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9-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

本书特色

[

王荣花编写的《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通过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区农村人文历史、思想意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教育、戏剧娱乐、婚姻家庭、妇女生活等社会文化诸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考察,并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农村实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改革政策相结合,对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区域社会文化演变的形式、特点与规律等展开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期望为人们了解与研究根据地社会变革的具体情形和普遍意义,提供具体生动的现实标本,为新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

目录

绪论一、研究缘起二、学术史回顾三、基本思路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章 革命前太行山区之乡村社会**节 太行山区之社会生态背景一、自然经济状态二、土地占有状况三、乡村权力空间第二节 太行山区之传统社会文化一、农村教育二、农村娱乐三、信仰风俗四、妇女生活
第二章 改造与变迁:太行山区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模式的建构**节 中共的政治动员与农民的积极参与一、动员农民积极参加抗战二、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土改三、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政治四、妇女的解放运动第二节 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一、文化教育之方针、政策二、农村小学教育三、农村成人教育第三节 农村文化活动的繁荣一、农村文化组织二、农村文化宣传三、群众文化活动第四节 农村科学运动的兴起一、破除迷信二、普及科学三、文明卫生活动
第三章 民间与政治的互动:革命话语下太行山的民间小戏**节 秧歌:典型的“民间”艺术形象一、民间秧歌班社二、秧歌里的“民间”抒写第二节 “民间”的重塑: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一、成立农村剧团二、农村戏剧的创作与演出三、旧剧的改造与利用第三节 全新的“民间”:太行山的新秧歌一、集体的狂欢:大秧歌舞二、崭新的艺术形式:新秧歌剧三、新秧歌里全新的“民间”世界第四节 民间与政治的互动一、农村演出与民众动员二、娱乐性质与教化功用三、“民间”的改造与继承
第四章 婚姻制度的变革与婚姻习俗的变迁**节 择偶方式的变化一、包办婚姻:传统的婚恋观念二、婚姻自主:择偶方式的新选择三、“政治包办”:革命语境下妇女的择偶状态第二节 婚姻礼俗的变化一、婚姻程序由繁趋简二、新式婚仪渐成风气第三节 离婚自由与寡妇再嫁一、离婚风潮二、寡妇再嫁三、军属婚姻第四节 革除陋婚一、遏制早婚二、禁止买卖婚姻三、废除童养媳
第五章 烈士追悼仪式与太行山区丧俗的嬗变**节 太行山区的丧葬习俗一、丧俗的传承与演变二、丧葬中的迷信活动三、厚葬风俗四、祭祀风俗第二节 烈士追悼:中共倡导的新式丧仪一、烈士追悼仪式二、烈士追悼与政治动员三、烈士追悼中的节 日纪念四、烈士追悼中民俗的使用第三节 村级追悼:新式丧仪的民间渗透与普及一、村级追悼仪式的采用二、村级追悼中的乡土意识第四节 太行山区民间丧俗的嬗变一、中共对民间丧俗的改革二、土地改革与民俗的转变三、民间丧俗的嬗变
第六章 放足运动与太行山区农村妇女形象的重塑**节 放足运动:妇女身体的彻底解放一、“三分关脸,七分裹脚”:传统的女性审美观二、中共厉行放足的政策措施三、放足运动掀起高潮四、放足运动的成效与特点第二节 太行山区农村妇女形象的重塑一、“劳动光荣”:新的劳动观念二、“走入社会”:崭新的女性形象
重要史料与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

937-1949-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

书名:1937-1949-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

作者:王荣花

页数:351页

定价:¥45.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010169392

PDF电子书大小:6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