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就业用地与交通系统-以北京为例

本书特色

[

本书以城市居住和就业空间的分布及匹配关系为研究重点,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国内外研究综述、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调查分析、北京市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调查分析、北京市居住和就业用地发展特征、决策行为的分析工具-非集计模型、居住地选择行为模型、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居住地-就业地联合选择行为模型、潜在类别模型在居住和就业地选择中的应用、北京市居住、就业与交通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

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1.1城市交通问题概述1.2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系统思路和对策1.3居住和就业用地分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1.4本书的结构参考文献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2.1居住地选择研究综述2.1.1居住地选择研究概述2.1.2mcfadden居住地选择模型2.1.3bhat混合空间相关logit模型2.1.4bhat居住选址和机动车保有量联合模型2.2居住-就业地联合选择研究综述2.2.1模型建立2.2.2模型求解2.3职住平衡研究综述2.3.1研究背景2.3.2研究起源2.3.3研究历程2.3.4职住平衡评价指标2.4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互动研究综述2.4.1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关系的理论2.4.1.1技术性理论2.4.1.2经济性理论2.4.1.3社会性理论2.4.2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2.4.3区位论2.4.3.1农业区位论2.4.3.2工业区位论2.4.3.3城市区位论2.4.3.4市场区位论2.4.3.5城市空间的研究理论2.4.4土地利用政策对交通的影响2.4.5交通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4.6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的问题2.4.6.1多中心土地利用结构与交通系统的矛盾2.4.6.2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严重脱节2.4.6.3高密度土地利用与私人交通过度发达的矛盾2.5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模型综述2.5.1劳瑞模型2.5.1.1劳瑞模型概述2.5.1.2劳瑞模型结构2.5.2典型模型介绍2.5.3ying提出的土地利用-交通一体化模型2.5.4urbansim模型2.5.4.1urbansim模型概况2.5.4.2urbansim模型与其他模型的比较2.5.4.3模型结构和处理过程参考文献 第3章 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调查分析3.1问卷设计思路3.2抽样调查基本情况3.3问卷统计结果3.3.1人口学变量分析3.3.2样本空间分布3.3.3交通现状3.3.3.1出行距离与时长3.3.3.2交通高峰时间3.3.3.3交通方式3.3.3.4交通拥堵情况3.3.3.5对目前出行方式满意度的调查3.3.3.6对未来交通看法的调查3.3.4交通举措调查3.3.4.1举报“绿色通话”通道3.3.4.2对公交线路重新规划3.3.4.3采用必要的交通管制3.4综合分析与评价3.4.1居住-就业均衡分析3.4.1.1就业与居住比率(j/r)3.4.1.2居住-就业结构分析3.4.2通勤交通的评价3.4.2.1过量通勤3.4.2.2通勤时间相关性分析3.4.2.3各区过量通勤状况评价3.4.3交通特征分析3.5居住与就业比较分析3.5.1居住地分析3.5.1.1不同理由对选择居住地的重要程度调查3.5.1.2对选择居住地理由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5.1.3人口学变量对hr、cr的影响3.5.1.4居住区举措调查3.5.2就业分析3.5.2.1调查对象的就业地分布情况3.5.2.2调查对象选择就业单位的理由3.5.2.3就业举措调查3.5.3北京城市居住与就业特征参考文献 第4章 北京市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调查分析4.1调查方法4.2调查问卷设计4.3模型变量及随机效用方程的初步假定4.4数据处理及分析4.4.1调查数据筛选4.4.2基础数据分析4.5小结参考文献 第5章 北京市居住和就业用地发展特征5.1北京市居住和就业用地发展特征5.1.1居住用地空间格局5.1.2就业用地空间格局5.1.3居住与就业特征分析5.1.4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发展现状5.2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互动演变过程5.2.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2年)5.2.2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53年~1978年)5.2.3经济体制转轨时期(1978年~1991年)5.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年至今)5.3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评价5.3.1评价分析方法5.3.2评价分析结果5.3.3居住与就业的均衡和空间布局对交通的影响分析 第6章 决策行为的分析工具——非集计模型6.1非集计模型概述6.1.1非集计模型简介6.1.2随机效用*大化理论6.2一种重要的非集计模型:logit模型6.2.1logit模型的推导6.2.2logit模型的iia特性6.3混合logit模型及其应用案例6.3.1混合logit模型6.3.2混合logit模型在交通方式选择中的应用6.3.2.1简介6.3.2.2模型选择6.3.2.3模型参数及估计6.3.2.4弹性分析及政策建议6.4小结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混合logit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7.1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模型概述7.2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分析7.3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7.3.1居住地选址模型7.3.1.1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7.3.1.2居住地选址模型分析7.3.2就业地选址模型7.3.2.1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7.3.2.2就业地选址模型分析7.4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7.4.1数据7.4.2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7.4.2.1居住地选址模型结果7.4.2.2就业地选址模型结果7.5小结参考文献 第8章 考虑决策顺序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8.1数据与研究方法8.1.1基础数据简介8.1.2研究方法8.2居住地和就业地影响因素权重分析8.3考虑决策顺序的居住地和就业地选择行为模型8.3.1考虑决策顺序的居住地选址模型8.3.1.1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8.3.1.2居住地选址模型8.3.2考虑决策顺序的就业地选址模型8.3.2.1模型特性变量的选取8.3.2.2就业地选址模型8.4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8.4.1参数估计结果与分析8.4.1.1居住地选址模型结果8.4.1.2就业地选址模型结果8.4.2模型对比8.4.2.1居住地模型对比分析8.4.2.2就业地模型对比分析8.5小结参考文献 第9章 基于混合logit的居住地-就业地联合选择行为模型9.1模型构建思路9.2居住地-就业地联合选择行为模型9.3模型参数估计及分析9.3.1模型参数估计9.3.2模型参数对比分析9.3.3模型弹性分析9.4相关政策建议9.5小结参考文献 第10章 不同家庭生活模式的居住地选择行为模型10.1模型的基本形式10.2模型主要问题的相关说明10.2.1不同选择肢的空间相关性10.2.2可达性10.2.3家庭聚类10.2.4模型参数估计方法10.3研究区域及数据情况10.3.1研究区域10.3.2居民出行调查数据10.3.3其他数据10.4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10.4.1家庭聚类结果及分析10.4.1.1主成分分析10.4.1.2聚类分析10.4.2参数估计结果及分析10.5小结参考文献 第11章 北京市居住、就业与交通发展模式优化策略11.1国外城市的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经验11.1.1国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策略11.1.1.1纽约11.1.1.2伦敦11.1.1.3哥本哈根11.1.2国外城市发展策略对北京的借鉴和启示11.1.2.1国外城市交通策略的规律总结11.1.2.2对北京交通发展战略的启示11.2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趋势分析11.2.1北京市交通供需特征分析11.2.1.1交通需求趋势分析11.2.1.2交通供给趋势分析11.2.2北京市居住与就业趋势分析11.2.3北京市居住、就业与交通发展整合问题剖析11.3北京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的优化方案11.3.1优化目标11.3.2基本原则11.3.3优化思路11.3.4优化方案11.3.4.1优化中心城区居住功能结构11.3.4.2推行多中心城市功能区协调发展11.3.4.3推进南城轴带型职住与交通平衡格局11.3.4.4建设通州区、顺义区和亦庄开发区三个重点新城11.3.4.5构建适应郊区化趋势的综合交通体系11.3.4.6加快形成围绕快速客运通道的城市格局11.3.4.7完善各功能区之间的复合型快速公交系统11.4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11.4.1配套政策11.4.1.1整合交通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11.4.1.2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11.4.1.3实行土地利用与交通政策一体化11.4.1.4制定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的扶持政策11.4.1.5制定和实施合理使用私人交通的政策11.4.1.6有效引导停车设施的建设与布局11.4.2保障措施11.4.2.1充分发挥政府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11.4.2.2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与建设时序的安排11.4.2.3合理确定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的安排参考文献 附录附录a基于sas平台的混合logit模型求解方法附录b基于mplus平台的潜在类别模型求解方法附录c北京市居住、就业和交通发展模式调查问卷附录d北京市居住和就业选择行为调查问卷

封面

城市居住.就业用地与交通系统-以北京为例

书名:城市居住.就业用地与交通系统-以北京为例

作者:焦朋朋

页数:205

定价:¥49.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11493891

PDF电子书大小:6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