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

节选

[

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

确切地把握汉语文体十分困难,这不仅表现在“文体”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内容相当丰富,文体数以百计,纷繁复杂,也表现在中国古代的文体学源远流长,时问跨度很大,关于它的分类也很困难,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没有统一标准,有从语言和结构方面的,如四言、五言、七言、古诗、律诗、律赋等;也有从内容和题材方面的,如山水诗、咏怀诗、京都赋、江海赋等;也有从实用性和功能性方面的,如同属公牍文,就根据内容、使用的场合、用途的不同,可分为诏、令、章、表、议、封事等,哀悼文可分为哀文、诔文、祭文、谥文、墓志铭等。

本文的立足点不是要对中国古代文体进行详尽分类辨体,求全求细,也不是对中国古代一些文体包括文学文体和实用性文体的文体体制、渊源和流变及各种文体间相互影响作一详细历史描述和分类整理,而是侧重于关注中国古代文体如何在历史中演变,更多地从宏观层面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在历史发展当中,如何不断变化和扩大,如何对旧有文体进行突破和创新,并在传统体例当中获得自身的地位和合法性。具体地说,本文将以时代为框架,以文体创作实践(文体的具体应用、当时文体的整体观念、文体的具体演变)、文体理论(包括对文体辨析的辨体方面的理论著作及在目录学上这方面的认同和反映)为两轴,对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作一简要梳理。

文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文体分化和流变的历史。文体分化产生了辨体的需要,辨体的系统化、理论化产生了文体论。由此看来,随着文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文学分体现象是文体论产生的现实基础,而文体论则是文学分体现象的理论表现。中国古代文体论萌芽于先秦,发轫于魏晋,成熟于齐梁,此后便蔚成大观。

 ……

]

作者简介

[

赵宪章,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文艺理论组组长等。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文艺学方法通论》、《文体与形式》、《形式的诱惑》等。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目录

**编 历史体性
 汉语文体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文体及对“体”的敏感-
  二、两汉时期的文体观及体的分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体及文体观
  四、唐宋时期的文体及文体观
  五、明清小说的兴起
  六、余论
 汉语叙事的过滤机制
  一、叙事文本的“非典型性”
  二、简洁、省略与过滤
  三、记言、议论与叙事文本的意义建构
 非文学文体的文学性
  一、“非文学”和“文学性”概念
  二、非文学文学性的理论依据
  三、格式:非文学文学性的内在属性
 郡斋诗及其美学意蕴
  一、郡斋诗的起源——谢眺
  二、郡斋诗的思想基础——“身心相离”
  三、郡斋诗的创立——韦应物
  四、郡斋诗的发展——自居易
 民间文体与民间言说
  上篇 日记的私欲言说及变体
  下篇 论民间书信及其对话艺术
第二编 当代新变
 网络文学
  一、什么是网络文学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
  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
 超文本文学
  一、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
  二、超文本文学叙事
  三、余论
 超文性戏仿
  一、复合文本及其超文性
  二、“图一底”戏仿机制
  三、语言狂欢及其卡通格式
 无厘头文化
  一、作为后现代文化现象的无厘头文化
  二、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
  三、无厘头:中国式的解构与后现代
 图文体叙事
  一、图像的特性与魅力
  二、中国文学图文组合
 ……
第三编 域外流播
编后记

封面

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

书名:汉语文体与文化认同研究

作者:赵宪章

页数:320

定价:¥45.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101062380

PDF电子书大小:12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