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

本书特色

[

通常,中华传统文化谈“道”少谈创造,西方文化谈创造少谈“道”,两个领域像两条道上跑的车,平行而不相交。刘仲林著的这本《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尝试将两者融会贯通,以“创造”改进中华传统“外学”之不足,以“道”改变西方创造学“内学”之缺憾,形成体现跨中西、跨文理、跨学科大视野的“中西会通创造学”。

本书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突出重点,详说细解。读者只要抓住创造“知行合一”的本质,在实践中体会“创造之道”,则领悟中西会通创造学精髓不难。

]

内容简介

[

刘仲林著的这本《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共分五篇十八章,包括绪论篇(创造学与东西文化)、知本篇(创造心性)、运思篇(创造思维)、用法篇(创造技法)、达至篇(创造境界)。其中,绪论篇是总论,阐述了创造与创造学的基础知识和演变脉络。知本篇重点是古今心性观的转化与提升。运思篇重点是创造思维及其逻辑问题。用法篇重点是创造技法及其应用。达至篇重点是创造境界的修养。

]

作者简介

[

刘仲林,河北乐亭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大学的创办人。

长期从事文理交叉科学研究,是国内知名的跨学科学研究专家,曾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中国交叉科学》主编。出版《跨学科学导论》《跨学科教育论》《现代交叉科学》等专著。

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早期从事创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出版《美与创造》《中国创造学概论》《科学臻美方法》等专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师从张岱年先生,从事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创新性发展及大众普及研究,系统进行中西会通、文理交叉的“创学”理论探索。出版《新精神》《新认识》《新思维》等专著,主编《中华文化精修入门》《亲证中国哲学大智慧》《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普及著作。

]

目录

绪论篇 创造学与东西文化
本篇导言
**章 创造与创造学
一、中西创造观溯源
二、创造内涵的界定
三、创造学及学科性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一、中西文化的特质
二、中国新哲学理路
三、中西创造学构成
Ⅰ 知本篇 创造心性
本篇导言
第三章 古代:善恶之性的交锋
一、孟子和告子的大战
二、荀子“似黑马”出山
三、古代人性论点评
第四章 近代:生生之性探寻
一、易传独辟性蹊径
二、理学拓展性空间
三、六经责我开生面
第五章 现代:创造之性的觉醒
一、当代新儒家承启
二、创造性含苞欲放
三、综合创造展新心
第六章 西学东渐的创造之性
一、马克思的创造观
二、基督教的创造观
三、西哲中的创造观
Ⅱ 运思篇 创造思维
本篇导言
第七章 创造过程与创造思维
一、创造过程
二、创造思维
三、一阴一阳
第八章 意象思维与审美逻辑
一、逻辑学与美学联姻
二、审美逻辑要点综述
三、臻美推理与类比推理
第九章 概念思维与形式逻辑
一、形式逻辑要点综述
二、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三、形式逻辑推理特点
第十章 创造思维的互补结构
一、逻辑诸推理关系图
二、思维运动互补模型
三、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Ⅲ 用法篇 创造技法
本篇导言
第十一章 联想系列技法
一、典型技法——头脑风暴法
二、引申:自由联想系列技法
三、典型技法——检核表法
四、引申:强制联想系列技法
五、中国与联想系列技法发展
第十二章 组合系列技法
一、想象的本质:组合
二、典型技法——形态分析法
三、引申:组合系列技法
四、中国与组合系列技法发展
第十三章 类比系列技法
一、创造中的四大类比
二、典型技法——提喻法
三、引申——类比系列技法
四、中国与类比系列技法发展
第十四章 臻美系列技法
一、美的基本形态
二、美的本质与创造
三、典型技法——补美法
四、引申:臻美系列技法
Ⅳ 达至篇 创造境界
本篇导言
第十五章 转识成智的境界
一、中华文化再认识
二、转识成智展新知
三、道的内涵与修养
四、实践亲证事例
第十六章 明明德与法自然
一、儒家之道境界修养
二、实践亲证事例
三、道家之道境界修养
四、实践亲证事例
第十七章 日日新与见心性
一、易家之道的修养
二、实践亲证事例
三、禅家之道的修养
四、实践亲证事例
第十八章 创造大道致中和
一、知大本而达至境
二、创家之道的修养
三、实践亲证事例
四、创造大道致中和
附录
后记

封面

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

书名:中西会通创造学-两大文化生新命

作者:刘仲林

页数:481

定价:¥98.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201115733

PDF电子书大小:3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