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

节选

[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及对策》内容简介: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如何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中国专家们招标的重大课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银行、国家审计署等多个单位的100多位专家承担了本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李晓西教授为课题总协调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及对策》既有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变、影响及各国救助措施的概览,也有对国际危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传导机制、现状及政策效应评析;既有借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也有在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建议。因此,《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及对策》既适合于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与学习者,适合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也适合于关心经济时政的广大读者。

]

相关资料

[

插图:促进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我国外贸自2008年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这种状况至今还没能扭转。当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扩张作用明显;消费有所上升,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足;出口则面临困难较多,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难有作为。应当承认,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面。在国际经济逐步过渡到新均衡格局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我国的国情和特色出发,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实际出发,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但更加重视扩大内需,不等于外需不重要,可以不用扩大产品出口。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而孤立地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国际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发展自己,是我们的不二选择。同时,实现短期与中长期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复杂的,需要特别注意以下3个方面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在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制定好短期政策措施。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重要的是先走好当前的一步。正确的做法是:具有中长期的眼光,迈出当前的步伐。只讲中长期,而没有当前的选择,那就是空谈。反之,如果当前的举措与中长期目标矛盾很大,就必须及时加以调整,不能给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当然,中长期判断对当前政策制定的影响很复杂,在有些方面影响可能很大,在有些方面影响可能就小些。还是那句老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问题简单化。第二,贯穿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已达成共识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实际执行中却缺乏约束力。比如,我们强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些地方往往不是这样做的,而是仍然沉湎于片面追求GDP。这是为什么?关键在于还没有从制度上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应各自做好自己的事,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判断政府是否缺位、越位、错位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机会就具体事件表达意见。比如,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就会受到极大制约。这就是说,如果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我们关心的那些中长期问题就会得到较好解决。第三,用中长期的规范

]

本书特色

[

本书既有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变、影响及各国救助措施的概览,也有对国际危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传导机制、现状及政策效应评析;既有借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也有在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建议。因此,本书既适合于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与学习者,适合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也适合于关心经济时政的广大读者。

]

内容简介

[

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如何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中国专家们招标的重大课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银行、国家审计署等多个单位的100多位专家承担了本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李晓西教授为课题总协调人。
本书既有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变、影响及各国救助措施的概览,也有对国际危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传导机制、现状及政策效应评析;既有借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也有在定量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建议。因此,本书既适合于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与学习者,适合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也适合于关心经济时政的广大读者。

]

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绪论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1.1 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1.1.1 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 1.1.2 大危机引发大衰退 1.1.3 国际应对措施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1.2.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2.2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 1.2.3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果评析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 1.3.1 china—dqmm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预测结果分析 1.3.2 运用动态因子模型进行经济增长短期(季度)预测 1.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1.4.1 应急管理与正常管理的关系 1.4.2 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1.4.3 短期举措与中长期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第2章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变及趋势分析 2.1 危机过程回放 2.2 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简述 2.2.1 金融危机定义 2.2.2 三代国际金融危机理论对危机成因的解释 2.3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2.3.1 直接原因:美国房地产市场逆转 2.3.2 根本原因:全球经济金融化和虚拟化 2.4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 2.4.1 本次危机演变的5个阶段 2.4.2 五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 2.5 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的六大趋势 2.5.1 实体经济非同步复苏,新兴市场引领增长 2.5.2 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将出现重大调整 2.5.3 金融业更注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创新受到抑制 2.5.4 围际银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新的银行业格局必将形成 2.5.5 金融监管改革提速,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力度加大 2.5.6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但根本性改革尚待时日 参考文献第3章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传导机制分析 3.1 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理论前沿 3.1.1 接触性传导理论 3.1.2 非接触性传导理论 3.1.3 其他传导理论 3.2 金融危机向我国传导的理论分析 3.2.1 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路径 3.2.2 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机制 3.3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路径研究 3.3.1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传导路径 3.3.2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路径测算 3.3.3 金融危机对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及其所在行业的影响程度测算 3.4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投资的传导路径研究 3.4.1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投资的传导路径 3.4.2 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投资的影响分析 3.5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路径研究 3.5.1 金融危机下中国就业形势 3.5.2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就业的机制和路径 3.5.3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就业的路径测算 3.5.4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第4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gdp的影响分析 4.1.1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 4.1.2 生产法gdp分析 4.1.3 支出法gdp分析 4.1.4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净影响 4.2 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4.2.1 就业形势分析 4.2.2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 4.3 国际金融危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4.3.1 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出口替代能力和对gdp拉动作用的测算 4.3.2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测算 4.3.3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的出口替代能力测算 4.3.4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4.3.5 金融危机和扩内需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博弈效果测算 4.3.6 政策建议 4.4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的影响分析 4.4.1 金融危机对中国2008年4季度和2009年第1、2季度投资的影响分析 4.4.2 2009年和20lo年合理投资规模和结构研究 4.5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大规模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就业和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4.5.1 4万亿投资经济刺激方案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拉动作用的测算 4.5.2 2009年和2010年大规模投资计划对环境影响的测算 4.5.3 科教投资对gdp、就业及消费的短期和长期拉动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第5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区域经济政策效应分析 5.1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5.1.1 出口贸易额分析 5.1.2 gdp分析 5.1.3 小结 5.2 国家大规模投资政策地区影响的模拟与分析 5.2.1 情景1——国家对全国8个区域的投资扩张20% 5.2.2 情景2——国家对东部投资扩张20% 5.2.3 情景3——国家对中部投资扩张20% 5.2.4 情景4——国家对西部投资扩张20% 5.2.5 情景5——国家对中部投资扩张50%,西部投资扩张50% 5.2.6 情景6——国家对中部投资扩张100% 5.2.7 小结 5.3 国家大规模投资政策分行业影响模拟与分析 5.3.1 情景1——国家对农业投资扩张20% 5.3.2 情景2——国家对采选业投资扩张20% 5.3.3 情景3——国家对轻工业投资扩张20% 5.3.4 情景4——国家对重工业投资扩张20% 5.3.5 情景5——国家对电力蒸汽业投资扩张20% 5.3.6 情景6——国家对建筑业投资扩张20% 5.3.7 情景7——国家对商业运输业投资扩张20% 5.3.8 情景8——国家对其他服务业投资扩张20% 5.3.9 小结 5.4 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京沪金融业分析 5.4.1 影响力及感应力分析 5.4.2 产业关联分析 5.4.3 小结 参考文献第6章 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分析及对策 6.1 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理论假设与实践分析 6.1.1 大规模投资效应的理论假设 6.1.2 大规模投资的基本情况 6.1.3 影响大规模投资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 6.2 以“5e”为基础的大规模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6.2.1 构建大规模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6.2.2 评价方法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原则 6.2.3 国外绩效评价研究成果 6.2.4 我国的研究成果 6.2.5 构建大规模投资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3 提高大规模投资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6.3.1 要重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引发的财政风险 6.3.2 要重视发挥大规模投资的“绩效链”效应 6.3.3 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6.3.4 积极研究配套政策,明确农村饮水工程所有权 参考文献第7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及建议郭菊娥柴建等 7.1 我国应对1998年亚洲和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比较分析 7.1.1 中国应对美国与亚洲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特征分析 7.1.2 中国应对亚洲和美国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7.1.3 美国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预测和建议 7.2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时滞分析及测算 7.2.1 m2影响变量提取及其动态时滞效应的依据分析 7.2.2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m2的动态效应时滞分析 7.2.3 m2对宏观经济的时滞效应及时变弹性分析 7.3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评价 7.3.1 我国金融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7.3.2 金融危机期间已出台货币政策效果评价 7.3.3 改进已出台货币政策思路的建议 参考文献第8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组合效应分析 8.1 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与宏观经济表现 8.1.1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8.1.2 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 8.1.3 政策评价 8.2 基于cqmm的政策组合效应评价 8.2.1 当前宏观调控“保增长”政策效应的模拟评价 8.2.2 宏观经济政策“调结构”的政策效应模拟评价 8.3 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分析 8.3.1 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特征 8.3.2 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生产性原因分析 8.3.3 宏观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分配性原因分析 8.3.4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必须从调整现有体制结构实现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均衡人手 8.4 2009~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预测与政策建议 8.4.1 宏观经济预测与模拟 8.4.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英文缩写表致谢

封面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

书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影响及对策

作者:李晓西

页数:338

定价:¥48.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030271884

PDF电子书大小:1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