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交流与中国道路创新

节选

[

  《多元文化交流与中国道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文库》:  **节 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号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那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何以现在强调不忘初心,又何以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又是什么?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建构与承载共产党人初心、信仰、意志、前进与坚持的正是“中国道路”!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根本的问题。”①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取向的生存发展之路。广义而言,中国道路的理论内涵一方面包含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通过“革命”这一方式为其确定方向(西化、俄化还是中国化)和属性(社会主义亦或资本主义)所形成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也即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另一方面,则包含了“革命”之后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也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所内在蕴含的“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既统一于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进程之中,又内生于具有几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机体的民族特殊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的交互作用与有机融合。从其构成要素及关系来看,中国道路是中国语境下特定物质生产方式、制度、文化等不同要素在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综合作用的动态呈现与表征。不论是“革命道路”还是“发展道路”,都是这些要素在结合、互动过程中的延续、变革、创生,并以某种新的形式和状态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道路是包含了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制度、文化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体。狭义而言,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交流与中国道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文库》所要研究的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内容简介

[

  《多元文化交流与中国道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文库》从作为中国道路话语资源的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交流互动的视角,在探讨三者差异性地位、功能、价值及其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力图突破西方话语“意识形态”束缚而“回到中国”,从多元文化互动背景下的学术体系和话语范式中“回溯常识”,从中国自身历史传统和当代社会实践中“回归原点”,系统分析中国道路对历史传统、物质基础、政治权力、国际身份、可持续性等诸多本源性、基础性问题在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话语建构,透视增强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尤其是文化自信的生成机理,进而揭示中国道路在心理认同基础、基本知行智慧、核心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态势。

]

作者简介

[

  刘志礼,辽宁朝阳人。1997年至2001在辽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至2013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国政党与中国道路等问题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目录

引言**章 中国道路的话语资源及其互动关系**节 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第二节 中国道路话语资源关系讨论的学术反思第三节 中国道路话语资源的要素结构与互动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道路之“源”二、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之“砥柱中流”三、西方文化——中国道路之“潮”第二章 中国道路形成发展的多维审视**节 何以为“中国”——中国的特殊性一、物理的中国二、法理的中国三、心理的中国第二节 选择的历史与历史的选择: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一、选择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道路话语资源的互动二、历史的选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道路话语创新的比较第三节 危机之后的危机:西方国家的中国道路研究一、具体表现二、主要特征三、发展动向四、固有困境五、启示意义第三章 中国道路的物质基础**节 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一、中国历史上的农与商二、家庭是中国社会的细胞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一、西方文化的理论预设和命题二、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三、中国的西化思潮四、马克思主义“进场”第三节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尝试与中国道路的奠基二、能否结合?三、怎样结合?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建构逻辑**节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人民当家作主一、为什么要建立国家?二、建立什么样的国家?三、如何有效解决建国后的诸多社会矛盾?第二节 基层群众自治一、村委会与居委会二、党的基层组织三、社会管理创新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权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西方国家治理话语的逻辑与困境三、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五章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节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特点一、马克思主义眼中的“世界历史”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与内在矛盾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经济全球化的主体结构变革与能量转化第三节 世界历史话语的方法论意义一、以世界眼光关照当代社会发展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第四节 共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思想源流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缘起与困境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缘起二、生态危机的本质与特征三、国际社会应对生态危机的行动与困境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三、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三节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一、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二、生态文明建设的两难选择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贡献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多元文化交流与中国道路创新

书名:多元文化交流与中国道路创新

作者:刘志礼

页数:357

定价:¥7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010185491

PDF电子书大小:7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