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化学

本书特色

[

《生物电化学》首次从生物电现象及其研究范围、应用现状涉及的电化学基础知识出发,总结了现代生物电化学研究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当代生物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生物电现象与生物传感新技术的原理、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电化学基础、生物电现象及酶、微生物、DNA及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生物环境、氧化还原自组装膜界面电子转移研究、数理基础、技术基础、生物电化学的研究领域、进展与应用。
本书适合于电化学分析工作者阅读,可供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工作者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和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的教材。

]

内容简介

[

1.“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2.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3.本书主编长期从事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4.本书遵循“加强基础,趋向前沿,反映现代,注意交叉”的编写原则,总结了生物电化学研究基础、常用方法及国内外前沿进展。

]

作者简介

[

卢小泉,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余篇,鉴定成果4项。荣获2012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获得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化学会全国青年化学奖、甘肃省杰青、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甘肃省第六届青年成才奖、兰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等,多次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生物电现象11.2生物电化学及其研究范畴41.3生物电化学的应用现状及展望9参考文献10第2章电化学理论基础 2.1电极反应与电极电势122.1.1电极122.1.2电极反应132.1.3电极电势142.1.4液接界电势162.2双电层172.2.1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172.2.2双电层的结构20第1章绪论 1.1生物电现象11.2生物电化学及其研究范畴41.3生物电化学的应用现状及展望9参考文献10第2章电化学理论基础 2.1电极反应与电极电势122.1.1电极122.1.2电极反应132.1.3电极电势142.1.4液接界电势162.2双电层172.2.1电极/溶液界面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172.2.2双电层的结构202.3电化学过程热力学222.3.1Gibbs自由能变与电动势222.3.2可逆电化学过程热力学232.3.3不可逆及准可逆电化学过程热力学252.4电极反应动力学252.4.1动力学基本理论252.4.2电极过程的Butler�睼olmer模型272.4.3标准速率常数和传递系数292.4.4交换电流密度302.4.5多电子步骤机理312.5电极体系中的传质过程322.5.1物质传递的形成322.5.2物质传递普遍方程的推导342.5.3扩散362.6电极过程动力学442.6.1过电势公式442.6.2复杂电极过程47参考文献50第3章电化学技术基础 3.1电化学测量体系组成523.1.1三电极体系523.1.2电解质溶液533.1.3隔膜543.1.4盐桥543.1.5鲁金毛细管553.1.6电解池583.2稳态测量技术613.2.1稳态过程613.2.2恒电流稳态与恒电势稳态测量623.2.3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653.3暂态测量技术673.3.1暂态过程673.3.2控制电流暂态测量技术683.3.3常见的阶跃电流波形693.3.4控制电流技术的应用703.3.5控制电势暂态测量技术723.4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技术753.4.1线性电势扫描过程中相应电流的特点753.4.2电化学极化下的动电势扫描法763.4.3循环伏安法773.4.4薄层伏安法803.4.5大幅度线性电势扫描法的特点与应用803.5脉冲伏安技术813.5.1常规脉冲伏安法823.5.2微分脉冲极谱法833.5.3脉冲极谱的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声电流843.5.4差示脉冲伏安法853.5.5旋转电极脉冲伏安法853.5.6方波伏安法863.5.7脉冲伏安法的应用873.6电化学阻抗谱技术883.6.1电化学阻抗谱的基础知识903.6.2复合元件的阻纳933.6.3电极过程的等效电路993.6.4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技术1013.7电化学噪声技术1033.7.1电化学噪声分类1043.7.2电化学噪声测定1053.7.3电化学噪声分析107参考文献110第4章环境与生物电化学 4.1生物电化学系统1154.1.1BES的基本工作原理1164.1.2BES的产电过程1194.1.3生物质能源的产生1204.2微生物燃料电池1254.2.1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1264.2.2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1274.2.3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优点1334.2.4微生物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1344.2.5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1364.3微生物电解电池1384.3.1微生物电解电池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差异1384.3.2微生物电解电池的优点1394.3.3微生物电解电池的局限性1394.3.4微生物电解电池的研究现状1404.4生物电化学与环境监测1414.4.1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与环境监测1414.4.2生物芯片与环境监测1464.4.3生物电化学反应器与环境监测1474.4.4生物电化学的发展方向147参考文献147第5章电化学联用技术 5.1光谱电化学技术1545.1.1现场光谱电化学技术1555.1.2非现场光谱技术1655.1.3现场显微技术1685.2电致化学发光技术1685.2.1电致化学发光的特点1695.2.2电致化学发光的仪器结构1695.2.3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反应机理1715.2.4电致化学发光的基本类型1725.2.5电致化学发光的应用1755.3扫描电化学显微镜1795.3.1SECM简介1795.3.2SECM的实验装置1795.3.3SECM的工作模式1815.3.4SECM的定量分析理论1865.3.5SECM的应用1865.3.6SECM的展望1895.4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1895.4.1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1905.4.2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应用1915.5其他一些联用技术1935.5.1SECM和其他技术联用1935.5.2压电、红外光谱、电化学三维联用技术1945.5.3电化学�脖砻娴壤胱犹宀ü舱窦际�1955.5.4磁共振方法196参考文献198第6章电化学酶传感器 6.1酶的化学本质及其组成2026.1.1酶的化学本质2036.1.2酶的组成2036.1.3酶的特点2046.2酶促反应的电化学研究2056.2.1酶促反应的特点2056.2.2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2066.3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076.3.1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076.3.2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2086.3.3酶在电极上的固定化方法2106.3.4酶传感器的应用现状2126.3.5酶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2156.4酶基生物燃料电池2156.4.1酶基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2156.4.2酶电极的分类2166.4.3酶的活性中心2186.4.4外场对酶的影响2196.4.5催化机理2276.4.6酶电极的局限性227参考文献228第7章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和DNA传感器 7.1微生物固定化技术2357.1.1吸附法2367.1.2包埋法2377.1.3交联法2417.1.4微生物固定中的纳米材料2427.2呼吸型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2467.3代谢型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2487.4中介型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2497.5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的换频方式2497.5.1电流型微生物传感器2507.5.2电位型微生物传感器2517.5.3电导型微生物传感器2527.5.4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传感器2537.6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的应用2557.6.1在食品和发酵中的应用2557.6.2环境监测256参考文献256第8章电化学核酸传感器 8.1核酸探针2648.1.1核酸简介2648.1.2核酸杂交探针2668.1.3核酸适配子2688.1.4G�瞦uadruplex核酸探针2728.2核酸探针在电极表面的固定方法2738.2.1吸附固定2738.2.2自组装2748.2.3共价键合法2758.2.4生物素�睬缀退亟岷戏�2758.3电化学核酸传感器的信号检出2768.3.1基于电化学活性指示剂的杂交检测2768.3.2基于酶联反应的信号放大检测2778.3.3基于纳米材料的信号检测2788.3.4基于核酸体外扩增技术的信号放大检测2818.4电化学核酸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趋势283参考文献285第9章电化学免疫型传感器 9.1电化学免疫分析2919.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2939.2.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2939.2.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分类2949.2.3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抗原抗体固定方法2969.2.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表征3029.2.5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再生及更新3029.2.6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信号增强3039.2.7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应用3179.3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3209.3.1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3219.3.2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常见类型3219.4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3259.4.1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基本原理3259.4.2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种类3259.4.3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应用3279.4.4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前景328参考文献328第10章氧化还原自组装膜界面电子转移研究 10.1氧化还原自组装膜电子传递研究的电化学分析方法33810.1.1自组装膜33810.1.2自组装膜电子传递研究的电化学分析方法34010.1.3自组装膜长程电子转移的影响因素34210.2自组装膜上的KET电化学测量的氧化还原体系34310.2.1自组装膜长程电子转移理论简介34410.2.2标准速率常数k�遱的理论计算公式34510.2.3氧化还原体系K3Fe(CN)6-K4Fe(CN)6和亚甲基蓝-无色亚甲基蓝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的测定34710.3ET动力学的微观效应35110.3.1电子转移机理的基本概念35110.3.2ET动力学35210.3.3ET的微观理论35310.4氧化还原自组装单层膜的结构35410.5卟啉自组装膜电化学35510.5.1卟啉自组装膜的制备35510.5.2基于金属卟啉轴向配位的自组装研究35810.6SECM表征卟啉自组装膜在金电极上的成膜过程36110.6.1H2MPTPP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36110.6.2表征卟啉自组装膜在金电极上的成膜过程36310.6.3卟啉自组装单分子膜长程电子转移过程的SECM的研究36610.6.4巯基卟啉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过程中的分子定位366参考文献368索引371信息

封面

生物电化学

书名:生物电化学

作者:卢小泉

页数:374

定价:¥128.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122261441

PDF电子书大小: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