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二版

本书特色

[

  “科技强安,管理固安,文化兴安”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体系。本书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学科内容。

  本书面向我国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公共安全等应用领域,为厂矿企业安全生产专业机构的安全工程管理和事故预防、生产技术部门的安全设计、各级政府的安全监察和综合管理、各产业部门的行业安全管理和服务、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部门的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公共服务和经营部门进行安全事故防范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书按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工业行业专业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为主线,构建六个大篇、三十七章的安全工程技术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职业健康、行业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包括安全原理、事故预测、安全人机工程、系统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机械安全、起重与搬运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焊接安全、防火防爆、电气安全、噪声控制、工厂防尘、工业防毒、辐射安全等内容。工业行业专业体系包括煤矿、冶金、建筑、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公共安全体系包括道路交通安全、铁路运输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公共场所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

  本书可作为各类安全工程师、政府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工程技术相关的专业人员工作指导用书,也可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专业设计指导和学习参考。同时,可为各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参谋和向导。

]

目录

绪论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0.1国际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0.1.1美国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0.1.2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0.1.3日本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0.2我国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0.2.1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发展历程0.2.2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0.2.3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0.2.4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范围0.2.5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篇 安全工程技术理论1安全科学学科基础及理论1.1古代的安全防灾1.1.1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1.1.2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1.1.3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与发展1.2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2.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2.2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2.3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1.2.420世纪安全生产拾萃1.2.5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成1.3安全科学基本理论的发展1.3.1事故学理论1.3.2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1.3.3安全科学原理1.4安全哲学理论1.4.1基于科学理论认识安全哲学1.4.2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1.4.3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1.4.4人类安全哲学思想1.5安全系统科学理论1.5.1安全系统论理论1.5.2安全信息论原理1.5.3安全控制论原理1.5.4安全协调学原理参考文献2安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理论2.1安全的基本特性2.1.1重要术语及概念2.1.2安全特性分析2.2安全科学基本理论2.2.1人本原理2.2.2弹性原理2.2.3预防原理2.2.4强制原理2.3安全指标体系理论2.3.1安全定量的基础2.3.2安全生产发展指标体系2.3.3事故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2.4安全生产指数理论2.4.1安全生产指数概念及意义2.4.2安全生产指数的设计思路及原则2.4.3安全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型2.4.4事故当量指数的设计2.4.5事故当量综合指数的应用2.5风险定量理论2.5.1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2.5.2风险的概念2.5.3风险的数学表达2.5.4风险的数理分析2.5.5风险度的确定参考文献3事故分析、预测与预防理论3.1生产安全事故分类研究3.1.1基本概念及定义3.1.2事故类型及等级3.1.3事故原因分类3.1.4致伤类型分类3.1.5事故损失工作日计算3.1.6事故伤害性质分类3.1.7事故伤害部位分类3.1.8事故致因物分类3.2事故致因理论3.2.1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3.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3.2.3系统安全工程理论3.2.4事故频发倾向论3.2.5事故遭遇倾向论3.2.6多米诺骨牌理论3.2.7轨迹交叉论3.2.8管理失误论3.2.9事故因果连锁理论3.2.10能量转移理论3.2.11瑟利人因系统理论方法3.2.12事故原因树3.2.13变化?彩?误连锁理论3.2.14扰动理论3.2.15作用?脖浠?与作用连锁理论3.3事故预测原理3.3.1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3.3.2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3.3.3直观预测法3.3.4时间序列预测法3.3.5回归预测法3.3.6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3.3.7微观事故状态预测3.3.8灰色预测模型3.3.9趋势外推预测3.3.10专家系统预测法3.3.11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3.4事故预防原理3.4.1事故可预防性理论3.4.2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3.4.3人为事故的预防3.4.4设备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3.4.5环境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3.4.6时间因素导致事故的预防参考文献4安全人机工程学4.1人机工程学概论4.1.1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4.1.2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4.2人机系统4.2.1人机关系4.2.2人机功能分配4.2.3人机系统分析4.3人体测量与数值应用4.3.1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4.3.2常用人体测量数据4.3.3人体主要参数计算4.3.4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4.4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4.4.1人的生理特性4.4.2人的生物力学4.4.3人的心理特征4.5人机界面4.5.1显示装置4.5.2控制装置4.5.3工具类人机界面4.6作业空间4.6.1作业域4.6.2作业空间分析4.6.3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4.7作业环境4.7.1温度环境4.7.2振动环境4.7.3噪声环境4.7.4光环境4.8色彩调节4.8.1色彩的基本概念4.8.2色彩对人的影响4.8.3作业环境的色彩调节与应用参考文献5系统安全工程5.1系统安全工程概论5.1.1基本概念5.1.2内容5.1.3发展和现状5.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5.2.1关系比较密切的分析方法5.2.2共同点比较多的分析方法5.2.3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5.2.4选用分析方法的原则5.3危险性预先分析5.3.1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5.3.2危险性辨识5.3.3危险性控制5.3.4危险性预先分析实例5.4安全检查表5.4.1安全检查表的定义5.4.2安全检查表的作用5.4.3安全检查表的优点5.4.4安全检查表的类型5.4.5安全检查表的编制5.4.6安全检查表实例5.5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5.5.1故障的基本概念5.5.2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分析步骤5.5.3致命度分析5.5.4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实例5.6故障树分析法5.6.1基本概念5.6.2故障树分析方法的步骤5.6.3故障树的符号及其意义5.6.4故障树的编制方法5.6.5故障树定性分析5.6.6故障树定量分析5.7事件树分析法5.7.1事件树分析的依据和在可靠性工程中的应用5.7.2事件树分析方法及应用5.8因果分析5.8.1因果图5.8.2分析与评价5.9可操作性研究5.9.1基本原理5.9.2分析步骤5.9.3应用实例参考文献6危害辨识与安全评价6.1危险危害辨识6.1.1术语与定义6.1.2危害产生原因与分类6.1.3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6.1.4危害辨识方法6.1.5危害辨识过程6.2安全评价概述6.2.1安全评价的定义和标准6.2.2安全评价的原理6.2.3安全评价的程序6.2.4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6.3概率评价法6.3.1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6.3.2元件的连接及系统故障(事故)概率计算6.3.3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6.4指数评价法6.4.1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6.4.2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6.5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6.6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6.7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6.7.1泄漏6.7.2扩散6.7.3爆炸6.7.4中毒6.8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6.8.1设备安全评价要点6.8.2操作运转6.8.3环境6.8.4维护检修6.9安全管理评价6.9.1安全管理评价内容6.9.2评价方法6.10安全综合评价法6.10.1评价模式6.10.2评价标准6.10.3lec评价法6.10.4mes评价法6.10.5mls评价法6.11作业场所的评价方法6.1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方法6.11.2粉尘作业危害场所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方法6.11.3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方法6.11.4高温(低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方法6.12安全评价方法实例6.12.1传爆药安全性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6.12.2国营某厂的活性炭生产线安全评估6.13安全决策6.13.1安全决策过程与决策要素6.13.2定性属性的量化6.13.3安全决策方法参考文献 第二篇 安 全 管 理7安全管理科学理论7.1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7.1.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7.1.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7.1.3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7.2安全教育学理论7.2.1一般教育原理与安全教育学基础7.2.2安全教育的目的7.2.3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则7.2.4安全教育模式及技术7.2.5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7.2.6安全工程学历教育7.2.7英国的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等级考试制度7.3安全经济学原理7.3.1安全经济学概述7.3.2安全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7.3.3事故损失分析原理7.3.4安全投资的理论分析7.3.5安全效益分析原理7.4安全文化建设理论7.4.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7.4.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7.4.3安全文化的学科体系7.4.4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及作用7.4.5安全文化建设7.5安全行为科学7.5.1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7.5.2人的行为模式7.5.3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7.5.4事故心理指数分析7.5.5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7.5.6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参考文献8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8.1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与作用8.1.1安全生产法规的概念8.1.2安全生产法规的特征8.1.3安全生产法规的本质8.1.4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8.1.5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8.2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8.2.1我国安全生产法律基本体系8.2.2安全技术法规8.2.3职业健康法规8.2.4安全管理法规8.3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8.3.1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与体系8.3.2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8.3.3安全生产国家标准颁布状况8.4我国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8.4.1《宪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8.4.2《刑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8.4.3《民法》的相关规定8.4.4《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8.4.5《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8.4.6《矿山安全法》的重要内容8.4.7《消防法》的重要内容8.4.8《民法通则》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8.4.9《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8.4.10《乡镇企业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8.4.11《经济合同法》中与安全生产相关条款8.4.1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有关安全生产条文8.4.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8.4.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8.4.15《工伤保险条例》8.4.1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8.4.17《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8.5国际主要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8.5.1国际公约综述8.5.2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8.5.3ilo《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8.5.4ilo《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8.5.5ilo《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参考文献9安全管理模式与体系9.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9.1.1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机制9.1.2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9.1.3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立9.2企业安全管理模式9.2.1对象化的安全管理模式9.2.2程序化的安全管理模式9.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9.3.1oshms的管理理论基础9.3.2ohsms的管理要素9.3.3企业建立oshms9.3.4oshms的审核与认证9.4hse管理体系9.4.1hse管理体系的概念9.4.2hse管理体系的内容9.4.3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9.4.4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9.5安全标准化9.5.1安全标准化的涵义9.5.2安全标准化的作用9.5.3安全标准化的实施9.5.4典型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解析参考文献10安全管理技术10.1安全管理技术10.1.1安全管理的行政手段10.1.2安全管理的法制手段10.1.3安全科学管理方法10.1.4安全管理的经济手段10.1.5安全管理的文化手段10.2人因安全管理10.3物因及危险源安全管理10.3.1生产设备安全管理10.3.2现场“隐患”管理10.3.3危险源管理10.3.4消防安全管理10.3.5交通安全管理10.3.6现场安全管理方法10.4环境因素安全管理10.5事故管理10.5.1事故分类10.5.2事故调查处理10.5.3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10.5.4事故报告编制10.5.5事故防范措施10.6事故应急救援10.6.1事故应急救援基础10.6.2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10.6.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评审10.7企业安全管理诊断技术10.7.1诊断工具设计10.7.2诊断标准设定10.7.3诊断方法10.7.4诊断分析方法10.8企业风险管理技术10.8.1风险管理的基本范畴10.8.2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10.8.3风险管理规划10.8.4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10.8.5风险控制技术参考文献1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1.1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与机制11.1.1基本概念11.1.2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发展11.1.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11.1.4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11.1.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11.1.6推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的作用11.2安全生产监督理论与技术11.2.1安全生产监督(察)机关的主要职责11.2.2安全生产监督(察)机构的权力11.2.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11.2.4安全生产监督程序11.2.5建立安全监管员队伍11.2.6安全监察员的职权11.2.7发挥技术检测检验的作用11.3安全生产综合监管11.3.1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职权范围11.3.2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11.3.3安全生产一般监察11.3.4安全生产专门监察11.3.5事故监察1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11.4.1国家监督管理的特种设备范畴11.4.2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内容11.4.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1.4.4特种设备行政许可11.5矿山安全监察11.5.1矿山安全监察的作用11.5.2煤矿安全监察体制11.5.3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性质和职能11.5.4矿山安全监察的一般内容11.5.5英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11.6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监督11.7工会与社会安全监督11.7.1群众监督作用11.7.2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11.7.3群众安全监督的10条渠道参考文献12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借鉴12.1国际劳工组织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2.1.1国际劳工组织及目标12.1.2国际劳工组织的任务及特点12.1.3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国际监察12.1.4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12.2德国的安全管理经验12.2.1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展12.2.2建立综合的管理体系12.2.3强化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12.2.4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系统负责人的职责12.2.5发挥劳动安全专家的作用12.2.6重视未来发展研究12.3日本安全生产管理经验12.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集中、统一、高效12.3.2法规完善,注重服务12.3.3工伤保险与安全监督管理有机结合12.3.4充分发挥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单位和社团中介机构的作用12.3.5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12.3.6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特点12.4国际壳牌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12.4.1管理层对安全事项做出明确承诺12.4.2明确、细致、完善的安全政策12.4.3明确各级管理层的安全责任12.4.4设置精明能干的安全顾问12.4.5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标准12.4.6严格衡量安全绩效12.4.7实际可行的安全目标及目的12.4.8对安全水平及行为进行审查12.4.9有效的安全训练12.4.10强化伤亡意外和事故调查及跟进工作12.4.11有效的管理运行及沟通12.5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12.5.1对安全的认识12.5.2杜邦的安全哲学12.5.3杜邦公司的安全目标12.5.4杜邦的安全信仰12.5.5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原则12.5.6明确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理念12.5.7安全人人(层层)有责12.5.8杜邦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12.6摩托罗拉公司的hse管理模式12.6.1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12.6.2摩托罗拉hse管理体系要求12.7美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12.7.1强化法规12.7.2改进装备12.7.3发展软科学12.8香港特区安全管理经验12.8.1特区政府高度的重视12.8.2强调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承诺12.8.3推行全社会的职业安全约章12.8.4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12.8.5香港的十四项安全管理元素12.8.6香港推进十四项管理主要元素应用于工业经营以外的组织12.9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2.9.1提高对安全的认识12.9.2重视职业安全卫生策略与原则12.9.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生产管理结合,强调员工参与12.9.4把职业安全卫生事业变成企业的基本管理目标参考文献13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例13.1安全管理模式实例13.2安全管理系统工程设计实例13.3企业安全管理评估标准范例13.4企业安全方针实例13.5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及方法实例13.5.1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的hse管理体系13.5.2广州钢铁公司“危险预知活动”经验13.6企业风险预警管理实例13.6.1石油催化裂化系统风险预警管理应用13.6.2首都机场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实例13.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例13.7.1石油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实例13.7.2煤矿采支工“三法三卡”范例13.7.3彩虹集团安全文化建设实例13.7.4攀钢安全文化建设实例13.8行为科学管理实例13.8.1安全环境对工作心理的作用13.8.2美国公司推行的“自我管理”13.8.3用行为科学分析事故行为的实例参考文献 第三篇 职 业 安 全14机械安全14.1机械设备通用安全技术14.1.1机器设备设计的基本安全要求14.1.2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14.1.3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环境要求14.2铸造设备安全14.2.1铸造方法分类14.2.2砂铸造型安全技术14.2.3特种铸造安全技术14.3锻造设备安全14.3.1自由锻造安全技术14.3.2模型锻造安全技术14.4冲压机械安全14.4.1冲压机主要参数与防护装置的关系14.4.2安全防护装置和操作器具14.4.3新型离合器和制动器14.4.4自动化和机械手送取料坯14.5热处理设备安全14.5.1热处理设备的分类14.5.2盐浴炉安全技术14.5.3箱式电阻炉安全技术14.5.4高频机安全技术14.5.5淬火槽安全技术14.6木工机械安全14.6.1常见的木材加工事故14.6.2圆锯机安全防护装置14.6.3带锯机安全防护装置14.6.4平刨机安全防护装置14.6.5木工铣床安全防护装置14.6.6木工砂光机安全防护装置14.6.7木材加工安全操作和环境要求14.7金属切削机床安全14.7.1金属冷加工车间防止工伤事故的方法14.7.2保险装置和互锁机构参考文献15起重与搬运安全15.1起重机工作类型及工作级别15.1.1起重机工作类型15.1.2起重机工作级别划分15.2易损零部件的安全检验15.2.1钢丝绳15.2.2吊钩15.2.3滑轮组与卷筒15.2.4齿轮与齿形联轴器15.2.5制动器15.2.6车轮与轨道15.2.7电气元件15.2.8液压元件15.3安全装置15.3.1上升或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15.3.2行程限位器15.3.3缓冲器15.3.4夹轨器15.3.5超载限制器15.3.6力矩限制器15.4起重机的稳定性与安全15.4.1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与安全15.4.2门座起重机的稳定性15.5起重机械安全15.5.1轻小型起重设备安全15.5.2桥架型起重机的机构安全性15.5.3起重机啃道原因及防止方法15.5.4桥架型起重机负荷及金属结构的安全检查15.5.5司机室的安全要求15.5.6汽车式与轮胎式起重机的操作安全15.5.7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15.5.8港口起重机作业安全15.6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15.6.1起重机械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15.6.2起重机械的安装、检验与维修15.7人力搬运安全15.7.1人力搬运极限负荷15.7.2“扛、抬、搭、落”安全要点参考文献16压力容器与锅炉安全16.1压力容器及其分类16.1.1压力容器16.1.2压力容器的主要技术参数16.1.3压力容器的分类16.2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及其原因16.2.1延性破裂16.2.2脆性破裂16.2.3疲劳破裂16.2.4应力腐蚀破裂16.2.5压力冲击破裂16.2.6蠕变破裂16.2.7腐蚀疲劳破裂16.3压力容器的安全泄压装置16.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16.4.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16.4.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内容16.4.3压力容器中的常见缺陷16.4.4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16.4.5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16.5气瓶的充装与检验技术16.5.1气瓶的充装16.5.2气瓶的定期技术检验16.5.3气瓶的使用管理16.5.4气瓶事故的处理16.6锅炉安全及锅炉水循环16.6.1锅炉的组成16.6.2锅炉的分类16.6.3锅炉安全16.6.4锅炉水循环16.7锅炉受热与安全16.7.1热胀冷缩与锅炉安全16.7.2锅炉用燃料及其燃烧16.7.3锅炉热效率及其热损失16.8锅炉安全装置16.8.1压力表16.8.2水位表16.8.3安全阀16.8.4锅炉上的其他安全装置16.9锅炉安全运行管理16.9.1锅炉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16.9.2锅炉的点火与并炉16.9.3锅炉运行的管理与维护16.9.4锅炉停炉与保养16.10锅炉事故与故障16.10.1锅内缺水16.10.2锅炉满水16.10.3炉管事故16.10.4汽水共腾16.10.5锅炉超压16.10.6炉膛爆炸16.10.7二次燃烧16.10.8蠕变断裂16.10.9水击16.10.10空气预热器损坏16.10.11省煤器损坏16.10.12过热器损坏16.10.13锅炉结焦16.10.14炉墙损坏16.10.15锅炉熄火16.10.16热水锅炉锅内汽化16.11锅炉水质处理16.11.1锅炉的水质指标16.11.2锅内水处理16.11.3锅外水处理16.11.4锅炉用水的除氧16.11.5自来水作为锅炉补给水时的除氯16.11.6锅炉水垢的清除方法16.12锅炉检验16.12.1锅炉检验的方法16.12.2锅炉检验的内容16.12.3锅炉的水压试验参考文献17焊接安全17.1气焊与气割安全17.1.1电石安全17.1.2常用气体安全使用要求17.1.3乙炔发生器安全要求17.1.4常用气瓶安全17.1.5焊炬和割炬使用安全17.1.6胶管和管道安全17.2电焊安全17.2.1电焊安全特点17.2.2电焊安全措施17.3特殊环境焊接安全技术17.3.1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17.3.2高处焊接作业安全17.3.3燃料容器检修焊补17.4焊接有害因素与防护17.4.1焊接有害因素及对人体的危害17.4.2卫生有害因素的防护17.5焊接安全管理17.5.1焊接设施安全管理17.5.2焊接安全组织管理参考文献18防火与防爆工程18.1燃烧理论18.1.1燃烧素学说18.1.2氧学说18.1.3燃烧分子碰撞理论18.1.4活化能理论18.1.5过氧化物理论18.1.6链式反应理论18.2燃烧的类型18.2.1闪燃与闪点18.2.2自燃点18.2.3热爆炸理论18.2.4着火点18.2.5燃烧条件三要素18.2.6燃烧产物18.3爆炸及破坏作用18.3.1爆炸现象及其分类18.3.2分解爆炸18.3.3爆炸反应历程18.3.4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18.3.5爆炸事故的预防18.4燃烧与爆轰18.4.1爆轰的定义18.4.2燃烧与爆轰的异同18.5爆炸极限18.5.1爆炸极限的定义18.5.2爆炸极限的计算18.5.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18.5.4粉尘爆炸的特点18.5.5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与气体的内能计算爆炸温度18.5.6爆炸压力的计算18.6危险物品分类18.7火灾与爆炸过程和预防基本原则18.7.1火灾产生的原因18.7.2火灾事故的特点18.7.3火灾的预防18.7.4爆炸发展过程与预防特点18.8工业建筑防火与防爆18.8.1工业火灾和爆炸的类型及特点18.8.2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8.9电气线路的防火18.9.1电气线路的火灾危险性18.9.2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18.9.3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火灾危险性18.9.4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防火措施18.9.5电缆的火灾危险性18.9.6电缆的防火措施18.10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8.10.1火灾危险性18.10.2预防措施18.11引起火灾的火源18.11.1直接火源18.11.2间接火源18.12主要危险场所的防火与防爆18.12.1油库18.12.2电石库18.12.3乙炔站18.12.4气瓶储运仓库的防火18.12.5焊接过程中的防火参考文献19电气安全19.1电气事故的类型19.1.1电击19.1.2电伤19.1.3静电危害事故19.1.4雷电灾害事故19.1.5射频电磁场危害19.1.6人体触电伤害因素19.2直接接触电击防护19.2.1绝缘19.2.2屏护和间距19.3间接接触电击防护19.3.1接地的基本概念19.3.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19.4绝缘19.4.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19.4.2安全电压19.5电气设备安全19.5.1用电环境19.5.2用电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19.5.3电动机19.6雷电19.6.1雷电的产生19.6.2雷电的种类19.6.3雷击点的选择19.6.4雷电的主要特点19.6.5雷电的破坏19.6.6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有关因素19.6.7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9.6.8防雷措施19.6.9引下线19.6.10接地装置19.7静电19.7.1静电的起电方式与种类19.7.2物体静电的主要参数19.7.3测量静电的主要仪器设备19.7.4静电的消失19.7.5静电的影响因素19.7.6静电的危害19.7.7防静电措施参考文献 第四篇 职 业 健 康20噪声与振动控制20.1噪声及其量度20.1.1噪声20.1.2噪声的量度20.2噪声的危害、评价和标准20.2.1噪声的危害20.2.2噪声的评价20.2.3噪声的标准20.3噪声测量20.3.1噪声测量仪器20.3.2噪声测量方法20.4吸声20.4.1吸声原理20.4.2吸声材料20.4.3吸声结构20.4.4吸声设计20.5隔声20.5.1隔声原理20.5.2隔声装置20.5.3噪声的个人防护20.6消声器及噪声控制的设计20.6.1消声器20.6.2噪声控制的设计程序20.7振动及其控制20.7.1振动分类及其危害20.7.2振动的识别与评价20.7.3隔振装置参考文献21工厂防尘21.1粉尘危害及粉尘标准21.1.1粉尘的概念和分类21.1.2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1.1.3粉尘爆炸性危害21.2通风除尘21.2.1空气流动理论及通风防尘原理21.2.2局部排风罩设计21.3湿法除尘21.3.1概述21.3.2重力喷雾洗涤器21.3.3旋风式洗涤器21.3.4文丘里洗涤器21.4静电抑尘21.4.1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21.4.2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21.4.3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主要部件21.4.4电除尘器的设计和选择21.5袋式除尘21.5.1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21.5.2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21.5.3常用袋式除尘器的结构21.5.4颗粒层除尘器21.6粉尘测定21.6.1测定粉尘浓度的目的与计量方法21.6.2作业环境粉尘浓度的测定21.6.3作业者个体接触粉尘浓度的测定21.6.4管道粉尘浓度的测定21.6.5粒径分布测定的方法和仪器21.7个人防尘用具21.7.1呼吸器官防护用具的分类与要求21.7.2过滤式呼吸器21.7.3通风式呼吸护具参考文献22工业防毒22.1有害物质与人体健康22.2有毒烟雾的净化设备22.2.1过滤式酸雾净化器22.2.2重力喷雾洗涤器22.2.3文丘里洗涤器22.3工业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法22.3.1吸收净化法22.3.2吸附净化法22.3.3燃烧净化法22.3.4工业废气的其他净化方法22.4工业生产中的防毒对策22.4.1防毒技术措施22.4.2管理教育措施22.4.3工业卫生法规与方针22.4.4工业卫生设施22.4.5通风排毒措施22.5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22.5.1有害物质存在的特点22.5.2采样方案设计原则22.5.3采样方法22.5.4采样仪器22.5.5分析方法参考文献23辐射安全23.1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23.1.1时间防护23.1.2距离防护23.1.3屏蔽防护23.2辐射技术应用的安全23.2.1x线机和加速器23.2.2油田测井23.2.3工业探伤防护23.2.4核电的安全性23.3环境辐射安全23.3.1天然本底照射23.3.2人工放射性核素辐射23.3.3放射性防护监测23.3.4放射性事故处理23.4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23.4.1放射性物质运输基础知识23.4.2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23.4.3运输放射性物质的申报与核准23.4.4安全检查23.5放射性废物的处理23.5.1放射性废物的来源23.5.2放射性废物分类和分级23.5.3放射性废物处理23.5.4放射性废物的暂存和储存参考文献24个体防护24.1概述24.1.1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作用24.1.2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本要求24.1.3个人防护用品分类24.1.4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单位的责任24.2劳动防护用品分类标准24.2.1《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 75―1995)24.2.2头部防护用品24.2.3眼面部防护用品24.2.4呼吸器官防护用品24.2.5手部防护用品24.2.6足部防护用品24.2.7躯干防护用品24.2.8听觉器官防护用品24.2.9劳动护肤剂24.2.10安全带(gb 6095―2009)24.3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标准24.3.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24.3.2《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参考文献 第五篇 行 业 安 全25煤矿安全25.1矿井通风25.1.1概述25.1.2矿井空气流动的基本理论25.1.3井巷通风阻力25.1.4矿井通风动力25.1.5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25.2矿井瓦斯25.2.1瓦斯的生成及物理性质25.2.2煤岩瓦斯赋存状态25.2.3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及预测25.2.4矿井瓦斯等级的鉴定25.2.5瓦斯爆炸与预防25.2.6瓦斯含量检测25.2.7煤与瓦斯突出及其预防25.2.8瓦斯抽放25.3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25.3.1矿尘性质及其危害25.3.2煤尘爆炸25.3.3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25.3.4煤矿尘肺病25.4矿井防、灭火25.4.1概述25.4.2煤炭自燃预测与预报25.4.3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25.4.4火灾时控制风流的措施25.4.5灭火方法25.5矿井水灾防治25.5.1矿井防治水的措施25.5.2井下透水事故的处理25.6顶板安全25.6.1冒顶事故及其危害25.6.2预防冒顶的措施25.6.3冒顶事故的处理25.7爆破安全25.7.1浅眼爆破25.7.2深孔爆破25.8煤矿机械安全25.8.1煤矿提升运输方式25.8.2矿井提升及安全参考文献26冶金安全26.1冶金工厂安全26.1.1冶金工厂伤亡事故分析26.1.2钢铁水喷溅26.1.3冶金工厂煤气安全26.1.4厂内交通运输安全26.1.5炼铁生产安全26.1.6炼钢安全26.1.7废料破碎26.1.8高温作业26.2冶金工厂职业健康26.2.1冶金工厂通风采暖及防尘毒危害26.2.2高温烟气净化26.2.3耐火厂防尘技术26.2.4烧结厂除尘26.2.5焦化厂防尘防毒26.2.6焦化生产职业健康26.2.7炼钢职业健康26.2.8炼铁生产职业健康26.2.9轻金属锻压职业健康26.2.10铝冶炼职业健康26.2.11镁冶炼职业健康26.2.12钼粉末冶金职业健康26.2.13铅冶炼职业健康26.2.14钛冶炼职业健康26.2.15钽、铌粉末冶金职业健康26.2.16铜冶炼职业健康26.2.17有色金属工业职业健康26.3冶金矿山安全26.3.1冶金矿山伤亡事故状况26.3.2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26.3.3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26.3.4金属矿山火灾及中毒26.3.5金属矿山通风技术26.3.6矿山尘害及预防措施26.3.7井下柴油机污染控制26.3.8非铀金属矿山的辐射防护26.3.9金属粉尘致病、致癌作用及控制参考文献27建筑安全27.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7.1.1建筑安全事故类型和原因分析27.1.2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规范27.1.3安全生产检查27.1.4建筑施工安全“三宝”的正确使用27.2土方工程27.2.1土方工程概述27.2.2基坑支护27.2.3基坑排水与降水27.2.4土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27.2.5桩基础施工安全27.2.6基坑工程的监测27.3模板工程27.3.1模板的安装27.3.2模板的拆除27.4脚手架安全27.4.1脚手架的设计安全27.4.2脚手架的材质与规格27.4.3落地式脚手架27.4.4附着升降脚手架27.4.5门式钢管脚手架27.4.6其他特殊脚手架27.4.7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27.5高处作业安全防护27.5.1高处作业定义及其分级27.5.2临边作业安全防护27.5.3洞口作业安全防护27.5.4操作平台安全技术27.5.5悬空作业安全防护27.5.6攀登作业安全设施27.6施工机械27.6.1土方工程施工机械27.6.2桩工机械27.6.3提升设备27.6.4吊装类起重设备27.6.5钢筋加工机械27.6.6混凝土搅拌机27.6.7电焊机27.6.8手持小型电动工具27.7施工用电安全技术27.7.1临时用电管理27.7.2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的接地与接零27.7.3配电箱27.7.4施工照明27.7.5施工用电线路27.7.6漏电保护开关27.7.7触电事故急救方法参考文献28化工安全28.1安全与化工生产28.1.1当前中国化工安全的现状并不乐观28.1.2化工安全的现实对策28.2工艺安全控制28.2.1化学反应安全控制28.2.2物料处理及输送安全控制28.2.3封闭单元安全控制28.2.4温度安全控制28.2.5负压运行安全控制28.2.6防止爆炸28.2.7粉尘爆炸安全控制28.2.8正压安全控制28.2.9低温安全控制28.2.10容量安全控制28.2.11腐蚀工艺安全控制28.2.12泄漏安全控制28.2.13明火加热设备安全控制28.2.14热油换热系统安全控制28.2.15化工设备安全控制28.3防火防爆28.3.1化工生产的火灾爆炸性分析28.3.2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28.3.3控制点火源的措施28.3.4控制工艺参数的措施28.4化工厂腐蚀与防护28.4.1腐蚀28.4.2腐蚀与安全28.4.3腐蚀的分类28.4.4腐蚀机理28.4.5腐蚀类型28.4.6腐蚀防护28.4.7防腐蚀工程28.5防尘防毒28.5.1尘毒物质的分类28.5.2尘毒物质的来源28.5.3尘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28.5.4防止和减少尘毒物质的措施28.5.5中毒急救28.6安全检修28.6.1化工检修的分类28.6.2化工检修的特点28.6.3化工安全检修的一般要求28.6.4化工检修的验收28.6.5化工检修作业的安全技术28.7应急救援28.7.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28.7.2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28.7.3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28.7.4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28.7.5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与基本要求28.7.6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28.7.7应急救援的基本装备28.7.8应急救援预案参考文献29石油工业安全29.1石油物探安全29.1.1关键场所的安全要求29.1.2关键生产环节的安全要求29.1.3现场作业各主要岗位的安全要求29.2石油钻井安全29.2.1钻井施工安全29.2.2钻井井控29.2.3钻遇硫化氢的安全防护29.3石油测井安全29.3.1测井施工29.3.2放射性测井29.3.3测井用爆炸器材的安全管理29.3.4井壁取心与射孔29.4石油井下作业安全29.4.1井下作业施工准备29.4.2井下作业一般施工29.4.3井下作业特殊施工29.4.4大修作业29.4.5试油作业29.5采油安全29.5.1新井交接及采油生产准备29.5.2自喷井采油生产安全29.5.3深井泵采油安全29.5.4潜油电泵采油安全29.5.5低压试井安全29.5.6油田注水生产安全29.6采油集输安全29.6.1采油集输设备29.6.2原油计量29.6.3污水处理站29.6.4油、气、水化验29.6.5采油集输系统29.6.6天然气开采与集输29.7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安全29.7.1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基本安全知识29.7.2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作业安全要求参考文献30电网安全技术30.1输电网建设安全技术30.1.1杆塔基础开挖安全技术30.1.2电网高处作业安全技术30.1.3杆塔组立安全技术30.1.4架线工程30.1.5不停电跨越与停电作业30.1.6施工机械及工器具安全技术30.2电网运行与检修安全技术30.2.1变电设备运行与检修安全30.2.2线路运行与检修30.2.3带电作业参考文献31烟花爆竹安全31.1烟火药生产安全31.1.1烟火药的性能31.1.2烟火药的安全性检测31.1.3烟火药生产安全管理31.2黑火药生产安全31.3引火线安全要求31.3.1引火线的分类31.3.2引火线的技术要求31.3.3引火线的安全制作规程31.3.4引火线的试验方法31.4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31.4.1烟花爆竹定义与分类31.4.2烟花爆竹技术要求31.4.3烟花爆竹安全性检测31.5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要求31.5.1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31.5.2烟花爆竹产品制作安全规程31.5.3烟花爆竹生产设备安全要求31.5.4烟花爆竹装卸、运输、储存要求31.5.5生产人员防护用品要求31.6烟花爆竹企业生产要求31.6.1烟花爆竹生产单位许可制度31.6.2生产条件31.6.3生产环境31.7烟花爆竹安全管理31.7.1烟花爆竹生产安全31.7.2烟花爆竹经营安全31.7.3烟花爆竹运输安全31.7.4烟花爆竹燃放安全参考文献774第六篇公 共 安 全32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32.1道路交通事故概述32.1.1交通事故的定义与分类32.1.2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32.1.3交通肇事的法律责任32.2交通事故的车辆碰撞速度再现32.2.1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32.2.2单车事故的碰撞分析及速度再现方法32.2.3汽车、财、车之间的交通事故车辆速度再现32.2.4汽车、两轮车碰撞的事故速度再现32.2.5汽车碰撞行人的事故32.2.6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速度再现的注意事项32.3交通安全心理32.3.1驾驶员的生理特征32.3.2驾驶员的心理方面32.3.3驾驶员的反应特性32.3.4驾驶员的适应性特征32.3.5驾驶疲劳与交通事故32.3.6饮酒对交通安全的影响32.3.7生病、服药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32.4交通事故调查32.4.1交通事故调查及原则32.4.2交通事故调查的工作内容32.5自行车的交通安全32.5.1自行车交通特点32.5.2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32.5.3自行车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32.6行人交通安全32.6.1行人交通的特点32.6.2行人交通事故的特点及成因32.6.3行人交通事故的预防对策32.7公路交通安全32.7.1公路交通事故的情况32.7.2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及其预防32.7.3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及其预防32.8汽车运输安全管理32.8.1汽车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32.8.2汽车运输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32.9道路交通安全设施32.9.1道路交通标志32.9.2道路交通标线32.9.3物理隔离设施参考文献33铁路运输安全33.1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33.2铁路运输安全及其保障系统33.2.1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33.2.2国外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简介33.2.3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33.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作33.3.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33.3.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手段33.3.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法规依据33.3.4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33.3.5铁路运输设备安全管理33.3.6班组管理33.3.7铁路行车安全监察工作33.4铁路运输安全技术33.4.1基于预防和事故避免的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33.4.2基于维护和维修的安全检测与诊断技术33.4.3铁路行车事故救援技术33.5铁路运输事故处理33.5.1铁路行车事故处理33.5.2铁路客运事故处理33.5.3铁路货运事故处理33.5.4铁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理参考文献34水上交通安全34.1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实施ism规则34.1.1ism规则及其基本要求34.1.2安全管理体系(sms)34.1.3ism规则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34.1.4sms的结构要素34.1.5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34.1.6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发证34.2船舶安全管理34.2.1船舶登记34.2.2船舶检验34.2.3船舶技术证书34.2.4船舶进出港签证34.2.5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34.2.6船舶安全检查34.3船员管理34.3.1适任证书34.3.2船员*低知识要求34.3.3船员培训34.4航海保障34.4.1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34.4.2海洋气象预告34.4.3航海图书资料34.4.4船岸通信联络34.4.5航标34.5船舶交通管理34.5.1船舶交通管理34.5.2船舶交通管理的功能34.5.3交通规则34.5.4船舶定线制的一些术语34.6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34.6.1危险货物34.6.2《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34.6.3《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34.6.4包装固体危险货物分类34.6.5危险货物运输的包装和包装类34.6.6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的标记、标志和标牌34.6.7危险货物运输单证34.6.8危险货物积载与隔离34.7海上搜寻救助34.7.1海上搜寻与救助34.7.2我国的搜救组织和基本政策34.7.3海上搜救区域的划分34.7.4海上遇险的形式34.7.5救助力量的种类34.7.6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34.7.7海上搜寻与救助技术34.8海事调查34.8.1海事34.8.2海事报告制度34.8.3海事调查34.8.4事故链34.8.5多米诺理论34.8.6海事结构说34.8.7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与安全建议34.8.8海事签证34.9国际海事组织34.9.1国际海事组织机构及其工作情况34.9.2国际海事公约的缔结、生效、履行、适用、修改与终止参考文献35民用航空安全35.1民用航空安全35.1.1飞行安全35.1.2航空地面安全35.1.3防止非法干扰35.1.4航空器客舱安全35.1.5危险物品的运输与伤害35.1.6搜寻与救援35.2航空事故35.2.1飞行事故35.2.2航空地面事故35.2.3飞行事故征候35.3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35.3.1人为因素35.3.2航空器及有关设备故障35.3.3飞行环境35.4搜寻救援35.4.1概述35.4.2搜救的准备35.4.3搜寻援救的实施35.5事故调查35.5.1基本要求35.5.2事故调查的组织35.5.3事故信息的通知和报告35.5.4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35.5.5现场调查35.5.6专项试验、验证调查35.5.7事故原因分析35.5.8事故结论35.5.9安全建议35.5.10事故调查报告35.5.11重新调查和补充调查35.5.12事故调查的结尾工作参考文献36公共场所安全36.1公共安全文化36.1.1安全——公共生活永恒的主题36.1.2公共安全观36.1.3公民安全素质36.1.4公民安全意识36.1.5公共安全标志36.1.6公共安全法规36.1.7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36.2公共场所一般安全知识36.2.1公共场所安全知识36.2.2公共场所消防安全36.3饭店(宾馆)、商场安全36.3.1饭店(宾馆)安全36.3.2商场安全36.4公园、游乐园安全36.4.1公园、游乐园的危险性36.4.2娱乐设施的安全措施36.4.3加强公园的安全管理36.5旅游安全36.5.1旅游安全常识36.5.2春游安全常识36.5.3城市乘车安全36.5.4乘船安全36.5.5市区步行安全36.5.6城市骑自行车安全

封面

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二版

书名: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二版

作者:罗云

页数:920

定价:¥198.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22148339

PDF电子书大小:11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