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

节选

[

《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内容简介:在工作多年之后,我有幸继续我的求学之旅,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是在我读博之初就确定的题目,从论题的斟酌选择、资料的阅读搜集整理,到论文的写作都离不开导师刘跃进研究员的悉心指导。2007年5月25日的论文答辩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李山教授、北京大学傅刚教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方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陶文鹏、党圣元、范子烨研究员对我的论文多所许可,同时也给予我许多中肯的改进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祖武研究员对论文的资料利用与语言用词都有过建设性的意见。论文中的某些篇章已见诸《文学遗产》、《汉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求索》、《中国典籍与文化》等期刊,共计二十余篇。在此特别感谢《文学遗产》编辑部、《汉学研究》编辑部老师对我的投稿的认真审读与批评性意见。论文中的某些篇章亦曾经在学术会议上与与会学者讨论,受到学者的认同、指教,也在此对各位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书稿*终顺利出版,特别感谢西安交通大学校内基金的资助。

]

相关资料

[

一、杜注引文不注出处,不合清人学术规范杜注对参考过的各家旧注不缀名姓地引用,不合清人治学规范。清代学术由宋元学术的反动而起,凡有明一代学术的空疏习性都唯恐避之而不及。引文而不注出处,明代为盛。明代著书虽多,但学术荒芜,著书犹同抄书,引文都不注出处。不注出处的作风和抄书风尚紧密联系在一起,自然激起清儒的反感。因为对明代学术的反覆,也因为清代学术的客观性质,清儒对引文出处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惠栋《左传补注》指责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中“礼为邻国阙”一条,“用服虔说而不称服注”,又采《汉书·五行志》数条,而不明这数条实出自汉儒《左传》旧说。可知标明出处,也有相当的学问,只知道引文出处,而不明家法派别,亦不为学者所赞同。顾氏可谓一时疏忽,惠氏进一步深究,都未可指摘,而四库馆臣对顾氏不标汉儒古注但标《汉书·五行志》辩护,又对惠栋《左传补注》引文出处的标例提出批评,可见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四库全书总目》“左传杜解补正”云:案征引佚书,当以所载之书为据。栋引《世本》不标《史记注》,引京相皤《土地名》,不标《水经注》,正体例之疏.未可反讥炎武。至服虔一条,当由偶忘出典。栋注昭公二十九年“赋晋国一鼓铁”,证以王肃《家语注》,亦明冯时可之说,未标时可之名也。①四库馆臣于此提出“征引佚书,当以所载之书为据”的标例原则,据此对惠栋的标例法提出批评。四库馆臣对惠栋的讥弹,正如惠栋对顾炎武的摘谬。在这样的批评意见之后,隐含着清儒日渐严整的学术规范。以顾炎武、惠栋二人的学识,尚有不周,难免存一两处遗漏,授人以柄,何况杜注引文无一处有来历。清代学术广泛吸取前人及时人的研究成果,有一言之善,则采而用之,丝毫不敢掠美,这成了学术的基本要求。梁履绳《左传补注》用汉唐以前的古注添补杜注的阙失,每一注都注明出处。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用古注将《春秋左传》从头到尾注释了一番,无一不标明出处,且用语讲究。

]

内容简介

[

“春秋左传学”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显学,更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
本书以还原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内在发展线索为要,在清代学术的背景之下,分析、把握清代春秋左传学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成就与不足,并对当前的《左传》研究提出建议。

]

作者简介

[

罗军凤,女,1971年生,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左传》学术史,已在《文学遗产》、《汉学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文化研究》、《求索》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教材。

]

目录

序绪论 一、清代学术史研究的方法论:“内在理路”说辨正 二、清代左传学的内在理路:义理追求 三、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阶段 四、清代春秋左传学的特点及其评价**章 清初经学的复兴与《左传》经学的建立 **节 清初经学的复兴 一、明清之际学者的反思 二、清廷对经史实学的提倡 第二节 清代《左传》经学与科举制度 一、清廷对胡传的态度 二、清廷对《左传》的态度 第三节 清初民间《左传》经学的确立 一、广辑传注解经,杜宋儒解经之空疏 二、以事解经,弃义例解经之穿凿 三、一字褒贬:《左传》义理,去或是留 结语第二章 乾嘉汉学与《左传》经学(上) **节 治学方法:从广辑传注到专宗古注 一、从经史实学到经学独盛 二、以训诂考证推求义理 三、惠栋、戴震基于古训治经的相互认同 四、训诂考证的方法与课题 第二节 惠栋与乾嘉《左传》经学的兴盛 一、古训不可改,经师不可废 二、《左传补注》的成就 三、惠栋对清代经学的贡献及其评价 第三节 乾嘉汉学学风之下《左传》杜注的命运 一、杜注引文不注出处,不合清人学术规范 二、杜注恪守《左传》“家法”,不与清儒兼采三家的治经方法相合 三、杜注孔疏维护的学术体系(“疏不破注”),不合清人注疏原则 四、杜注对《左传》义理的阐释疏失,终致清儒群起而反之 五、杜预改写经传体例,不合乾嘉汉学“复古”的趣味 六、杜注的文字训诂经清儒补苴更趋完善 结语第三章 乾嘉汉学与《左传》经学(下) **节 乾嘉汉学学风之下《左传》经学的成就 一、义理追求的目标之下,各种实学研究课题的提出 二、《左传》实学考据物质条件的充足 三、乾嘉汉学学风之下《左传》经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 刘氏家族的《左传》研究 一、古文经师的家学渊源与社会环境 二、刘氏家族对《左传》旧注旧疏的整理工作 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的三方面成就 四、除纠正自身古文经学的内部偏颇外,兼顾与公羊学的论争 结语第四章 嘉道之际《春秋》经学的转型与《左传》经学研究的新趋向 **节 庄存与与《公羊》经学的兴起 一、庄存与与今文学经师刘逢禄的关系之澄清 二、宋学经师庄存与《春秋正辞》义理阐发的不入时流 第二节 刘逢禄与《公羊》经学的兴盛 一、刘逢禄的家学渊源 二、今文经师的态度 三、《左氏春秋考证》的方法论 四、刘逢禄《公羊》学说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节 今文经学既兴《左传》经学研究的新趋向 一、公羊学渗透到各门经学当中,左传学重提义例 二、今古文之争中,学者汉宋兼采,阐发微言大义 三、今文经师对《左传》的态度演变 四、晚清《左传》经学兼采今文学说 五、论《左传》之传《春秋》及《左传》的授受流传 六、乾嘉汉学的承继与发展 结语第五章 晚清《左传》经学的结局与出路 **节 刘师培的春秋左传学 一、刘师培的春秋左传学研究与家学 二、刘师培与今文经学的论争及其学术成就 三、刘师培春秋左传学的贡献与地位 第二节 章太炎的春秋左传学 一、章太炎的师友传承 二、章太炎《左传》经学的演变 三、章太炎对今文经学的反击 四、章太炎对乾嘉汉学的超越 结语第六章 清代《左传》评点学——《左传》文学研究的范式 **节 清代《左传》评点学概述 一、清代《左传》评点学著作概述 二、清代《左传》评点学的特点 三、清代《左传》评点学发展概观 第二节 《左传》的古文评点与经世之风 一、魏禧与王源的古文评点 二、《左传》兵法的评点 三、在朝者的古文评点 第三节 《古文渊鉴》与《左传》评点之盛 一、《古文渊鉴》及其风从者 二、方苞的古文“义法”理论与《左传》等史传评点 第四节 《左传》古文评点的另类——金圣叹与盛大谟 一、金圣叹的《左传》评点 二、盛大谟的《左传》评点 结语第七章 回归原典:《左传》与春秋学源流——《左传》的性质之探讨 **节 《左传》“经”、“史”概念的辨正 一、《左传》“经”的概念的澄清 二、《左传》“史”的概念的澄清 第二节 《左传》的撰作与春秋学源流 一、古春秋学的特征及流变 二、《左氏春秋》之撰作 三、《左氏春秋》的流传 第三节 《左传》无《春秋》义理的证明 一、《春秋》书法、凡例不关孔子的微言大义 二、《左传》的“君子日”不关孔子的微言大义 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

书名: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

作者:罗军凤

页数:420

定价:¥55.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010086040

PDF电子书大小:10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