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通过采用当前文化廊道理论深入到西南文脉建筑系统研究,从文化人类学、文化脉络切入系统分析其他主要文化走廊,并且对南岭文化廊道、藏羌彝文化廊道、秦蜀文化廊道、西洋文化廊道存在的古道上建筑文化进行分析调研归纳出不同的建筑模式语言。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建筑提供详实资料。本书共约20万字,照片及手绘图约150幅,研究架构及学术图表约50幅,*终呈现出图文并茂的学术著作效果。

]

内容简介

[

  从研究所取的观点来看,作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试图突破过去习惯的单一学科视角。在《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中,他从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领域中汲取了见解,将地理概念与民族概念叠加在一起。通过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他将西南地区建筑与文化的分析研究,放在更宽阔的语境之中进行再解读。作者把西南地区建筑与文化的形成机制,看成是“五大文化廊道”——藏羌彝文化廊道、壮泰文化廊道、南岭文化廊道、秦蜀文化廊道、外来文化廊道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不断融合的结果。为了论证这一新观点,作者进而对每一个廊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系统和深入认识西南地区建筑与文化的一个新视角。在研究手法上,作者全书紧扣文脉研究的主题。从族群文化、农耕文化、廊道文化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的架构出发,探讨了行为主体、客体、环境、手段和行为结果五个基本要素。通过揭示它们的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表现模式,试图解释隐喻,符号和关联形式的语境如何以不同的建筑形式出现,进而揭示了形成和评价建筑和文化特征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读者可以实现对建筑物质形态变化和历史文脉演进的双重解读,这远远超了建筑的显性表征层面。

]

目录

**章 人类文化学与西南文脉1.1 人类文化学与文脉1.1.1 文化人类学1.1.2 文化逻辑与建筑1.1.3 文化模式与建筑1.1.4 建筑文脉1.2 西南文脉概述1.2.1 西南地区的古国文化1.2.2 西南地区的古道文化1.2.3 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谱系)1.3 形成西南建筑文脉的三大因素1.3.1 族群文化因素1.3.2 农耕文化因素1.3.3 文化廊道互动因素第二章 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策略2.1 文化廊道概念与相关研究理论2.1.1 文化廊道概念2.1.2 文化廊道的相关研究理论及应用解析2.2 西南五大文化廊道考略2.2.1 藏羌彝文化廊道概述2.2.2 南岭文化廊道概述2.2.3 壮泰文化廊道概述2.2.4 秦蜀文化廊道概述2.2.5 外来西洋文化廊道概述2.3 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策略2.3.1 理论研究策略2.3.2 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第三章 藏羌彝文化廊道的建筑文脉3.1 藏羌彝文化廊道的概念3.1.1 藏羌彝文化廊道的文化内涵3.1.2 藏羌彝文化廊道涵盖的古道3.2 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建筑文脉3.2.1 藏式公共建筑与聚落形态模式语言3.2.2 藏式民居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2.3 茶马古道沿线藏族建筑的文脉特征3.3 茶马古道沿线的羌族建筑文脉3.3.1 羌族村寨选址与聚落形态模式语言3.3.2 羌族民居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3.3 茶马古道沿线羌族建筑的文脉特征3.4 茶马古道沿线的彝族建筑文脉3.4.1 茶马吉道沿线彝族村寨选址与聚落形态3.4.2 茶马古道沿线彝族民居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4.3 茶马古道沿线彝族建筑的文脉特征3.5 文化廊道沿线的纳西族、白族等建筑文脉3.5.1 纳西族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5.2 白族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5.3 摩梭族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5.4 景颇族、佤族、傈僳族建筑文脉模式语言3.6 文化廊道的汉族建筑文脉3.6.1 建水汉族公共建筑

封面

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

书名:文化廊道视域下的西南建筑文脉研究

作者:陶雄军

页数:265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12247301

PDF电子书大小:10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