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境与诗意

内容简介

[

  《道境与诗艺:中国早期神话意象演变研究/汉学大系丛书》是从图像入手来研究中国神话,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适合中国神话的实际。中国人研究神话,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以希腊神话的研究为参照系的。希腊神话研究由于其本身已很成熟,可为其他神话的研究提供范例。但是,成为范例很好,如果成了范式,就会带来一些问题。希腊神话由于有荷马的两大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等材料,以及众多的悲剧、喜剧,还有大量哲学家留下的文字,因而早已有了完整的文字记录。研究者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识读和整理这些用古老的语言写成的材料,去伪存真,串联构建神话的系统。对于希腊人来说,神话已经在那里了,当时的艺术家,例如雕塑家、瓶画的画家,以及建筑设计师们似乎只是在使用神话。于是,希腊神话可以被理解成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我们可以从这些己知的“武库和土壤”出发去分析希腊艺术,寻找与文字表述相对应的神的形象。然而,在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时,就会碰到一个问题,留存下来的文字材料要少得多,并且支离破碎,不构成完整的叙事。这些留存下来的片言只语中,还被人们做过许多改造,失去了原来的面貌。我们现在所读到的,有文字记载的神话之中,一些已经被历史化,被当成是历史的曲折反映。中国人本来就信奉祖先神。于是,传说中的先王们早已被神化,从而形成从神到人的连续叙事,例如《史记》就是这样,从神话直接接通历史,从黄帝讲起。黄帝既是始获正常人形的正神,又是从神话走向历史的开端。中国神话还在很早就被哲学化理解,成为寓言,典型的就是《庄子》一书,大量的寓言来自神话,又改造了神话。

]

作者简介

[

  王怀义,文学博士、博士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韩国国立全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中国艺术史和《红楼梦》研究,出版《中国史前神话意象》《红楼梦诗学精神》《中国审美意识通史·秦汉卷》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

目录

绪论**章 中国早期神话的意象性呈现**节 意象性:中国早期神话的艺术特征第二节 事象与意象:早期神话的呈现方式第三节 形式与意义:神话意象演变的思维基础第四节 天人关系:神话意象演变的思想基础第五节 本体价值:神话图像与神话意象第二章 神话意象向自然美的生成**节 作为神话研究的“自然”概念第二节 神话意象:自然及自然物第三节 神话意象:人的自然性及其经验第四节 生命化与人格化:自然与人的互动第五节 抽象性存在:太一神及其超自然性第六节 自然与人文:神话意象向审美意象的转化第三章 神话意象与主题演变——以“神人阻隔”现象为中心**节 问题的提出:观射父论“绝地天通第二节 神圣空间与阻隔的形成:一个历史的视角第三节 “德”:神人阻隔空间的扩大与消解第四节 图像、纹饰与造型:超越阻隔的尝试第五节 “人神阻隔”消泯的图像呈现:汉画像中的西王母及其观者第四章 神话意象与“观物取象”观的生成——以《周易》为中心**节 对“观物取象”的传统解释第二节 作为神学概念的“观”第三节 “物”谓“鬼神第四节 “器者鼎彝之属第五节 “神道存乎器象第六节 “以象媚道”的伦理观和艺术观第七节 “观物取象”神圣内涵的脱落第五章 神话事件与“道”之展开——以《淮南子》为中心**节 “神”“人”“物”:“事”之产生第二节 事件之*高境界:“无事之业第三节 神、人之转化:个体行动与神明境界第四节 “事”“道”之关系:“以事显道”和“神道互置第六章 神话事件与诗境之生成**节 亚里士多德《诗学》:事件与行动、神话与诗第二节 “诗合为事而作”:早期中国诗的产生及其观念第三节 汉诗“缘事而发”的内在机制第四节 “诗”与“思”:事件向意境之转化第五节 “诗可以兴”:由“事”而“境”的思维基础第六节 “兴义销亡”:神话与诗的分离第七章 早期绘画:神话意象向艺术的转化**节 技艺、宗教与政治:早期绘画的兴盛第二节 图像的占有者:秦始皇与汉代诸王第三节 秦汉绘画:“动态艺术第四节 两种真实:汉代绘画的内容与精神第五节 线条与颜色:构成要素分析第六节 线条与纹饰:动态形象的呈现方式第七节 秦汉瓦当图像:神话意象的生活化结语 神话现象学的逻辑原则**节 神话现象学:术语的使用史第二节 神话解释学:对立面的分析第三节 感觉经验:神话现象的生成基础第四节 神话事件:通过行动显现真理第五节 神话意象与生命经验:唤醒机制第六节 神话现象与生活世界:建构功能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道境与诗意

书名:道境与诗意

作者:王怀义

页数:404

定价:¥65.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9-04-01

ISBN:9787100159586

PDF电子书大小:14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