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手册-下

节选

[

《焊接技术手册(下)》是一部集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焊接专业技术工具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焊接基础、材料、设备、工艺及应用技术,反映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介绍了国内外的先进焊接技术。《焊接技术手册(下)》突出实用性,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成熟、广泛应用的各种焊接方法、工艺及设备,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焊接方法和技术,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焊接技术手册(下)》注重先进性,介绍了当前具有发展前景的一些焊接新技术,例如高能束流焊接、严酷环境下的焊接、焊接过程自动化以及焊接再制造等先进的焊接技术。《焊接技术手册(下)》体现权威性,由来自全国著名大学、研究院所及企业的80余位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反映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实际水平。《焊接技术手册(下)》主要供从事制造业和材料工程的科技人员在工作中查阅使用,也可以供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相关资料

[

插图:例4炼油厂主风机裂纹焊接主风机是炼油厂生产的主要动力装置,在一定温度下工作。但工作时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的热应力,内部有空气压力,在设备起动时迅速升温形成热冲击,与气压相加,在设备内形成较大的应力,因此主风机设计时不仅考虑工作应力,同时也要考虑热应力问题,按设计参数使用一般不会出故障。但某炼油厂生产发展很快,原主风机参数明显不足,便将二台主风机串接使用,以提高参数。这样一来,第二级主风机不仅风压提高而且温度升高,温差变大,导致主风机上盖开裂。主风机为蝎壳形上盖,形状如盆,盆口为一圈带孔法兰,口朝下用螺栓与下部装置固定,中间有密封垫圈。上盖上有三道加强筋以提高强度、刚度,加强筋高度约100mm、厚30mm。由于加强筋的散热作用,在串接使用后其温度与上盖温差加大,上盖各处温差也较大。热应力与工作应力合成后最大应力出现,因此在开机起动不久,该处产生长100mm左右的裂纹,共6条,在圆周上均布。但并未影响正常运转,也没有再产生新的裂纹。这是因为开裂释放了热应力,裂纹间隙随热应力变大而张开,热应力不再变大。但是裂纹尖端有应力集中,而灰铸铁片状石墨尖端效应为裂纹的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厂方担心会迅速扩展,曾请求权威学者进行断裂力学分析计算未获结果,因而转为焊接修复。主风机上盖下部为圆筒状,直径约3m、厚度28mm,整机由日本进口,材质为灰铸铁,牌号不详,从裂纹断面形貌、石墨含量特别多及熔合性差可以判断是低强度灰铸铁,低于HT150。由于串接运行,其参数已略超过临界状态,这是损坏的原因,即使焊接修复到开裂前的状态,运行时必然还会损坏,而其结构、形状、材料、运行情况都很难进行加固。所以裂纹虽小,焊接修复的难度却很大。但又不得不修,否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报请石油部批准决定焊接修复,规定焊修人员和限期完成时间。焊接工艺方案的制订仍以提高焊接接头强度为主要出发点,开x形坡口,交错二排栽M8丝,因板较薄,栽丝不宜过深。用镍铁合金焊条焊接,不易熔合时混用少量结506焊条,熔合性不太好。严格按异质焊条电弧冷焊工艺进行,焊接质量尚好。用厚度20mm钢板对主焊缝进行加固。完成后立即进行试运行,单机正常串级,开机后不久加固钢板与母材之间的焊缝崩裂并延伸至母材中约6mm。但主焊缝未开裂,说明焊接工艺方案基本可行,但加固增大了刚度,影响了最大工作应力、热

]

本书特色

[

《焊接技术手册(下)》包括材料焊接加工技术基础、焊接方法与设备、材料焊接、焊接生产过程自动化、焊接结构设计、焊接结构制造、焊接生产质量管理与无损检测、焊接结构服役与再制造等内容。全面系统地反映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是集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焊接专业技术工具书。由史耀武主编,80余位专家教授历时3年编写而成。可供从事制造业和材料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查阅使用,也可以供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目录

第4篇 材料焊接第1章 碳钢的焊接1 常见焊接用碳钢的认识1.1 常见焊接用碳钢及碳钢铸件的成分和性能,1.2 碳钢焊接适用的工艺方法及所用焊接材料的进展2 碳钢焊接用材料2.1 焊条2.2 埋弧焊焊丝和焊剂2.3 CO2气保护焊用焊丝2.4 其他辅料3 碳钢的焊接性4 碳钢的焊接工艺4.1 低碳钢4.2 中碳钢4.3 高碳钢5 碳钢焊接材料牌号对照5.1 焊条5.2 焊丝5.3 焊剂第2章 铸铁的焊接1 铸铁2 铸铁的焊接性2.1 焊接接头分区、成分组织及性能2.2 焊接裂纹3 铸铁焊接工艺、方法及材料3.1 铸铁型焊缝焊接工艺、方法3.2 非铸铁型焊缝的电弧冷焊3.3 铸铁焊接材料4 灰铸铁的焊接4.1 灰铸铁的电弧焊4.2 灰铸铁的气焊4.3 灰铸铁的火焰钎焊4.4 灰铸铁的火焰粉末喷焊5 球墨铸铁的焊接5.1 球墨铸铁焊接性5.2 球墨铸铁的电弧焊6 蠕墨铸铁的焊接7 可锻铸铁的焊接8 白臼铸铁的焊补第3章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1 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2 管线钢的焊接2.1 管线钢的发展2.2 管线钢的焊接性2.3 管线钢的焊接工艺3 400MPa级超细晶粒钢的焊接3.1 超细晶粒钢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3.2 400MPa级超细晶粒钢板的电弧焊接3.3 400MPa级超细晶粒钢板的激光焊接3.4 400MPa级超细晶粒碳素钢筋的焊接4 800MPo级超细晶粒钢的焊接性4.1 弛豫热处理(RPC)超细组织钢的成分及组织特征4.2 800MPa级新一代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变化规律4.3 鞍钢20mm厚RPC钢板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4.4 RPC超细组织低合金钢的激光焊接研究5 船舶用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第4章 耐热钢的焊接1 概述1.1 耐热钢的种类1.2 耐热钢的应用范围1.3 对耐热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基本要求2 低合金耐热钢的焊接2.1 低合金耐热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状态2.2 低合金耐热钢的焊接特点2.3 低合金耐热钢的焊接工艺2.4 低合金耐热钢接头性能的控制2.5 低合金耐热钢焊接实例3 中合金耐热钢的焊接3.1 中合金耐热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3.2 中合金耐热钢的焊接特性3.3 中合金耐热钢的焊接工艺3.4 中合金耐热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3.5 中合金耐热钢焊接实例4 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4.1 高合金耐热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4.2 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特性4.3 高合金耐热钢的焊接工艺4.4 高合金耐热钢接头的性能4.5 高合金耐热钢焊接实例第5章 不锈钢的焊接1 不锈钢的分类及其特性1.1 不锈钢的分类1.2 不锈钢的化学成分1.3 不锈钢的力学性能1.4 不锈钢的物理性能1.5 不锈钢的耐蚀性能1.6 不锈钢的耐热性能1.7 不锈钢的组织2 不锈钢的焊接性2.1 焊接接头的耐蚀性2.2 焊接接头的热裂纹2.3 焊接接头的冷裂纹2.4 焊接接头的脆化3 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3.1 不锈钢的焊接方法3.2 不锈钢的焊接材料4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4.1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的主要问题4.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4.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实例5 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5.1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的主要问题5.2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5.3 马氏体不锈钢焊接实例6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6.1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时的主要问题6.2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特点7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韵焊接7.1 双相不锈钢的特点及接性分析7.2 Cr18型双相不锈钢的焊接要点7.3 Ca25型双相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7.4 双相不锈钢焊接实例8 时效不锈钢的焊接8.1 时效不锈钢的类型8.2 时效半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要点8.3 时效马氏体不锈钢焊接要点8.4 时效奥氏体不锈钢焊接要点第6章 高温合金的焊接1 概述1.1 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应用概况1.2 高温合金的强化方法及合金元素的作相1.3 高温合金的牌号和化学成分1.4 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2 高温合金的焊接性2.1 高温合金焊接接头的裂纹敏感性2.2 焊接接头组织的不均匀性2.3 焊接接头的等强性3 高温合金的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3.1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3.2 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4 高温合金的高能束焊接4.1 等离子弧焊4.2 电子束焊4.3 激光焊5 高温合金的电阻焊5.1 电阻点焊5.2 电阻缝焊5.3 闪光焊6 摩擦焊6.1 焊接特点6.2 接头设计6.3 焊前准备6.4 焊接工艺6.5 接头缺陷及防止6.6 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7 高温合金的钎焊和扩散焊7.1 钎焊7.2 大间隙钎焊7.3 固相扩散焊7.4 过渡液相扩散焊第7章 铝、镁及其合金的焊接1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1.1 铝及铝合金概述1.2 铝及铝合金的熔焊1.3 铝及铝合金的钎焊1.4 铝及铝合金的固相焊接1.5 铝及铝合金的电阻焊2 镁及镁合金的焊接2.1 镁及镁合金概述2.2 镁及镁合金的熔焊2.3 镁及镁合金的电阻焊2.4 镁及镁合金的钎焊2.5 镁及镁合金的搅拌摩擦焊2.6 镁及镁合金的螺柱焊2.7 镁及镁合金焊接技术安全第8章 钛及其合金的焊接1 概述2 钛合金的分类2.1 工业纯钛2.2 和近α钛合金2.3 α+β钛合金2.4 β钛合金3 钛及其合金的焊接性3.1 间隙元素沾污引起脆化3.2 焊接相变引起的性能变化3.3 裂纹3.4 气孔3.5 相对焊接性4 焊接材料和工艺4.1 焊接材料4.2 焊前清理4.3 焊接或钎焊中的保护4.4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4.5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4.6 等离子弧焊4.7 真空电子束焊4.8 激光焊4.9 摩擦焊4.10 电阻焊4.11 闪光焊4.12 高频焊4.13 扩散焊和扩散钎焊4.14 钎焊5 焊缝缺陷及补焊工艺5.1 焊缝缺陷5.2 补焊工艺6 焊后热处理6.1 退火6.2 淬火时效处理6.3 时效处理6.4 热处理制度的选取7 钛及钛合金的焊接实例7.1 压力容器的焊接7.2 管材对接7.3 30万吨合成氨设备用工业纯钛焊接7.4 整流器叶片钎焊第9章 铜及其合金的焊接1 铜及铜合金的焊接性2 铜及铜合金的熔焊方法2.1 熔焊方法的选择2.2 熔焊用材料2.3 熔焊工艺注意事项3 铜及铜合金的钎焊3.1 铜及铜合金的硬钎焊3.2 铜及铜合金的软钎焊第10章 难熔合金的焊接1 钨的焊接1.1 钨的焊接性1.2 钨的焊接方法2 钼的焊接2.1 钼的焊接性2.2 钼的焊接方法3 钒、铌、钽及其合金的焊接3.1 钒、铌、钽及其合金的焊接性3.2 钒、铌、钽及其合金的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3.3 钒、铌、钽及其合金的电子束焊3.4 钒、铌、钽及其合金的其他焊接方法简述第11章 稀贵有色金属的焊接1 稀贵有色金属的特点2 稀贵有色金属的焊接性3 银及其合金的焊接3.1 银及其合金的熔化焊3.2 银及其合金的压力焊3.3 银及其合金的钎焊4 金及其合金的焊接4.1 金及其合金的熔焊4.2 金及其合金的压焊4.3 金及其合金的钎焊5 铂及其合金的焊接5.1 铂及其合金的熔焊5.2 铂及其合金的压焊5.3 铂及其合金的钎焊第12章 异种金属焊接1 概述1.1 异种金属焊接性特点1.2 异种金属焊接的冶金问题1.3 异种金属焊接工艺特点2 异种钢焊接2.1 异种钢焊接的应用及其分类2.2 同类型组织的异种钢焊接2.3 不同类型组织的异种钢焊接3 钢与有色金属焊接3.1 钢与铜及其合金的焊接3.2 钢与镍及其合金的焊接3.3 钢与铝及其合金的焊接3.4 钢与钛及其合金的焊接3.5 钢与难熔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4 异种有色金属焊接4.1 铝与其他有色金属的焊接4.2 铜与其他有色金属的焊接4.3 异种难熔金属的焊接4.4 难熔金属与其他有色金属的焊接第13章 陶瓷的连接1 工程结构陶瓷的种类、性能及应用1.1 概述1.2 工程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用途2 陶瓷材料的焊接性问题2.1 陶瓷材料焊接的一般问题2.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问题3 陶瓷连接的方法3.1 直接钎焊法3.2 陶瓷的固相扩散连接3.3 陶瓷的过渡液相连接3.4 反应成形法连接陶瓷4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4.1 钎焊4.2 无压固相反应连接4.3 微波连接4.4 其他连接方法第14章 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1 金属间化合物的类型和特征1.1 Ni—A1系金属间化合物1.2 Ti—A1系金属间化合物1.3 Fe-A1系金属间化合物2 Ni—A1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2.1 Ni3A1合金的焊接2.2 NiA1合金的连接3 Ti—A1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3.TiA1合金的连接3.2 TiA1合金的连接4 Fe-A1系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第15章 复合材料的连接方法1 复合材料的分类及特点1.1 复合材料的分类1.2 复合材料的特点1.3 复合材料的应用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接2.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2.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接3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连接3.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连接特性3.2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连接4 C/C复合材料的连接5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第16章 塑料的焊接1 概述2 塑料焊接的特点3 塑料焊接方法3.1 热气焊3.2 热工具焊3.3 挤塑焊3.4 超声波焊3.5 摩擦焊3.6 振动焊3.7 高频电焊3.8 激光焊3.9 焊接方法选择4 塑料焊接质量检验4.1 塑料焊接缺陷的检测4.2 塑料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测试5 塑料焊接的应用5.1 塑料管道5.2 塑料容器5.3 塑料衬里5.4 其他应用第17章 金属材料的堆焊1 概述1.1 堆焊及其类型1.2 堆焊在生产中的应用1.3 堆焊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2 金属材料堆焊2.1 堆焊工艺方法2.2 堆焊材料的形状2.3 堆焊金属的使用性能2.4 堆焊合金的分类2.5 铁基堆焊合金2.6 其他堆焊合金2.7 堆焊合金的选择参考文献第5篇 焊接生产过程自动化第1章 焊接生产自动化现状与发展1 现代焊接自动化技术与装备的主要特点与我国发展概况2 焊接自动化弧焊设备分类2.1 专用型自动弧焊设备2.2 焊接机器人3 典型产品的自动化焊接技术3.1 天然气管道的自动化焊接技术3.2 储罐自动化焊接技术3.3 船舶焊接自动化技术3.4 机器人焊接集箱管接头技术4 焊接生产自动化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4.1 发展方向4.2 进一步发展焊接自动化的关键技术第2章 焊接过程信息检测技术1 概论2 焊接过程的信息及传感方法2.1 弧焊过程信息的传感2.2 电阻焊信息的传感2.3 激光焊接的信息传感2.4 电子束焊接的信息传感2.5 摩擦焊的信息传感2.6 钎焊过程的信息传感3 焊接过程信息的处理与分析3.1 焊接过程传感信息的判读3.2 工业化的焊接质量监测系统第3章 焊接过程质量自动控制技术1 焊缝自动跟踪技术1.1 传统附加式传感器及其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1.2 视觉传感器及其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1.3 电弧传感器及其在焊缝跟踪中的应用1.4 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2 焊缝成形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2.1 焊接熔滴控制技术研究进展2.2 焊接熔池几何形状检测与控制2.3 焊接过程热输入控制2.4 熔深检测与控制2.5 焊接过程综合性能评价专家系统3 焊接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简介3.1 焊接缺陷的超声波自动检测技术3.2 焊接缺陷的x射线自动探伤技术第4章 焊接生产自动化设备设计要点与实例分析1 焊接自动化设备设计步骤与设计要点2 自动化焊接设备整机设计实例2.1 球罐全位置焊接机器人设计2.2 汽车后桥壳自动焊设备设计2.3 全位置自动焊机构设计3 自动焊接设备的改造设计实例3.1 大直径钢薄壁长简体自动焊装置设计3.2 抽油机驴头圆弧焊专机设计3.3 罐体新型探臂焊车研制4 自动焊设备微机控制系统设计实例4.1 弧焊设备通用一元化调节微机系统设计4.2 翅片管自动焊机微机控制系统设计4.3 螺旋焊缝自动跟踪系统设计第5章 焊接机器人及其工程应用1 焊接机器人产品分类及性能特点2 焊接机器人系统配置2.1 焊接机器人2.2 弧焊机器人系统焊接装置2.3 点焊机器人系统焊接装置2.4 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外围设备3 焊接机器人路径规划3.1 焊接机器人无碰路径规划3.2 焊接机器人路径自主规划4 焊接柔性制造单元(WFMC)和焊接柔性制造系统(WFMS)4.1 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定义及特性4.2 焊接柔性制造单元(WFMC)4.3 焊接柔性制造系统(WFMC)5 焊接机器人工程应用及其若干举例5.1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一般设计原则5.2 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的设计原则5.3 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举例5.4 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举例参考文献第6篇 焊接结构设计第1章 焊接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方法1 焊接结构的特点2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2.1 设计的基本要求2.2 设计的基本原则3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3.1 许用应力设计法3.2 可靠性设计法3.3 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和强度设计值第2章 焊接结构设计基础1 材料的选择2 结构形状的选定与设计2.1 静载条件下的结构设计2.2 动载条件下的结构设计3 考虑可达性的结构设计3.1 焊接的可达性3.2 焊缝质量检验的可达性4 焊接结构设计中的细部处理4.1 考虑受力合理的细部设计4:2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的结构细部处理4.3 焊接结构中肋板设计的细节处理4.4 防止层状撕裂的结构措施第3章 焊接接头的设计1 概述1.1 弧焊接头的基本类型1.2 弧焊接头的组成1.3 弧焊接头的基本特点2 常用焊接接头的工作特性2.1 对接接头2.2 搭接接头2.3 T形接头和十字接头2.4 角接接头

封面

焊接技术手册-下

书名:焊接技术手册-下

作者:史耀武主编

页数:1148 页

定价:¥22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122053183

PDF电子书大小:12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