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五代史

节选

[

《中国历史:五代史》前后三位作者,相隔二十余年。作者探幽索隐,详加考究,分两次合力撰写而成。全书共12章37节,另有原序、前言、五代十国年表、征引文献、索引、后记、增订后记、编辑后记等,还有近500幅文物图片。正文内容颇为丰赡翔实,涉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兴亡、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典章制度等若干层面,其中不乏作者的别裁心得,是迄今为止关于五代十国历史的精心之作。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又是由长期僵持之局转向统一局面的过渡时期。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来考察,五代十国是一个大震荡、大变革的时期,这段历史“表面上乱,实质是变”,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开始。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终于没有成为“五代”以后的第六代,中国历史又开始显现出走向统一的曙光。

]

本书特色

[

自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建梁(史称后梁),至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周(史称后周)建宋,这段时间,共计54年,史称“五代”;在此期间,南北各地又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又是由长期僵持之局转向统一局面的过渡时期。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来考察,五代十国是一个大震荡、大变革的时期。本书前后三位作者,相隔二十余年。作者探幽索隐,详加考究,分两次合力撰写而成。全书共12章,正文涉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兴亡、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典章制度等若干层面,其中不乏作者的别裁心得,是迄今为止关于五代十国历史的精心之作。

]

内容简介

[

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发展,又是由长期僵持之局转向统一局面的过渡时期。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来考察,五代十国是一个大震荡、大变革的时期,这段历史“表面上乱,实质是变”,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开始。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终于没有成为“五代”以后的第六代,中国历史又开始显现出走向统一的曙光。
本书前后三位作者,相隔二十余年。作者探幽索隐,详加考究,分两次合力撰写而成。全书共12章37节,另有原序、前言、五代十国年表、征引文献、索引、后记、增订后记、编辑后记等,还有近500幅文物图片。正文内容颇为丰赡翔实,涉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兴亡、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典章制度等若干层面,其中不乏作者的别裁心得,是迄今为止关于五代十国历史的精心之作。

]

目录

序前言 **章 唐朝覆灭和后梁、后唐的嬗替 **节 藩镇割据与唐朝灭亡 一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回顾 二 唐朝的末日 三 两大镇争霸与后梁建国 第二节 后梁和后唐的兴替 一 后梁建国与形势的转变 二 夹河相战与后梁灭亡 三 后唐庄宗的倒行逆施及其覆灭 四 短暂的“小康之局”与后唐的灭亡 第三节 梁、唐两代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一 后梁、后唐社会经济的曲折发展 二 唐末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 南方的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节 江淮两浙的短期混战与割据政权的建立 一 江淮残破与浙东混战 二 吴和南唐的嬗替 三 吴越建国于钱塘 第二节 闽、粤出现的割据政权——闽和南汉 一 刘氏据岭南建南汉 二 王氏入福建,建立闽国 第三节 割据两川的前蜀和后蜀 一 唐廷入川与蜀中大乱 二 王建称帝成都,建立前蜀 三 前蜀覆灭,孟氏建后蜀 第四节 两湖的马楚与高氏南平 一 湖南混战与马殷建楚国 二 马楚与境内诸族的交往 三 高氏据荆南 第五节 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 劳动力的增长与农田水利的发展 二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三 商业的活跃 第三章 契丹的崛起与中原人民的抗辽斗争 **节 契丹的崛起与建国 一 契丹族的发展和阿保机建国 二 契丹的政治经济 第二节 契丹族南侵与被逐出中原 一 投靠辽主,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二 辽军南侵,中原人民奋起抗辽 第三节 后汉政权的建立与速亡 一 刘知远称帝与后汉的残暴统治 二 后汉覆灭与北汉小王朝的出现 第四章 统一趋势的发展和后周的改革 **节 南方形势的变化和南唐统一计划的失败 一 闽、楚的覆灭 二 南汉的残暴统治与张遇贤领导的岭南农民起义 三 南唐统一计划的失败与南唐、后蜀的衰落 第二节 统一因素的增长与后周二主的改革 一 统一因素的增长 二 后周二主的改革 第三节 杰出政治家后周世宗的统一活动 一 初次北伐整顿禁军 二 策划统一西取四州 三 三驾江淮二次北伐 第五章 五代十国典章制度(一):职官制度 **节 宰相制度 第二节 枢密使与枢密院 第三节 翰林学士与翰林学士院 第四节 三司与三司使 第六章 五代十国典章制度(二):法律制度 **节 法典之编纂 第二节 司法制度 第七章 五代十国典章制度(三):选举制度 **节 贡举制度 第二节 铨选制度 第八章 五代十国典章制度(四):军事制度 **节 中央禁军 一 六军 二 侍卫亲军 三 殿前军 第二节 藩镇兵 一 亲兵 二 牙兵 三 牙外兵与外镇兵 四 州兵 五 乡兵 第三节 军事编制及指挥系统 一 军事编制 二 军事指挥系统 第四节 兵员的征集 一 募兵制 二 征兵制 第九章 五代十国典章制度(五):经济制度 **节 土地政策 一 荒闲无主田土的劝民垦荒政策 二 对逃户田土的处理政策 三 营田与屯田政策 四 优宠亲贵的赐田政策 第二节 赋役制度 一 两税征收 二 商税之征 三 徭役的征发 第三节 禁榷制度 一 盐的禁榷 二 酒曲的禁榷 三 茶的禁榷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 货币的铸造 二 控制私销、私铸的禁令 三 严禁恶钱 第十章 五代的周边各族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节 周边各族与内地的交往 一 东北各族 二 西北各族 三 西南诸族 第二节 五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 高丽、新罗和日本 二 南海诸国 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科学文化 **节 科学技术 第二节 史学、佛教与道教 一 史学 二 佛教 三 道教 第三节 文学与艺术 一 文学 二 绘画 第十二章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风尚与社会思潮 **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风尚 一 隐逸之风 二 任侠之风 三 义儿之风 第二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思潮 一 华夷之辨 二 忠节观念 附录一 五代十国年表附录二 征引文献目录附录三 索引(按笔画为序)后记增订后记编辑后记

封面

中国历史-五代史

书名:中国历史-五代史

作者:陶懋炳

页数:578

定价:¥8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010077277

PDF电子书大小: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