2008) 引言 第十四章 新阶段的思潮激荡  第十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形成  第十六章 十六大以来经济建设的基本思想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发展 第十八章 新阶段文化建设理论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第二十章 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 第二十一章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余论 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发展的规律性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广阔前景大事记参考文献重要名词术语附录 英文目录后记

封面

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

书名: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上下卷)

作者:赵智奎

页数:共两册

定价:¥138.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10073996

PDF电子书大小:7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