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直声 百年尽瘁-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

节选

[

  《一代直声 百年尽瘁:梁簌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  邹平县境北狭南广,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南部多山,地质低洼,土质多黑土,尤其第六区孙镇一带土质微沙,土质适合种棉。从1932年初春开始,研究院每年都进行脱字美棉的种植栽培和品种对比试验,主要进行单本试验、株行试验、二行试验、五行试验,以作研究示范,并供训练部学生实习研究,选出好品种,以供大范围推广。1932年,研究院在霍家坡乡农学校讨论修订了《梁邹美棉合作社简章》,成立“梁邹美棉运销合作总社”。总社成立后,各村合作社一律为其分社。总社主要负责收购、贷款、评级、打包、销售、分配及选种等事务,即先由总社划定收花区域,收购各村分社子花或花衣,将所收籽棉去籽打包,将加工包装好的棉花统一运往济南等地,投入市场,销售后再按值发钱。分社则在村学和教育的基础上由公选出的社长和干事负责管理全社播种、轧花、收存、运送等事务,具体指导社员播种和种植。除此之外,合作社以实现经济生活的社会化为目的,期望以此建立“共营、共享、共有的社会资本及经济制度”,规定合作社盈余除提付年息6厘股金以外,20%为公积金,10%为职员酬劳,70%按社员运销额退还。他们还采取把合作经营所得财产逐步积累的方法,逐步提高公积金比率,增加集体财产。  1932年,邹平全县棉花合作分社还只有15个,总人数仅219人,面积共计44.47公顷,棉种数量仅4788斤;而到1935年邹平全县所有能种植棉花的乡村基本上都改种了纯种托里斯美棉,种棉户一亩地棉花收入是种粮的两到三倍。短短四年年无论棉田还是棉种都出现了极大增加。仅1935年3月底,就先后售出棉种36万余斤,当时就有报道称赞“梁邹美棉合作社,用合作方法,改善棉产品质,两年以来,成绩大著”②。1936年全国所有的产棉大县种植面积都有较大增加,山东省更是力拔头筹,种植面积较之去年增加了23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邹平农村经济的重心,仍以传统的棉花生产为主,进而发展成为种植加工配套一条龙生产,在全国颇享盛名。  1934年,由于合作分社的增多和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原有的总社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所以在研究院的指导下,调整原有体制,赋予各村分社一定独立性,改称其为美棉运销合作社,其联合机关改称“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联合会”。具体业务上也有所改变,主要业务收缩集中在运销加工等。联合会还制定了《村社办理收花过秤须知》《村社办理轧花须知》等条例,分发各村社,以确保棉花质量。同时为了宣传种植美棉和指导合作社的工作,发展合作事业,联合会还出版了不定期刊物《社讯》和《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联合会工作报告》,分发各村随时报告美棉合作社的情况。“在组织上,棉花合作社也*接近梁漱溟的理想。”①教育是推广的主要手段。强调基层组织,村一级不断举行会议以提高水平并对社员就合作社的管理和组织作进一步的训练。比起其他合作社来说,棉花合作社更是围绕着村学进行活动的。  但是鉴于种子有限,技术人员不足,且种棉户发展过快导致粮食种植锐减,全县人民吃粮紧张,研究院对种棉农户资格和面积做了一些限制。客观来说,正是这些限制,同时也暴露出梁漱溟所领导的乡村建设的先天不足,揭示出其乡村建设*终失败的内在原因。首先,由于种棉户发展过快,导致全县吃粮紧张,因而合作社规定,土地必须优先种足够的粮食,剩下的才可种棉,否则不借种子,不予贷款,这无疑限制了土地少农民种棉的机会,而将种棉收益全部赋予富农,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出现了富农控制合作社的趋势。有的农户千方百计种棉花,政府不给他优良种子就用退化种子,不给他肥料贷款就自己借贷买肥料,这样收花时就出现退化棉种和优良棉种混杂的问题,影响了棉花质量,激化了阶级矛盾。其次,由于合作社数目的增加,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监督指导作用也日益下降,争权夺利现象层出不穷。  ……

]

内容简介

[

  《一代直声 百年尽瘁:梁簌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系统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实验的相关内容,以及不同时期相关实践者和学者对其乡村建设实验进行的各种讨论和争议,试图全方位挖掘梁漱溟乡建思想与实践的深层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冀望对今天的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村改革,尤其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

作者简介

[

  崔慧姝,女,1983年生,山东临沂人,法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法政学系,主要从事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政策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目录

导论**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一、选题缘由二、选题的现实意义三、选题的理论意义第二节 研究回顾一、关于梁漱溟的研究二、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的研究三、关于对梁漱溟乡建思想及实践争议的研究第三节 创新点和不足一、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二、研究存在的不足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章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状况与乡村建设运动**节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状况一、外患内战交攻二、政治秩序失范三、农民生活困苦第二节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概况一、定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二、徐公桥:中华职业教育社三、邹平: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第二章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节 乡村建设之思想基础一、儒学与佛学思想二、文化哲学思想三、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节 乡村建设理论之具体阐发一、中国社会特殊论二、“老根新芽”说三、社会本位教育主张四、先农后工的经济道路第三节 乡村建设实践之邹平实验一、组织机构二、教育改革三、农业改革四、经济改革五、社会改革第三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于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批评**节 独立评论派和中国农村派一、独立评论派二、中国农村派第二节 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批评一、研究路径和方法论之批评二、文化哲学基础之批评三、中国社会分析之批评四、“以农业引发工业”经济路线之批评五、知识分子作用之批评第三节 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批评一、与反动势力相关联之批评二、具体建设措施之批评三、土地问题之批评四、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实效之批评第四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批判**节 “批判梁漱溟反动唯心思想”运动一、运动缘起二、毛泽东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批判第二节 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批判一、文化基础之批判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根源之批判三、中国社会特殊论之批判第三节 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批判一、“反动性”之批判二、具体措施和实践效果之批判第五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之批评意见的再思考**节 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批评意见的分析和再考量一、文化之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二、社会进步之革命与改良的抉择三、论争观点之再评价第二节 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批判意见的分析和再考量一、批判背景:革命意识形态全能化二、批判主体:知识分子的两难困境三、批判态度:观念先行的彻底否定第三节 现代化语境中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再审视一、伦理本位、职业分途之再讨论二、第三条道路之再讨论三、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之再讨论四、乡村建设具体措施之再讨论五、乡村建设之参与式发展再讨论第六章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及争议的现实审视**节 传统儒家文化之于现代社会一、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定位二、传统儒家文化的现实功用第二节 知识分子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一、传统社会下的中国知识分子二、知识分子价值之再评判第三节 乡村建设实验之于新农村建设一、“走自己的路”与新农村建设二、文化繁荣与新农村建设三、乡村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四、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结语参考文献

封面

一代直声 百年尽瘁-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

书名:一代直声 百年尽瘁-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

作者:崔慧姝

页数:272页

定价:¥68.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5-01

ISBN:9787201146683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