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柔五书

内容简介

[

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涸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洪大有力,地黄汤;无力,大补汤。脾燥,加山药;脉弦,加芍药;右关浮无力,加丁香;沉无力,加干姜。内伤,寸脉大于尺脉,此阳脉盛也,宜用保元汤加归、芍引下,则大脉去,而阳气亦内收矣,此从阳引至阴分之法。内伤,右尺弦弱,不宜用寒凉,以命门火虚故也。若右关缓有力,缓则为湿。又寸尺弱者,用补中汤加赤茯、苡仁。盖补中补寸弱,赤茯、苡仁行中焦湿,又能使中焦之气下行,而尺脉自和。右关缓无力,用参苓白术散加黄芪,以补上而益下。凡在右,以四君子汤加减。欲上,用黄芪;一欲下,赤苓、苡仁。在左,以四物汤调理。若左寸洪有力,加木通、黄连、赤茯苓之类。盖木通泻小肠火,小肠为心之腑,黄连泻心,赤茯苓者,赤人丙丁也。左关浮,用羌、防。左关沉有力,用山栀、柴胡、知、柏之类。左尺有力,加知柏以泻其有余。盖左有泻而无补,右有补而无泻,则命门火重矣。凡内伤发热、口干,乃下焦虚寒,火不归元,阳气在上故耳。须温下焦,使阳气下降,则口干自愈。凡内伤,火在上,水在下,故发咳嗽而喘,此皆滋阴降火所致也。初用桂制白芍、吴萸少许,及甘草、人参、五味、半夏、破故纸、杜仲。一温则火下行,水上升。如或作泻,则阳下行,而胃中所积宿食水谷行动矣。凡虚损,肺脉大,气喘,下部脉弦细弱微,此皆阳上越而不降,内寒外热,上热下寒之症。用人参一钱,桂制白芍一钱,干姜三分,半夏一钱,五味十五粒,甘草生炙二分。使温中内收,阳气降下。凡久病服寒凉克伐过多,以致三阳气衰,致痰凝气滞,以调元之剂治之。阳气一动,则少阳先升,少阳欲先出,前有太阳,后有阳明,遏截不能伸,少阳之气至太阳,太阳与之并则寒,与阳明并则热,遂成寒热疟状,非真疟也。其太阳气达,遂有伤风之状,鼻塞、恶风寒之症见矣。阳明气达,则有作泻之症。此时正当调脾补元,分头施治,则旧病尽脱矣。凡服寒凉克伐之过,遂成血凝气滞,用温补之剂,其痰血决行,脉气渐和,须预言将来或有凝血少许。此乃通经气壮而血行也。凡脉细数,肾虚;弦数,肝虚;短数,肺虚。此为病重之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散数则为心虚。诸数之中,尚有舒徐和缓之意者,是云有胃气也。凡虚损脉数十数至,尚不细短,按之有一条者,可服独参汤一、二两,然后调理。

]

目录

师训题辞
慎柔五书卷之一 师训**
历例题辞
慎柔五书卷之二 医劳历例第二
虚损门题辞
慎柔五书卷之三 虚损第三
脉法
损脉致病次序
又损脉损症
治损法
五脏逆传致病诀
虚损死证
寒热论
五脏致伤
虚损致病之由
亢则害承乃制论
虚损误药之辨
虚损秘诀
损病汤药加减法
损病主治汤方门
保元汤
四君子汤
异功散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
七味白术散
四物汤
八物汤
十全大补汤
和中散
生脉散
升阳散火汤
柴胡升阳汤
东垣火郁汤
痨瘵门题辞
慎柔五书卷之四 痨瘵第四
脉法
总论
骨蒸痨
血风痨
冷劳
热痨
痨瘵各疰论
尸厥
劳症主治汤方门
人参养荣汤
补中益气汤
茯苓补心汤
人参清肌散
八物汤
人参柴胡散
逍遥散
人参五味子散
葛氏保和汤
五蒸汤
大黄廑虫丸
仲景百劳丸
五凤丸
雷公丸
茱萸根汤
五膈下气丸
千金散
雄砂丸
追虫方
紫河车丸
天灵盖散
白薇汤
仓公散
内鼻散
硫黄散
医案题辞
慎柔五书卷之五 医案第五
风例
疟例
痢例
伤例
脾胃例
虚劳例
头痛例
胃脘痛例
眼痛例
齿痛例
杂症例
方剂索引

封面

慎柔五书

书名:慎柔五书

作者:(明)胡慎柔

页数:97

定价:¥1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17076104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