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公议

本书特色

[

  《儒林公议》二卷,北宋田况撰,记载北宋建隆以迄庆历时代朝廷政令、士大夫言行甚详,涉及徐铉、杨亿、钱惟演、石介、寇准、范仲淹等事迹,亦间及五代十国时事。田况为宋仁宗朝大臣,官至枢密使,书中所记入阁会议诸条,明悉掌故,皆足备读史之参考。本书持论平允,不以恩怨亲疏为是非,公议之名卓然不忝,是一种重要的宋代史料笔记。本书由暨南大学古籍所张其凡教授整理,以四库本为底本,以明抄本和稗海本为主要通校本,并采用傅增湘校勘成果。

]

内容简介

[

  北宋前期官至枢密使的名臣田况留下的一部记录宋初至庆历朝士大夫事迹和朝廷掌故的笔记,涉及杨亿、钱惟演、石介、寇准、范仲淹等名臣,持论公平,不以私人恩怨为是非,故称“公议”。

]

作者简介

[

  田况(1005-1063),字元均,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人,河北失陷后徙居开封(今属河南)。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官三司使、枢密使。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宣简。张其凡(1949-2016),1981年7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学位,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五代史、宋史、历史文献,代表作有《五代禁军初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宋初政治探研》(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与《张乖崖集》(中华书局,2000年)等。

]

目录

前言:宋仁宗朝真樞密——田況

點校説明

卷上
1太祖以主社許太宗
2太宗止蹕常山
3太祖天表神偉
4太祖生而知之
5太祖以興隆學校爲心
6王曾僕射有台宰之量
7楊億與西崑體
8范仲淹富弼初被進用
9太宗勸人忠義爲本
10太宗臨軒放榜
11拓跋元昊初叛命
12韓琦范仲淹在陝西
13拓跋元昊少好兵
14拓跋德明承繼遷玉宇
15元昊志在恢拓
16唃廝囉
17元昊擾邊
18耶律阿保機
19景德初契丹入寇
20真宗建玉清宫
21太宗志奉釋老
22太宗問杜鎬
23曹冀王彬
24曹彬下江南城
25曹彬居第
26仁宗廢郭后
27陳彭年
28孫奭端儀典正
29孫奭敦守儒學
30馮元儒學精深
31京都國子監
32盧多遜權謀之士
33太宗責趙普以下舉將帥
34太祖密遣人於軍中伺察外事
35李漢超帥軍於高陽關
36張詠當太宗朝時望漸高
37吕蒙正居宰弼
38雷德驥性剛直
39張詠守益部
40王嗣宗卞袞王子輿並命爲三司使
41太宗任陳恕爲三司使
42太宗因久旱
43祥符中誹毁天書
44李漢超求益兵
45張詠在白士間
46張詠所臨之郡
47張詠守餘杭
48張詠治蜀
49張詠性剛急
50楊億不爲利變
51張詠與楊億頗相知善
52夏竦拜章求罷兵柄
53張知白清儉好學
54王隨不能拯傷救敝
55天聖中明肅太后垂簾漸久
56吕夷簡王曾同在相府
57薛奎參預宰政
58李迪與丁謂
59范仲淹富弼志欲剗舊謀新
60夏臺叛命修潼關
61景德初章聖出兵作樂
62乾德二年詔舉賢良方正
63范仲淹帥環慶抗章
64寇準丁謂作相

卷下
65謝絳
66范諷
67張洎獻狀述朝會之制
68范雍賦詩言夏事
69馮拯在中書
70孔道輔急於進用
71石介作擊蛇笏銘
72與夏國和議
73契丹求關南之地
74富弼使契丹
75元昊未叛前
76翰林學士宋祁言貢舉條例
77契丹立石晉
78太宗乘鋭壓其境
79真宗與北戎修好
80王曾知審刑院
81王曾大節邦家賴焉
82李昉言都省議事
83夏寇擾邊
84契丹開舉選
85劉筠在翰林守正不爲阿附
86布衣周啓明
87江南徐鉉歸朝
88夏國元昊取契丹女
89范仲淹言吕夷簡出知饒州
90馬亮尚書典金陵
91石介專以狂直沽激爲務
92曹利用當樞柄
93种世衡建清澗城
94僞蜀宫詞淫靡艷薄
95成都武侯祠前有大柏
96王建子衍之滅
97程羽守益都
98唐劍南西川安撫副使馮涓撰重起中
興草玄碑
99翰林學士李淑知鄭州爲陳堯佐寫
神道碑文
100李嗣源起兵
101宋禧侍御史
102樞密使安重誨用事
103章聖祥符中行封祀之禮
104宋庠葉清臣鄭戩及庠弟祁同年及
第而命不同

附録一關於儒林公議的版本
附録二詩文輯佚
附録三主要傳記資料
附録四題跋與著録附録五主要引用書目

封面

儒林公议

书名:儒林公议

作者:田况

页数:312

定价:¥36.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1-15

ISBN:9787101117899

PDF电子书大小:14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