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本书特色

[

《2017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分为综合篇、行业篇、热点专题篇、政策法规篇和国际篇五篇。本报告立足于当前国内外发展新环境和新的发展阶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6年全年及2017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整体运行态势及重点行业现状,揭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研判了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聚焦热点专题、主要产业政策以及发达国家举措等内容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揭示了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全景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本报告可供工业领域政府主管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及研究人员等学习参考。

]

内容简介

[

《2017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分为综合篇、行业篇、热点专题篇、政策法规篇和国际篇五篇。本报告立足于当前国内外发展新环境和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6年全年及2017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整体运行态势及重点行业现状, 揭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

作者简介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前身为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7年),1994年正式组院,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在信息通信领域(ICT)重要的支撑单位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综合政策领域的主要依托单位。多年来,中国信通院始终秉承“国家高端专业智库 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和“厚德实学 兴业致远”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在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和测试认证等方面发挥了有力支撑作用,为我国通信业跨越式发展和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目录

综 合 篇
第 一章 2016年全球工业发展总览3
一、2016年全球工业发展概览3
(一)发展中国家依然领世界工业经济增长3
(二)美国重返商品贸易大国地位4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5
二、2017年全球工业发展趋势8
(一)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整体向好8
(二)工业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快10
(三)人工智能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0
(四)新兴业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11
三、全球工业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影响11
第 二章 2016年中国工业发展全景及2017年展望13
一、2016年我国工业发展概览13
(一)工业运行稳中向好13
(二)提质增效稳步推进22
(三)结构调整进展明显25
(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7
(五)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9
二、2017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运行情况29
(一)工业稳定增长态势进一步增强30
(二)下游制造业需求回升支撑工业增长向好30
(三)产品生产继续稳定向好31
(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持续稳固31
(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31
(六)制造业投资贡献不断增强32
(七)对外贸易延续回稳向好势头32
三、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2
(一)新旧动能接续乏力影响劳动生产率提升32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度加大33
(三)质量效益问题制约工业持续稳健发展34
(四)要素流动加剧区域发展失衡34
(五)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35
四、2017年我国工业发展展望36
(一)面临的形势36
(二)未来趋势展望38
第三章 加快促进中国工业转型发展40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40
(一)深入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大工程建设40
(二)出台分省市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40
(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41
二、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41
(一)聚焦重点任务,推动智能制造深入发展41
(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双创”平台41
(三)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顶层设计42
(四)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和安全保障,为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42
三、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43
(一)深入推进“去产能”,加快“僵尸企业”出清43
(二)以重点突破促进整体提升,全面推进质量建设43
(三)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43
(四)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形成新兴产业良性成长机制44
四、持续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44
(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44
(二)继续加强工业法制建设45
(三)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45
(四)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46
行 业 篇
第 一章 石油和化工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51
一、201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回顾51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5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55
二、2017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态势分析56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56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58
三、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态势研判59
(一)影响因素分析59
(二)主要指标研判60
四、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60
(一)毫不松懈抓好去产能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60
(二)全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61
(三)全力提升全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61
(四)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62
第 二章 钢铁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63
一、2016年钢铁行业发展回顾63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6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67
二、2017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态势分析67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67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72
三、2017年下半年钢铁行业发展态势研判及重点任务72
(一)行业发展态势研判72
(二)行业重点工作73
四、促进钢铁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及建议75
(一)持续推进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5
(二)推进实质性“去杠杆”75
(三)加快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优化资源供应配置76
第三章 有色金属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77
一、2016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77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7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82
二、2017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态势分析及全年研判83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83
(二)2017年全年行业发展研判86
三、促进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87
(一)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创新转型发展87
(二)重视贸易摩擦,强化政治外交应对87
(三)环保治理既要趋严,也要尊重产业规律87
(四)充分考虑政策的相互衔接,促进政策合力的形成88
(五)促进产融深度对接,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88
第四章 建材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89
一、2016年建材行业发展回顾89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8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91
二、2017年上半年建材行业运行态势分析92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92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97
三、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建材行业发展态势研判98
(一)2017年下半年建材行业发展态势研判98
(二)2018年上半年建材行业发展态势展望99
四、促进建材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99
(一)全力确保主要行业平稳运行99
(二)加大违规项目的惩治力度,坚决遏制新增产能释放99
(三)建立错峰生产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推行错峰生产100
(四)大力促进建材行业“补短板”100
第五章 机械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101
一、2016年机械行业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101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10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05
二、2017年上半年机械行业运行态势分析105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106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108
三、2017年全年机械行业发展态势研判109
四、促进机械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10
(一)抓紧已出台政策的落实110
(二)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110
(三)在招投标活动中提高技术谈判和质量评估的权重111
第六章 汽车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112
一、2016年汽车行业发展回顾112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11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21
(三)汽车行业政策调整和新政策出台情况122
二、2017年上半年汽车行业运行态势分析124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124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131
三、2017年全年和2018年汽车行业发展态势研判132
四、促进汽车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33
(一)市场方面的政策建议133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建议134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政策建议135
(四)完善“走出去”相关政策建议136
(五)发展中国汽车相关政策建议137
第七章 纺织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138
一、2016年纺织行业发展回顾138
(一)行业发展概况138
(二)行业发展主要特点141
二、2017年上半年纺织行业运行态势分析143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143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144
三、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发展态势研判145
(一)2017年发展态势研判145
(二)2018年上半年发展态势展望146
四、促进纺织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47
(一)科技进步创新发展147
(二)智能制造实现精益发展147
(三)“三品”战略实现优质发展147
(四)绿色循环实现责任发展148
(五)文化融合实现时尚发展148
第八章 轻工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149
一、2016年轻工行业发展回顾149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14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56
二、2017年上半年轻工行业运行态势分析及全年研判158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158
(二)2017年全年行业发展态势研判164
三、促进轻工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65
(一)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165
(二)加大对轻工业消费升级专项的扶持力度165
(三)重视轻工劳动就业165
(四)加强对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监管与服务166
(五)支持轻工业与其他行业均衡发展166
第九章 医药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167
一、2016年医药行业发展回顾167
(一)行业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167
(二)行业重点进展表现169
(三)行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171
二、2017年上半年医药行业运行态势分析173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173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175
三、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医药行业发展态势研判176
(一)2017年下半年医药行业发展态势研判和重点任务解析176
(二)2018年医药行业发展态势展望177
四、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77
(一)优化完善政策体系177
(二)切实保障药品供应178
(三)加强行业监测引导178
第十章 电子信息行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形势展望180
一、2016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回顾180
(一)行业发展概况与主要特点18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84
二、2017年上半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态势分析185
(一)行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特点185
(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186
三、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态势研判187
(一)2017年行业发展整体形势分析187
(二)行业未来运行态势展望188
四、促进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189
(一)强化顶层设计,全面协调发展189
(二)培育内需热点,开辟新兴外需190
(三)降低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190
热点专题篇
专题一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93
专稿一 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思路193
一、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193
(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塑国际制造业竞争新优势193
(二)国内经济“新常态”下的深层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194
二、我国工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195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依存度较高195
(二)工业产品质量不高,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5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错配矛盾突出196
(四)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仍未能充分发挥,微观市场活力不强197
三、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思路197
(一)通过提高要素供给质量,提升工业增长潜力197
(二)通过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198
(三)通过有效的制度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198
(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199
(五)通过政策体系支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0
专题二 数字经济发展201
专稿二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布局,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201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和重要作用201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201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201
二、当前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总体情况202
三、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挑战202
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建议203
(一)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突破203
(二)推动基于平台的智能化应用203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建立204
(四)注重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204
专稿三 加强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布局—— 营造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205
一、工业互联网产业现状和趋势205
(一)工业互联网揭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序幕205
(二)多国政府出台国家战略,大型企业抢占市场205
(三)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正在形成206
二、知识产权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207
(一)工业互联网的专利布局现状208
(二)工业互联网的中国专利布局现状209
三、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210
(一)作为竞争焦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知识产权垄断风险210
(二)工业互联网未来可能会因竞争引发诸多专利侵权案件211
(三)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不容小觑211
四、加强我国工业互联网知识产权布局的建议212
专稿四 全球人工智能政策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213
一、全球人工智能政策现状213
(一)纷纷出台人工智能顶层战略213
(二)注重人工智能基础研发214
(三)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214
(四)加强法律和伦理问题部署215
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影响及挑战215
(一)经济社会层面215
(二)法律层面216
(三)伦理层面216
(四)监管层面217
三、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217
(一)出台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加强顶层设计217
(二)鼓励政府数据开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18
(三)加大产业人才引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218
(四)完善立法和监管制度,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219
专题三 区域协同发展220
专稿五 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20
一、世界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221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企业成群、集聚发展221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市场自发、政府引导221
(三)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专业分工、融合创新、开放合作223
二、国外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做法和经验223
(一)完善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是集群发展的关键223
(二)健全的区域创新网络与联盟是集群发展的核心224
(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是集群发展的基础224
(四)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及扶持是集群发展的保障224
三、对我国培育世界产业集群的几点建议225
(一)多措并举推进长江经济带世界产业集群建设226
(二)引导建立集群联盟,推进区域网络建设226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构建集群服务体系227
专稿六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转换的影响228
一、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标体系构建228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228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28
(三)分析方法229
二、京津冀工业经济增长动能评价229
(一)北京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评价230
(二)天津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评价231
(三)河北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评价232
三、京津冀工业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特点234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促进三地工业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建议235
专稿七 “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及国家间贸易关系网络分析237
一、“一带一路”建设进展237
(一)国际共识逐步达成237
(二)“五通”合作不断深入238
(三)经济走廊建设快速推进240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关系网络分析240
(一)“一带一路”国家间双边贸易总体情况240
(二)近五年来“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网络的变迁242
(三)“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关系网络格局分析243
三、“一带一路”未来展望246
专稿八 2017年1~8月55个主要工业城市工业运行情况分析248
一、主要工业城市2017年1~8月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248
(一)工业增长总体平稳248
(二)工业效益增速有所回落248
(三)工业投资地区行业分化249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49
(五)工业用电量保持增长249
二、地方反映的主要问题250
(一)新旧动能转换偏慢250
(二)工业投资增长乏力250
(三)资金周转压力加剧250
(四)企业盈利基础并不牢固251
(五)企业多元成本负担加重251
三、政策建议251
(一)加速工业新旧动能转换251
(二)多举推动企业降本减负252
(三)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252
(四)统筹协调工业发展与环境治理252
(五)协调保障生产要素供给252
专题四 区域竞争力评价253
专稿九 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53
一、2017年县(市)、区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排名253
(一)评价体系253
(二)2017年工业百强县(市)竞争力指数及排名256
(三)2017年工业百强区竞争力指数及排名259
二、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竞争力分析263
(一)分布情况263
(二)动态评价264
(三)横向评价269
(四)发展特点272
三、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区竞争力分析276
(一)分布情况276
(二)发展特点277
四、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278
(一)创新驱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78
(二)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工业融入区域经济圈279
(三)数据提速,继续推动县域分享大数据红利279
(四)投资保障,解决制约县域工业发展资金掣肘279
(五)因地制宜,引导县域工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280
专题五 工业投资及新兴产业发展281
专稿十 我国制造业投资情况、问题及对策建议——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
原材料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四大行业投资分析281
一、制造业投资情况281
(一)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放缓281
(二)四大行业投资增长分化显著282
二、四大行业投资情况及问题分析283
(一)装备制造业投资分析283
(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分析285
(三)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分析287
(四)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分析289
三、政策建议292
(一)积极扩大市场需求空间292
(二)深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292
(三)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93
(四)鼓励发展金融创新服务293
(五)切实降低制造企业成本293
(六)协同推进新旧动能发力293
专稿十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演进特征及发展趋势 ——对整车及“三电”产业链数据的分析295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演进特征295
(一)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拉动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95
(二)区域集中度不断下降,优势区域开始显现296
(三)供应链阵营逐步成型,封闭型与开放型生态共存297
(四)新企业大量涌入,市场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299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301
(一)政策引导向市场驱动转变,良好竞争环境加速建立301
(二)省份提升发展质量,后发省份加快培育引进301
(三)相关环节业务交叉渗透,上下游合作更加紧密302
(四)跨界企业和外资积极布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303
三、对策及建议303
(一)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实现向市场驱动的平稳过渡303
(二)引导差异化布局,避免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303
(三)鼓励上下游企业合作,提升供应链整体发展水平305
(四)增强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迎接国际化的市场竞争305
政策法规篇
第 一章 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309
一、五大工程实施指南309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309
(二)工业强基工程309
(三)绿色制造工程310
(四)智能制造工程310
(五)高端装备创新工程310
二、两个专项行动指南311
(一)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311
(二)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311
三、4个发展规划指南312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312
(二)信息产业发展指南312
(三)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312
(四)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313
第 二章 全力以赴保持工业平稳增长314
一、优化社会总供给314
(一)着力稳定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环境314
(二)提升质量,改善消费品供给314
(三)推进产融合作314
二、扩大社会总需求315
(一)推动汽车消费315
(二)推动信息消费315
(三)推动文教、体育等领域消费315
三、推动东北经济企稳316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316
(一)清理政策性文件316
(二)做好运行监测工作316
第三章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317
一、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317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17
三、推进产业集聚发展318
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318
第四章 与时俱进推动融合发展319
一、推动“互联网 ”行动319
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319
第五章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321
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21
二、继续推动创新发展战略321
三、推进创新管理提质增效322
第六章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323
一、推进污染防治工作323
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323
三、加强政府监管力度323
第七章 综合施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325
一、切实降低企业成本325
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325
国 际 篇
第 一章 美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政策举措及启示343
一、美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影响343
(一)美国制造业呈现温和复苏态势343
(二)美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344
(三)美国制造业复苏带来的影响344
二、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原因分析345
(一)有效的政策推动是强力保障345
(二)强大的工业基础是关键前提346
(三)产业的主动转型是源动力347
三、美国制造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347
(一)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舆论正面宣传348
(二)完善政策环境,促进转型升级348
(三)加强国际合作,深化国际化发展布局348
第 二章 德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政策举措及启示349
一、2016年德国制造业发展情况349
(一)生产增速趋稳,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高位349
(二)产业结构合理,高端制造业占优势350
(三)贸易顺差创新高,汽车、机械、化工三大行业稳居前三351
(四)中小企业实力突出,是德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352
二、维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353
(一)国家创新体系为制造业发展奠定制度保障353
(二)“工业4.0”战略为制造业发展指明方向354
(三)数字化战略为制造业发展拓展空间355
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356
(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为中国制造提供持久动力356
(二)深化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机制,为中国制造形成强大合力356
(三)推进落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356
(四)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期,重塑社会经济发展格局357
第三章 日本制造业发展现状、政策举措及启示358
一、2016年日本制造业发展情况358
(一)工业生产在波动中趋向稳定358
(二)企业营业利润小幅下降358
(三)民间企业设备投资维持低速增长359
(四)贸易收支出现近年来顺差360
(五)制造业回流趋势持续向好360
(六)劳动力与高端人才缺乏361
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新举措362
(一)提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产业政策方向362
(二)实施重点产业培育政策362
(三)制定与世界经济形势相符的对外贸易政策363
(四)重视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363
(五)开展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364
(六)加强对工业发展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364
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367
(一)创新重点产业培育方式367
(二)加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培育367
(三)重视区域特色工业的发展367
(四)提高官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的质量与效率367
(五)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368
第四章 印度制造业发展现状、政策举措及启示369
一、2016年印度制造业发展情况369
(一)制造业增速回落,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长369
(二)工业生产指数稳步上升369
(三)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波动较大371
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新举措371
(一)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政策371
(二)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政策372
(三)绿色科技发展政策373
(四)中小企业扶持政策374
(五)人才培养保障政策374
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和未来展望374
后记377

封面

017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书名:2017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作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编

页数:16,377页

定价:¥188.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15477255

PDF电子书大小:8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