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研究

节选

[

(三)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借鉴

  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创立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的过程,都受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深刻影响。19世纪30年代,德国已流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傅立叶、巴贝夫等人的学说。从40年代起,自发的工人运动开始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相结合,在德国的一些报刊上已出现了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文章。1842年9月30日,《莱茵报》第273号转载了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发表在《年轻一代》杂志上的关于柏林住宅问题的通讯,报道了海德堡工人群众的贫困状态。《莱茵报》在转载时还加了编辑部的按语,说这些报道“对于了解目前这个重要问题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赫斯在《莱茵报》也曾发表了带有空想共产主义观点的文章。这些都说明马克思不仅开始关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而且逐渐受其思想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的历史时期,它是人们对种种弊端已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思的理论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是马克思之前研究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富有成效的*高代表,他们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丑恶现象,指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与灾难的根源。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唯心史观决定了他们理论上的致命缺陷。他们观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抽象的理性、正义和人道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停留在道德层面,主张采取局部改良的方法(如圣西门、傅立叶主张保留私有制)或者主张采取和平改造的方法(如欧文主张共产主义新村的实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坚决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这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找不到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和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空想主义者之所以是空想主义者,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还很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只能是这样。他们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在旧社会本身中还没有普遍地明显地表现出来;他们只能求助于理性来构想自己的新建筑的基本特征,因为他们还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①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阶级相一致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就是同当时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相一致的。

  马克思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吸收营养成分,培育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资本主义社会是阻碍人的发展的现实障碍。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是无人能比的。尤其是傅立叶,他从经济、政治到道德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无情地揭露和辛辣地嘲讽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对人的奴役和压迫而产生的“异化”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应该被更合理的、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替代。恩格斯称赞道:“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贫困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②赞誉“傅立叶不仅是批评家,他的永远开朗的性格还使他成为一个讽刺家,而且是自古以来*伟大的讽刺家之一。”⑧其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人的发展状态和社会发展状态有着精彩的描述。恩格斯认为,“在圣西门那里发现了天才的远大眼光,由于他有这种眼光,后来的社会主义者的几乎所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思想都以萌芽状态包含在他的思想中”④。我们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粗略描述中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财富的分配、个人的发展等思想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三,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所进行的大胆实验,为马克思思考人类如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启发。圣西门明确表示,“我终生的全部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一切社会成员创造*广泛的可能来发展他们的才能”⑤。

]

内容简介

[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旗帜鲜明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表明党和国家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同社会发展的现实进程结合起来,这与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的精髓相一致。本书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解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思想,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与统一,进而为当代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提供启示。

]

作者简介

[

何玲玲,1978年生,女,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个人独立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项目16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1部,作为副主编编写4部著作,参编12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中1项获“中国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获重庆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二等奖。

内页插图

]

目录

**章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一)一个永恒的话题
(二)理论探索的需要
(三)实践的迫切要求
二、研究方法
(一)文本法
(二)历史法
(三)综合分析法
(四)重点凸显法
(五)相互论证法
三、基本概念解析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尺度
(二)社会发展的内涵及其基本尺度
第二章 马克思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的探索
一、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与发展不充分并存
(二)人的力量全面凸显与人的“异化”并存
(三)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
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研究
二、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溯源
(一)对黑格尔法权哲学和辩证法思想的批判借鉴
(二)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借鉴
(三)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借鉴
三、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
(二)发育期
(三)确立期
(四)发展期
第三章 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的思想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关系的阐释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的绝对性5l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的性质
(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的结果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的根源
(一)“社会基本矛盾论”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根源的揭示
(二)“历史合力论”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根源的揭示
(三)“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对立根源的揭示
三、阶级社会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
(一)生产力的不发达决定人与人的对立
(二)阶级分化造成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
(三)国家与人的发展的对立
第四章 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思影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于实践
(一)实践是贯穿于马克思整个学说的灵魂
(二)实践催生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对立
(三)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基础
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高价值取向
(一)“现实的人”是考察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
(三)人的发展在特定历史情境中主导社会发展
(四)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与*高价值取向
三、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现实载体
(一)人是“社会”的人
(二)社会发展承载着人的发展
(三)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对立与统一
一、“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对立的集中体现
(一)资本主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后”形态
(二)人的“全面的异化”成为普遍现象
(三)人屈从于“物的力量”而“更不自由”
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人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社会发展的“*高”形态
(三)人的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第六章 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相统一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保证人类*全面的发展”的社会形态
(一)物质财富与自由时间的剧增
(二)社会所有制取代私人所有制
(三)“自觉分工”取代旧式分工
(四)阶级的消灭与国家的消亡
(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封面

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研究

书名: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理论研究

作者:何玲玲

页数:230

定价:¥36.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01

ISBN:9787010132082

PDF电子书大小: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