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墨韵

相关资料

[

主编遗风
    在我36年的编辑出版生涯中,有26年时间是在办一本杂志——《电信技术》。从做助理编辑开始,到后来担任这个杂志的主编。
    《电信技术》杂志的主编先后换过多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佟树龄。他是我接触的第一位主编。
    佟主编称得上是邮电出版社的元老了,但社里老的、少的都管他叫“老佟”,没有什么人称他“官衔”,倒常有人直呼他的雅号——“老夫子”。
    佟主任为什么得此雅号,我没有考究过。只是通过自己的直觉,认为他确实有点像“夫子”。他办事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给人审稿时总强调要找依据,查出处,凡事“要说出个道道来”。 特别是对于政治性较强的稿件,他更是慎之又慎。有人说他“胆小”,也有人说他“保守”,但他却闻风不动,依然故我。
    开始,我对他那份“抠”劲也很不习惯,认为是多少有点“草木皆兵”。后来,经历的事多了,便渐渐意识到,干我们这一行的,“白纸黑字”,不“抠”的确不行,不“抠”就可能出问题。有一次,我们的杂志装印完毕后发现封二栏头上的“自力更生”错成“自立更生”了。由于差错出在严肃的政治口号上,这是绝对不容许的,非返工不可!于是乎,动员全社职工,整整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改错,刊物也因此而误了期。类似的事,在我当期刊编辑期间及之后,曾发生过多次。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抠”得不够,审得不严。
    老佟的言传身教,对我这个新编辑还是很有影响的。我由此也渐渐养成了在编稿或审稿中查资料、找依据的习惯。我的案头总是放着“词典”“标准”一类的工具书,对于文章中任何一个疑点,都会先用铅笔做个记号,事后一一查核或提出与作者商榷。搞清一个问题,就用橡皮擦去一个问号,直到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心里踏实下来为止。这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老佟是我接触的领导中,少数几个可以和他随便开玩笑、提尖锐意见的人。因为,和他说话,无论说重说轻,都不必担心会被他“穿小鞋”或“秋后算账”。从表面上看,似乎人们不把他“放在眼里”,无视他的“尊严”,但仔细想来,这恰恰折射出了他人格的魅力。人们对他不设防,是对他最大的信任和尊重。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推心置腹”更珍贵的呢?
    在“运动”频繁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从没有听说老佟整过什么人。有的只是善意劝导、真诚帮助和身先士卒的垂范。
    老佟不善言辞,默默工作。从同事那里听到过不少关于他让工资、捐善款的传闻,我没有核实过,但编辑部每月的评奖会却是切身感受到的。几乎每一次评奖,他都退避三舍,执意把名额让给其他人。对下属,他关心备至。每次出差去杭州,他都会找到我的家门,踏上那吱吱作响的楼梯,去看望我年迈的双亲。我的父母亲每当提起这件事,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感动。
    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大家拿的都是低工资。很多年,我都是拿56元工资,除了自己的开销,还要供养父母,生活过得紧巴巴的。老一代编辑要比我们好一点,有的还享受肉蛋配给,人称“肉蛋干部”,有的享受糖和豆的配给,人称“糖豆干部”。老佟虽说也是“肉蛋干部”,但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也并不宽裕,可他对人却很大方,常常听到他在别人困难时解囊相助的事。我自己也亲历一回,至今难忘。
    1969年5月19日,在人民邮电出版社老人的心中永远留下一个难以消失的阴影。那一天,在一列开往武汉方向的列车上,出版社“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铁青着脸宣布:人民邮电出版社撤销了。
    由于这“连锅端”的下放决定来得如此突然,以致每个人走得都那么匆忙。因为要一辈子在农村扎下去,带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少。像箱子、蚊帐、厚被、草帽、军用水壶等一年四季要用的东西都要备齐,这使得原本便颇有点经济拮据的我感到不堪承受。不料这种情况被细心的佟树龄主编察觉到了。他没多说什么,硬是往我手里塞了50元钱,说:“你就先用它买点必需品吧。”看我有点犹豫,他又善解人意地说:“没有关系的,等将来你有钱了再还我就是了,没有钱也可以不还。”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感到这钱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当年50元钱是很顶用的,可以买不少东西。我用它买了蚊帐、箱子、背包等下放所需的用品,解了燃眉之急。
    佟主编借给我的这笔钱,我一直放在心里。在我经济状况稍有好转时,几次想把这钱还给他,但都没有好意思出手。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同样是50元钱,现在已经买不了一两件像样的东西了。如果付给佟主编利息,按照他的为人,是绝对不会收的。在犹豫中不知不觉又拖了些时日,可心里却依然忘不了这件事。
    “文化大革命”之后,人民邮电出版社终于恢复了。《电信技术》也回到了北京东长安街上那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小木楼里办公。老佟还是大主编,我也从湖北阳新的一个工厂被召了回来,继续在他手下当一名普通编辑。在生活安定下来后,我又想起了老佟的那50元钱。有一天,我终于双手把钱奉还给了老佟,只深情地说了声“谢谢”,其他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老佟就是这样一个把扶危济贫、报效社会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人。
    2007年9月,当他从《新华每日电讯》上看到《为了不让桃园沟变成“文盲沟”,湖北山区女教师胡安梅坚守15年》的报道后,便深为感动,决定加入助学山区贫困儿童的行列。这几年,经胡老师的介绍,他先后资助了多名山区儿童,使他们重返了校园。每当他收到被资助孩子的来信时,心中都感到十分欣慰。他说:“从一个个孩子的成长里,我体会到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虽然我老了,但是还能为山区贫困学生做些贡献感到非常高兴”;“认识了一些青少年朋友,也为我的老年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转眼间,老佟90岁了。虽然已是满头银发,步履蹒跚,但却依然焕发着其生命的青春,向社会、向需要帮助的人传送着温暖和真爱。

]

本书特色

[

    本书是作者在半个世纪的科普创作和编辑工作实践基础上,以科学文化为切入点的自选作品集,分为“文化记忆”“科普随笔”“编创杂谈”三个部分,以精品和新品佳作为主要内容。
    “文化记忆”部分,收入了作者记录自己人生经历中一些值得记忆的人和事的短文,既有受科普前辈启蒙的感动,又有一些难以忘怀的经历和感悟,与作者的科普创作历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跌宕的笔墨人生。
    “科普随笔”部分,通过一个个彼此独立而又有相互关联的科普叙事,勾画出人类通信的沧桑巨变,寻觅信息时代风云变幻的足迹,不仅传递了信息技术的历史和知识,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科普内涵的理解,对科学与人文融合等科普创新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编创杂谈”部分,作者站在出版人的立场,以科普创新以及精品打造为主线,以大量的科普策划实践为基础,通过一篇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科普作品内涵、特点以及科普图书策划的认识,并对目前科普作品中存在的不科学、同质化等问题提出看法,并融入职业生涯中的一些感悟。

]

内容简介

[

一个个彼此独立又相关联的故事,说出人类通信的巨变;
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文化记忆,抒写作者的笔墨人生。
写 ——人类通信之巨变
抒 ——笔墨生涯之心得

忆 ——生命途中之感悟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

《有趣的科学》(平装全9册,dk*经典*热销的少儿科普丛书,荣获中国童书金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德国青少年科普经典丛书(全套11本)让孩子了解每个科普现象的来龙去脉
《闪电球探长》**辑(全8册)
有趣的dk儿童百科(套装共5册)
有趣的物理法庭(套装全10册)
《dk彩绘名著科普阅读》(全10册

]

作者简介

[

    陈芳烈 1938年生,浙江省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同年入人民邮电出版社,历任助理编辑、编辑,《电信技术》主编,《电信科学》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在职期间,先后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邮电管理干部学院等院校任兼职教授。1998年退休后,被聘为中国电信网站总编辑和《中国数据通信》杂志总编辑历时8年。1990年被授予“有突出成绩的科普作家”荣誉证书;1991年被评为编审;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荣誉称号以及第二届“高士其科普基金奖”;1999年担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2012年10月卸任。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举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2011年,被聘担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工作顾问。著译有《电信革命》《现代电信剪影》《现代电信百科》等专业类和科普类图书20余种,发表短篇科普作品、论文约300余篇。2007年策划和主编的《e时代N个为什么》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目录

序 前言文化记忆主编遗风 杂家施镭 小院的故事 风 波 我与《知识就是力量》 忆天一 悠悠笔墨情 我的“剪刀加糨糊” 作者的悲哀 邂逅《米老鼠》 回忆《国际新技术》 访北原安定 关于通信与文化的随想 感受“互动” 走进个性化世纪 体验经济的启示 邮票与科普 故乡的小河 湖滨忆旧 卢鸣谷先生二三事 情系科普的企业家——高峰 眼 光 谁是“小灵通”之父 西湖边的长椅 夜 读 茶香沁心 新的一站 科普随笔人类怎样通信 传书佳话 烽火台的诉说 驿路开花处处新 电信百年回眸 电信时代的序电话发明权的百年之争 无线时代报春人 发明无线电报的年轻人 开启“手机”历史的一段佳话 此曲只应天上有 泰坦尼克号与sos 一个伟大的预言 不断升级的“猫”和“鼠”的游戏 从杜达耶夫之死说起 信息时代话“信息” 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 从梦幻到现实 从“独舞”到“双人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剪断“脐带”的革命 走出赛场的体育 远程医疗悄然而至 何处觅知音 潮来时的思考 走向融合 编创杂谈创意——出版业不竭的源泉 谈编辑工作之“杂” 编辑的“功夫” 编辑的“编”与“写” 审稿的尴尬 三个署名差错的发现 细 节 科普图书原创刍议 科普图书的策划 同质化与个性化 也谈“图文并茂” 耳听五洲风雷 目送冬去夏至 甘本袚回来了 又“见”松鹰 

封面

流光墨韵

书名:流光墨韵

作者:陈芳烈

页数:288

定价:¥40.0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110088517

PDF电子书大小: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