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节选

[

关于国际主义,列宁有很清楚的说明,就是:“**,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应当服从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第二,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民族,有能力和决心去为推翻国际资本而承担*大的民族牺牲。” 可以认为,列宁和俄共当年确是有此决心和努力这样去做的。这是他们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的,因为不如此,他们一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围攻和敌视下,当时也看不到任何生存下来的希望和可能。而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把俄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所在和进一步胜利的出发点、大本营,因此,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会认为,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保卫苏俄而战,同样是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所以,随着1919年德、匈等国革命相继失败,苏俄愈加孤立之后,共产国际迅速开始提出“保卫苏俄”的口号,要求各国共产党必须以此为斗争的*重要的目标之一。 德、匈等欧洲国家的革命浪潮在1919年就逐渐趋于平息了。列宁很快就承认:关于世界革命将“简单、迅速、直接地实现”的预言已经失败了,“在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延迟爆发的情况下”,如何使“无产阶级政权和苏维埃共和国也能够存在下去”,成为摆在共产国际面前*现实,也是*严峻的问题。就在欧洲革命停滞的几乎同时,列宁敏锐地发现亚洲的革命浪潮却在蓬勃兴起。1919年朝鲜的三一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等等,都反映出东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正在殖民地宗主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后院造成剧烈动荡的局面。这种情况燃起了列宁新的希望。 在1916年上半年,列宁曾深入地研究过帝国主义形成及其命运问题。他当时就特别注意到马克思过去不大注意的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相信处于历史*高阶段的欧洲资本主义,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剥夺压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为生的。他甚至认为,资本主义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程度之所以比不上俄国,欧洲的社会主义政党及其第二国际之所以会被机会主义或修正主义者主导,根源也正是因为欧洲的资产阶级用剥削掠夺殖民地的额外利润培养了大量工人贵族。 显然,欧洲各国没有能够紧接着俄国十月革命后迅速爆发革命,正好印证了列宁的上述推断。而东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则进一步促使列宁注意到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各国维持其统治的重大意义。这种情况让列宁想到,既然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相当部分工人贵族化而失去了阶级的意识和革命的动力,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推动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来根本动摇帝国主义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进而根本动摇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加速欧洲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觉悟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呢?……

]

内容简介

[

《“中间地带”的革命:靠前大背景下看成功之道 》是我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少数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这本书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靠前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入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何以能由靠前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终竞被所推翻?

]

作者简介

[

杨奎松:著名学者,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专家。
主要著作《“中间地带”的革命》(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奖图书)、《读史求实》、《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2008)、《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009)、《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等。

]

封面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书名:“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作者:杨奎松

页数:554

定价:¥88.0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4-01

ISBN:9787203067962

PDF电子书大小:12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