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

节选

[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1.2.3 研究进路反思总的来看,在中国基层政治研究领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研究队伍日益强大,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基于各自不同的问题意识,国内外研究者从多角度展开对基层政权的研究。考察这些研究的分析进路,大体可以归纳为政府外部和内部两种。  政府外部的分析进路。在“国家一社会”的分析框架下,将政府视为一个“主体”,而社会则构成另一个主体。在这种视角下,基层政权是在政府一社会互动体系中运作,而二者之间不合理的力量格局导致基层政权治理出现问题。这一分析进路中,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研究继承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果(如杜赞奇、黄宗智等),从基层社会结构和政权组织的代表性方面寻求解释。这种研究从历史视角出发,在现代化的坐标下,提出中国近代以来并未形成真正的国家政权建设,政权力量也从未真正以现代化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即使是在全能主义国家的条件下,国家仍然对基层社会缺少渗透能力,基层社会是相互区隔的细胞/蜂巢状结构(如VivienneShu、李强)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作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结点,基层政府获得国家授权成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代表国家进行统治;但是,基层政权未与社会之间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关联。由于基层社会对基层政权缺乏建制化、组织化力量的制约,社会诉求没有顺畅的表达机制,所以基层政府没有充分的压力和动力担负公共物品提供的职能。当权力下放和财力自筹空间获得后,基层政府作为独立组织单位的自利性倾向日益突出,成为一心关注经济发展、从中获利的政权经营者,导致基层治理危机的出现(张静、杨善华等)。另一种研究则强调了国家能力的影响因素,认为改革释放出“自由流动资源”,提供了“自由活动空间”,中国在从“总体性社会”走向“后总体性社会”,国家对资源和社会活动空间的垄断不断弱化,而社会成为对等于国家控制资源的一个新的方面,国家政权放松了对社会的管制,赋予市场和社会以极大的自主权。但是,政府的功能定位并没有及时完善,而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也未及充分发展,因此,国家对社会的管制能力逐步下降,社会自治能力参差不齐,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失灵的市场和低效的政府之间徘徊,导致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和基层社会冲突加剧(如孙立平、Lily Tsai等)。还有一种研究则强调了社会一维的弱势状况,认为改革之前的单位制下的“单位”为国家一社会的利益整合中介,随着单位体制的解体,这一整合机制也逐步弱化,在新的整合中介和渠道没有及时发育出来的时候,原子式松散的社会对国家影响力的弱化是必然的(如李强、李培林)。这种弱化导致了社会一维缺乏强大的政策谈判力,使基层政权缺乏公共物品供给的压力和动力。此外,还有一些具体分析在不同问题上丰富了政府外部进路的讨论:如有学者关注基层政治参与情况,认为民主程度不高导致基层社会不能对政权构成直接影响力,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社会力量能对政权产生较大影响,只是这种政治参与是不均衡的,因而出现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也有学者分析,基层政府对不同社会力量的影响力也是不均衡的,因而导致政策取向发生扭曲。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都在以上基本的分析框架下展开。  ……

]

内容简介

[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集中剖析乡镇政府,注重乡镇政府实际运转过程与机制,从不同侧面勾画了位于国家政权机构末端和国家一社会交接处的基层政府的复杂性、多面性、多变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不是孤立地观察讨论乡镇问题,而是把乡镇置放在国家政权结构和治理的宏大视角之中,从国家政策意图、政府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官员、农民利益涉及者等不同角度和层次加以审视,用整体性视角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得失和基层政府的演变逻辑。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基于基层政治建设而获得的问题意识以及相应的抽象概念,已经超出基层政治建设本身而具有宏观意义。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既具有扎根于乡土研究的生活气息,又体现了理论研究的系统思考。微观分析与宏观视野的结合、政策分析与学术研究的结合、本土研究与比较视野的结合、现实分析与改革导向的结合,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的显著特点。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开创了中国政府研究的新路径。

]

目录

导言1 乡镇研究进程1.1 政策述评1.1.1 政策思路1.1.2 变革历程1.1.3 农村综合改革1.2 研究述评1.2.1 国内研究1.2.2 国外研究1.2.3 研究进路反思1.3 本项研究说明1.3.1 理论框架1.3.2 分析路线1.3.3 研究方法1.3.4 资料来源2 乡镇组织与人员2.1 组织现状2.1.1 领导集团2.1.2 部门设置2.1.3 岗位人员2.1.4 扩张机制2.2 机构改革2.2.1 机构和人员精简2.2.2 乡镇撤并2.2.3 改革设想2.3 政府形态依据2.3.1 形态特征2.3.2 演变路径2.3.3 政府组织基础3 乡镇财政与债务3.1 财政困局3.1.1 财政体制3.1.2 财政收入3.1.3 财政支出3.1.4 人员工资3.1.5 税费改革3.2 债务危机3.2.1 债务现状3.2.2 债务形成3.2.3 债务化解3.3 财政中的政治3.3.1 财政危机与财政体制3.3.2 财政危机与政府问责3.3.3 财政危机与政府预算4 乡镇权力与问责4.1 权力格局4.1.1 一体『生机构4.1.2 一元化权力4.1.3 内部单位4.1.4 垂直单位4.2 问责体系4.2.1 县市问责安排4.2.2 乡镇问责安排4.2.3 问责体系重心4.2.4 问责体系中的个人4.3 激励结构整合4.3.1 双重错位4.3.2 目标替代4.3.3 政府的政治控制5 乡镇控制系统5.1 应酬上级5.1.1 会议5.1.2 文件5.1.3 汇报5.1.4 接待5.1.5 检查5.2 控制村庄5.2.1 村干部管理5.2.2 村财务掌控5.2.3 管片和包村5.2.4 村干部表现5.3 控制的僵局5.3.1 政策失灵5.3.2 基层失望5.3.3 管理脱节6 乡镇公共服务6.1 主要服务领域6.1.1 乡村治安6.1.2 乡村教育6.1.3 公共卫生6.2 社会冲突管理6.2.1 村庄内部冲突6.2.2 农民上访6.2.3 基层政治信任6.3 统治与治理6.3.1 政府的公共责任6.3.2 干部的双重角色6.3.3 乡村冲突的政治意向6.3.4 何谓好的治理7 乡镇政府前景7.1 危机中的命运7.1.1 处境与演变7.1.2 改革路径7.1.3 改革难题7.2 现实中的未来7.2.1 改革的现实选择7.2.2 未来并不确定7.3 微观改革的宏观考量7.3.1 中央与地方关系7.3.2 党和政府关系7.3.3 国家与社会关系8 政府运行与制度异化8.1 基层政府与农村发展8.1.1 历史的进步8.1.2 理论的争执8.2 基层政府内卷化8.2.1 公司化的政府功能8.2.2 碎片化的政府权威8.2.3 运动化的政府行为8.3 基层政府制度异化8.3.1 异化8.3.2 制度异化8.3.3 政府制度异化8.4 政府制度异化渊源8.4.1 体制的历史惯性8.4.2 政府自利性9 政府制度化与改革9.1 政府制度化基础9.1.1 政治与行政9.1.2 政府与社会9.2 政府制度化9.2.1 政府制度化的提出9.2.2 政府创新动力9.3 改革讨论9.3.1 基层民主9.3.2 基层自治9.3.3 法治建设附录参考文献后记修订版后记

封面

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

书名: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修订版)

作者:赵树凯

页数:380

定价:¥96.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100162494

PDF电子书大小:1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