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1945年-双重权力体系制约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

吕海平、王鹤*的《双重权力体系制约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研究(1861-1945年)》分别研究了中国人近代建筑制度及俄日移植式建筑制度在沈阳的影响,全面展现了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的完整面貌,揭示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近代格局形成的深层原因。研究填补了前人对俄日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筑制度研究的空白,并将其与中国人在沈阳的近代建筑制度整合为拼贴式的沈阳建筑制度模式,阐明了沈阳近代城市和建筑发展的背景空间。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对西方建筑文化的选择性吸收是中国近代建筑管理、建筑教育和建筑文化既现代又传统的根本原因。
本书可供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人员、有关专业师生等参考。

]

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内容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2.1 以沈阳为突破口认识东北近代建筑发展史的完整面貌 1.2.2 以建筑制度为切入点揭示东北近代建筑发展机制和历程 1.2.3 基于历史城市本土特色的中国建筑现代化制度基础和国情特点研究 1.3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3.1 近代建筑制度研究的提出 1.3.2 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为中心的近代建筑制度研究现状 1.3.3 沈阳近代城市和建筑史研究 1.3.4 中日近代建筑文化比较史研究 1.3.5 东北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 1.4.1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建筑史观的转变 1.4.2 借鉴社会人类学的见微知著深入调查的方法论 1.4.3 注重证据、论从史出的认识论 1.5 主要创新点第2章 中东铁路建设前后沙俄在沈阳的近代建筑制度(1896-1907年) 2.1 近代东北铁路经营计划的各国动向 2.1.1 美国在东北铁路经营的计划 2.1.2 俄国中东铁路修筑计划 2.1.3 其他各国对东北铁路经营的计划 2.2 沙俄在东北的近代城市规划制度 2.2.1 中东铁路修筑前东北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 2.2.2 中东铁路修建后东北近代城镇的重新分布 2.2.3 沙俄铁路附属地的城市格局 2.2.4 沙俄城市规划差异的原因 2.3 沙俄在东北的建筑制度 2.3.1 火车站站房建筑 2.3.2 东正教教堂建筑 2.3.3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3.4 工业建筑 2.3.5 桥梁 2.3.6 小结 2.4 沙俄为沈阳带来的城市和建筑的改变(1896-1907年) 2.4.1 沙俄在沈阳的新城市建设 2.4.2 沙俄在沈阳的建筑设计 2.4.3 沙俄在沈阳的近代建筑制度小结第3章 奉系军阀自治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1906-1931年) 3.1 中东铁路建设前沈阳土地制度重新建立和内部体制自主近代化 3.1.1 东北近代化的肇始——清代东北土地制度的重建 3.1.2 沈阳内部管理体制自主近代化过程 3.2 新政和自开商埠对沈阳城市空间的影响 3.2.1 清末新政和自开商埠 3.2.2 新政对奉天省城传统建筑制度的影响 3.2.3 奉系军阀张作霖父子对奉天近代建筑制度的影响 3.3 奉天商埠地建筑制度 3.3.1 奉天省城(沈阳)商埠地的性质 3.3.2 奉天商埠地选址特点 3.3.3 商埠地的发展时期划分和分区管理 3.3.4 商埠地城市遗产价值的认识 3.3.5 奉天商埠地建筑制度 3.3.6 总结 3.4 奉天老城和新城区建筑制度 3.4.1 老城权力空间的重新平衡——新市区的形成和规划 3.4.2 奉系政府执政下的沈阳近代市政机构 3.4.3 奉天市政公所建设管理制度的确立 3.5 东北大学建筑系对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的影响 3.5.1 东北大学概况 3.5.2 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教学概况 3.5.3 张学良和东北大学建筑系之于中国近代建筑制度转型的价值和意义. 3.6 结论第4章 沈阳铁路附属地近代建筑制度(1906-1945年) 4.1 日本经营东北40年概况 4.1.1 日本立足东北的基础 4.1.2 “九一八”事变对铁路附属地的影响 4.1.3 日本经营东北的两个阶段 4.1.4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概况 4.2 沈阳铁路附属地建设行政机构发展沿革 4.2.1 沈阳铁路附属地的基本状况 4.2.2 沈阳铁路附属地行政机构的设置 4.2.3 沈阳铁路附属地建设行政机构的设置沿革 4.3 沈阳铁路附属地建设机构运行机制 4.3.1 满铁经营土地的流程 4.3.2 从满铁投资额看土木课和建筑课(系)在地方部的设置 4.3.3 满铁的住宅建设制度 4.3.4 奉天工业土地股份有限公司 4.4 日本在东北的近代建筑设计机构 4.4.1 官方建筑设计机构 4.4.2 在东北成立的日本民间建筑设计机构 4.4.3 日本国内民间建筑设计事务所 4.4.4 伪满洲国成立后建筑设计机构(1932-1945年) 4.5 专业社团、行业组织、建筑教育及研究机构 4.5.1 专业社团和行业组织 4.5.2 建筑教育机构 4.5.3 建筑研究机构 4.5.4 小结 4.6 外来权力空间下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特征 4.6.1 国家资本主义向军国资本主义转变下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风格 4.6.2 建筑设计项目的运行过程 4.6.3 专业设计人员的职业名称 4.6.4 伪满洲国时期建设的基本特点 4.6.5 结论第5章 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文化雏形的形成 5.1 沈阳近代本土建筑师职业化、建筑术语和设计单位研究 5.1.1 沈阳本土近代建筑师——建筑技术人 5.1.2 建筑术语的近代化 5.1.3 建筑尺寸单位的近代化 5.2 建筑技术人图纸和建筑设计表达 5.2.1 由传统工匠绘制的建筑示意图和设计表达 5.2.2 建筑学徒和国内工科学校出身的建筑技术人蓝图和设计表达 5.2.3**代海归建筑师在奉天的建筑设计表达 5.3 沈阳近代域外建筑师的设计表达 5.3.1 西方传教士和建筑师的设计表达 5.3.2 日本在沈阳铁路附属地的建筑类型及风格 5.3.3 从《满洲建筑杂志》看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建筑设计表达 5.3.4 域外建筑师对沈阳建筑制度的影响 5.4 双重权力构建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文化 5.4.1 沈阳近代多元拼贴式建筑制度 5.4.2 沈阳近代建筑制度转型 5.4.3 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文化的形成参考文献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内容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2.1 以沈阳为突破口认识东北近代建筑发展史的完整面貌
1.2.2 以建筑制度为切入点揭示东北近代建筑发展机制和历程
1.2.3 基于历史城市本土特色的中国建筑现代化制度基础和国情特点研究
1.3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3.1 近代建筑制度研究的提出
1.3.2 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为中心的近代建筑制度研究现状
1.3.3 沈阳近代城市和建筑史研究
1.3.4 中日近代建筑文化比较史研究
1.3.5 东北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状况
1.4 研究方法
1.4.1 从“现代化”到“现代性”建筑史观的转变
1.4.2 借鉴社会人类学的见微知著深入调查的方法论
1.4.3 注重证据、论从史出的认识论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中东铁路建设前后沙俄在沈阳的近代建筑制度(1896-1907年)
2.1 近代东北铁路经营计划的各国动向
2.1.1 美国在东北铁路经营的计划
2.1.2 俄国中东铁路修筑计划
2.1.3 其他各国对东北铁路经营的计划
2.2 沙俄在东北的近代城市规划制度
2.2.1 中东铁路修筑前东北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
2.2.2 中东铁路修建后东北近代城镇的重新分布
2.2.3 沙俄铁路附属地的城市格局
2.2.4 沙俄城市规划差异的原因
2.3 沙俄在东北的建筑制度
2.3.1 火车站站房建筑
2.3.2 东正教教堂建筑
2.3.3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3.4 工业建筑
2.3.5 桥梁
2.3.6 小结
2.4 沙俄为沈阳带来的城市和建筑的改变(1896-1907年)
2.4.1 沙俄在沈阳的新城市建设
2.4.2 沙俄在沈阳的建筑设计
2.4.3 沙俄在沈阳的近代建筑制度小结
第3章 奉系军阀自治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1906-1931年)
3.1 中东铁路建设前沈阳土地制度重新建立和内部体制自主近代化
3.1.1 东北近代化的肇始——清代东北土地制度的重建
3.1.2 沈阳内部管理体制自主近代化过程
3.2 新政和自开商埠对沈阳城市空间的影响
3.2.1 清末新政和自开商埠
3.2.2 新政对奉天省城传统建筑制度的影响
3.2.3 奉系军阀张作霖父子对奉天近代建筑制度的影响
3.3 奉天商埠地建筑制度
3.3.1 奉天省城(沈阳)商埠地的性质
3.3.2 奉天商埠地选址特点
3.3.3 商埠地的发展时期划分和分区管理
3.3.4 商埠地城市遗产价值的认识
3.3.5 奉天商埠地建筑制度
3.3.6 总结
3.4 奉天老城和新城区建筑制度
3.4.1 老城权力空间的重新平衡——新市区的形成和规划
3.4.2 奉系政府执政下的沈阳近代市政机构
3.4.3 奉天市政公所建设管理制度的确立
3.5 东北大学建筑系对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的影响
3.5.1 东北大学概况
3.5.2 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教学概况
3.5.3 张学良和东北大学建筑系之于中国近代建筑制度转型的价值和意义.
3.6 结论
第4章 沈阳铁路附属地近代建筑制度(1906-1945年)
4.1 日本经营东北40年概况
4.1.1 日本立足东北的基础
4.1.2 “九一八”事变对铁路附属地的影响
4.1.3 日本经营东北的两个阶段
4.1.4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概况
4.2 沈阳铁路附属地建设行政机构发展沿革
4.2.1 沈阳铁路附属地的基本状况
4.2.2 沈阳铁路附属地行政机构的设置
4.2.3 沈阳铁路附属地建设行政机构的设置沿革
4.3 沈阳铁路附属地建设机构运行机制
4.3.1 满铁经营土地的流程
4.3.2 从满铁投资额看土木课和建筑课(系)在地方部的设置
4.3.3 满铁的住宅建设制度
4.3.4 奉天工业土地股份有限公司
4.4 日本在东北的近代建筑设计机构
4.4.1 官方建筑设计机构
4.4.2 在东北成立的日本民间建筑设计机构
4.4.3 日本国内民间建筑设计事务所
4.4.4 伪满洲国成立后建筑设计机构(1932-1945年)
4.5 专业社团、行业组织、建筑教育及研究机构
4.5.1 专业社团和行业组织
4.5.2 建筑教育机构
4.5.3 建筑研究机构
4.5.4 小结
4.6 外来权力空间下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特征
4.6.1 国家资本主义向军国资本主义转变下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风格
4.6.2 建筑设计项目的运行过程
4.6.3 专业设计人员的职业名称
4.6.4 伪满洲国时期建设的基本特点
4.6.5 结论
第5章 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文化雏形的形成
5.1 沈阳近代本土建筑师职业化、建筑术语和设计单位研究
5.1.1 沈阳本土近代建筑师——建筑技术人
5.1.2 建筑术语的近代化
5.1.3 建筑尺寸单位的近代化
5.2 建筑技术人图纸和建筑设计表达
5.2.1 由传统工匠绘制的建筑示意图和设计表达
5.2.2 建筑学徒和国内工科学校出身的建筑技术人蓝图和设计表达
5.2.3**代海归建筑师在奉天的建筑设计表达
5.3 沈阳近代域外建筑师的设计表达
5.3.1 西方传教士和建筑师的设计表达
5.3.2 日本在沈阳铁路附属地的建筑类型及风格
5.3.3 从《满洲建筑杂志》看日本在我国东北的建筑设计表达
5.3.4 域外建筑师对沈阳建筑制度的影响
5.4 双重权力构建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文化
5.4.1 沈阳近代多元拼贴式建筑制度
5.4.2 沈阳近代建筑制度转型
5.4.3 沈阳近代建筑制度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信息

封面

861-1945年-双重权力体系制约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研究"

书名:1861-1945年-双重权力体系制约下的沈阳近代建筑制度研究

作者:吕海平

页数:254

定价:¥48.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112199594

PDF电子书大小:8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