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前沿

本书特色

[

本书提供了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的**方法与实际应用。全书分为六部分,*部分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样本及物种的可检测性;第二部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测量的指标;第三部分从多度的角度论述了物种分布模式,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结构;第四部分包括功能性状、系统发育和遗传多样性的测量方法与进展;第五部分从多个角度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的应用;第六部分对全书进行了总结。书中每个章节的作者都是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对构建生物多样性测量方法有着重要贡献。作者通过阐述生物多样性测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读者全面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逻辑,展示了当今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领域的**进展。

]

目录

目录第1章 测量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与机遇 11.1 引言 11.2 研究现状 21.3 本书梗概 3致谢 8**部分 测量的基本问题第2章 物种多样性和多度调查中的采样问题 112.1 引言 112.2 研究现状 122.2.1 设定采样目的 122.2.2 重要的合作伙伴:统计学家 122.2.3 采集什么物种 132.2.4 去哪里采样 142.2.5 偏差、误差和精度 152.2.6 如何采样 192.2.7 定量采集到的样本 212.2.8 什么时候开展采样 232.2.9 样本量 232.2.10 对比不同调查的信息 262.2.11 准备野外调查 262.3 展望 272.4 要点 27第3章 生物多样性监测:关于可检测性 293.1 引言 293.2 研究现状: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303.3 可检测性:物种计数与物种多样性监测有关吗? 323.3.1 个体可检测性 323.3.2 估计个体的可检测性 343.3.3 物种可检测性 363.4 案例研究:英国种鸟调查(BBS) 383.5 讨论 413.6 展望 433.7 要点 43致谢 44第二部分 多样性第4章 物种丰富度估计 474.1 引言 474.2 研究现状 484.2.1 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抽样模型 484.2.2 物种累积曲线 514.2.3 沿着上升的物种累积曲线 524.2.4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密度 534.2.5 基于个体的稀疏化 554.2.6 基于样本的稀疏化 574.2.7 稀疏化的假设 584.2.8 估计物种丰富度的渐近线 594.2.9 比较物种丰富度渐近线的函数 634.2.10 估计样本数据物种丰富度的软件 654.3 展望 654.4 要点 66致谢 66第5章 物种多样性的测量 675.1 引言 675.2 研究现状 735.2.1 用方差表示物种多样性 745.2.2 用信息表示物种多样性 755.2.3 传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765.2.4 实测样本和生态样本的差异:用实测样本来估算物种多样性组分 775.2.5 生态样本之间异质性的检测 785.3 展望 805.4 要点 80第6章 组成相似性与β多样性 816.1 引言 816.2 研究现状 826.2.1 相对组成相似性指数和相对组成差异性指数 836.2.2 多样性与组成相似性 936.2.3 集群间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统计估计 1006.3 展望 1016.4 要点 102第7章 测量时空上的生物多样性 1037.1 引言 1037.2 研究现状:变化的时间尺度和群落边界 1047.3 测量什么? 1067.4 估算时间上的变化 1087.4.1 时间周转率:物种-时间曲线 1087.4.2 时间周转率:周转指数 1097.4.3 用物种多度分布来评估变化 1117.4.4 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来估计变化 1127.5 测量变化速率的变化 1137.6 用时间变化阐明群落结构 1137.7 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解析 1147.8 展望 1147.9 要点 115第三部分 分布第8章 常见性与稀有性 1198.1 引言 1198.2 研究现状 1208.3 生态学的常见性和稀有性 1208.4 评估常见性和稀有性 1258.5 展望 1268.6 要点 127第9章 物种多度分布 1289.1 引言 1289.2 研究现状 1309.2.1 SAD的可视化方法 1309.2.2 SAD的参数化方法 1349.2.3 SAD的非参数法 1389.2.4 针对SAD的多元方法 1389.3 识别有效和简洁的SAD测量指数 1399.3.1 效率和偏差 1409.3.2 测量指数的独立性 1419.3.3 有效和简洁的SAD指数的综合评价 1479.4 展望 1489.5 要点 149致谢 149第10章 物种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和评估 15110.1 引言 15110.2 研究现状 15310.2.1 物种多度模型 15310.2.2 获得预测多度 15410.2.3 参数选择 15510.2.4 拟合优度检验 16110.2.5 模型比选 16410.3 展望 16710.3.1 物种多度模型的抽样理论 16710.3.2 参数估计 16710.3.3 拟合优度检验 16810.3.4 模型比选 16910.3.5 结论 16910.4 要点 170第11章 物种的出现和占居 17211.1 引言 17211.2 研究现状 17411.2.1 占居与面积的关系 17411.2.2 占居与多度的关系 17611.2.3 物种占居分布 18011.3 展望 18211.4 要点 184致谢 184第12章 测量生物多样性的空间结构 18512.1 引言 18512.1.1 关注什么样的空间结构? 18612.1.2 记录的变量数:格局或关联 18812.1.3 数据类型 18812.2 研究现状 19112.2.1 估算强度(一阶效应) 19212.2.2 距离效应(二阶效应) 20012.2.3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 20312.2.4 可用的软件 20712.3 展望 20812.4 要点 208致谢 209第四部分 多样性测量的替代方法第13章 性状与功能多样性的引论 21313.1 引言 21313.1.1 一般性定义 21313.1.2 普遍意义 21313.1.3 性状与功能多样性的研究简史 21413.2 研究现状 21713.2.1 概述 21713.2.2 性状与功能多样性指数 21713.2.3 性状多样性的组分解析 22613.2.4 方法的问题 22613.2.5 概念上的问题 23013.3 展望 23513.3.1 建议 23513.3.2 今后的方向 23713.4 要点 238致谢 238第14章 谱系多样性测量 23914.1 引言 23914.1.1 综述 23914.1.2 谱系多样性研究近况 24214.2 研究现状 24314.2.1 零模型 24614.2.2 模拟分析 24614.2.3 模拟结果 24714.3 展望 25214.3.1 生物保护中的谱系多样性 25214.3.2 群落生态学中的谱系多样性 25314.3.3 多度与出现-未出现数据 25414.4 要点 255第15章 生物多样性评估的遗传学方法 25615.1 引言 25615.2 生物多样性评估的遗传学基础 25715.2.1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DNA 25715.2.2 基因组技术 25915.3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 25915.3.1 采用线粒体DNA和核DNA评价生物多样性的系统发生 25915.3.2 生物多样性的非介入检测 26015.3.3 生物多样性评估中的DNA条形码 26115.3.4 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基因组技术 26615.4 展望 26715.5 要点 268第五部分 应用第16章 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 27116.1 引言 27116.2 多样性概念 27316.3 系统发育学 27316.4 用作进化钟的rRNA 27316.5 评价多样性的方法 27416.5.1 基于PCR的方法 27416.5.2 焦磷酸测序技术 27716.5.3 宏基因组学 27816.6 采样、规模和阈值 28016.7 估计多样性的数学工具 28116.7.1 累积曲线 28216.7.2 Chao氏非参数估计 28216.7.3 基于假设分布的参数估计 28316.7.4 从数据推断分布来估计多样性 28416.8 所需样本量的估计 28616.9 深度宏基因组分析 28616.10 展望 28716.11 要点 287第17章 生物多样性与干扰 28917.1 引言 28917.2 什么是干扰? 29017.2.1 干扰来源 29017.2.2 时间尺度 29117.2.3 空间尺度 29117.2.4 强度 29117.2.5 特异性 29217.2.6 小结 29217.3 研究现状:测量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9217.3.1 单变量指数 29217.3.2 基于物种多度分布的指数 29717.3.3 多元分析 30317.4 展望 30517.5 要点 307致谢 307第18章 人为管理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测定 30818.1 引言 30818.2 研究现状 31018.2.1 生物多样性测定的目标 31018.2.2 生物学指标和监测 31218.2.3 为管理服务的生物多样性测定 31518.2.4 用于多样性测定的矩阵模型 31918.3 展望 32218.4 要点 322致谢 323第19章 基于化石记录估计物种灭绝 32419.1 引言 32419.2 研究现状 32519.2.1 基本指标 32519.2.2 存活曲线 32719.2.3 取样的重要性 32819.2.4 相关研究 33019.2.5 基于出现的多样性估计 33119.2.6 间隙分析 33219.3 展望 33719.4 要点 338第20章 估计物种密度 34020.1 引言 34020.1.1 问题:什么是物种密度 34020.1.2 定义物种密度 34120.1.3 在关注环境的时代,物种密度具有新意义 34220.2 数据集 34320.2.1 数据描述 34320.2.2 数据处理 34320.2.3 NP:A的替代 34420.3 密度估算 34620.3.1 **个密度估算 34620.3.2 相同样地大小的数据子集的密度估算 34620.4 SPAR中的曲率 34820.5 降低偏差 34920.5.1 外推法 34920.5.2 基于稀有种频率的估计量 35020.6 降低偏差的应用 35120.7 在整个弗吉尼亚州的尺度上验证我们的结果 35320.8 为什么重视物种密度 35320.8.1 物种密度作为环境指标 35320.8.2 物种密度作为研究主题 35520.9 要点 355致谢 356第六部分 结论第21章 总结与展望 359参考文献 363索引 421译后记 429

封面

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前沿

书名:生物多样性-测量与评估前沿

作者:A.E.马古兰

页数:未知

定价:¥198.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01

ISBN:9787030603999

PDF电子书大小:13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