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相关资料

[

在台北诚品书店的畅销书柜上看到这本书,一开始以为是与机械修理有关的书,由于题目很吸引人,便信手翻阅起来。作者是政治哲学博士,曾经应聘一家咨询公司主管,但不到5个月就辞职,然后开了一家小型的摩托车修理铺。本书是在他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富有哲理。他之所以离开这个“不适合于一个自由的人”工作的地方,是因为他想摆脱这个越来越抽象的世界,回到一个与物质世界紧密相连的、脚踏实地的真实世界。这本书出版不久就登上当年《纽约时报》最佳非虚构类图书榜。它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它颠覆了鄙视劳力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馆长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显然是自《美国精神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之后最令人信服的论述。克劳福德对现代的工作场所进行控诉,细数它让我们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撼。同《能干的法贝尔》(homo faber)一样,他在书中描述了教育体制如何摧残我们的天性;但更胜一筹的一点在于,克劳福德在书中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思想将长存。

  里翰.萨拉姆(reihan salam),《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杂志副主编

  马修.克劳福德这本书令人叫绝,深入分析了实践活动的真实状况,由此探讨修理工的道德观和形而上学。书中既有审视和反省,也摆出了各种证据,相辅相成,完美地结合,让人欲罢不能。

  哈维.曼斯菲尔德(harvey mansfield),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

  马修.克劳福德写了一本豪迈勇敢的书,不可不看。《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通过强有力的例子,证实了手工艺业不朽的价值。有别于那些被视为传统智慧的科技术语,该书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指明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重新与物质世界建立起深入的、必要的联系。关心人类工作未来发展的人绝对不能错过该书。

  杰克逊.利尔斯(jackson lears),《拉里坦》(raritan)季刊主编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短小精悍,探讨了什么叫卓越,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美国人对卓越的忽视。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纽约时报书评》

  有力地阐述了需要动手的技术工作的特殊价值。

  《华尔街日报》

  出版季中的一匹黑马……本书充分证实,不管是建房子还是修理漏水的厕所,懂得如何制作和修理东西通常远比没有任何实际技能的“知识工人”更加有用。

  《波士顿环球报》

  人们对现代经济的需求与回报心生不满,这种不满已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克劳福德的书就像是一场及时雨。

  《纽约客》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可能会颠覆人们关于劳动的偏见,让你重新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或者你如何度过周末)……本书不仅充满热情,同时也意义深远。

  克里斯托弗.谢伊(christopher shea)《华盛顿邮报》

  克劳福德的文字相当直白明了……虽然最近的媒体报导已经让《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一书炙手可热,但现在我们的文化的确需要这本书。

  苏珊.索尔特.雷诺兹(susan salter reynolds),《洛杉矶时报》

  充满惊喜的巨作。

  《达拉斯晨报》

  克劳福德在辩论中借用了大量他人的智慧。他对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加以诠释,并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广泛进行注释。同罗伯特.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克劳福德的书也揭示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做这些工作,以及为什么工作的方式非常重要。

  《时代周刊》

  我阅读过的书中最为励志的一本。

  《slate杂志》

  对工匠工作最有力的支持……相比有关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其他书籍,本书有理有据,文字也更加优美。

  加拿大《国家邮报》

  克劳福德在《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里着眼的是大问题,探讨的是国家文化逐渐开始对体力劳动不屑一顾,丧失了过上幸福生活必需的部分要素。

  尼利.塔克(neely tucker),《华盛顿邮报》

  激动人心。

  《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认同矩阵(approval matrix)专栏

  克劳福德的文字条理清晰,毫不矫揉造作,虽语带讽刺但态度谦逊有礼,这也让《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成为了新一代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同波西格一样,克劳福德在谈论哲学时丝毫不死板教条。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随着繁荣发展时期内的众多价值观逐渐崩塌,成百上千的工作逐渐消失,《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也许来得正是时候。

  《新闻周刊》(newsweek)

  在《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这本才气横溢的新书中,克劳福德从哲学的角度给大家展现了如何来选择行业。当代文化对体力劳动百般不屑,但本书对这种价值观进行了强劲有力的抨击。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学者,他放弃了白领工作,开设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在这本鼓舞人心的书中,他大胆地向当今美国有关工作意义的观念发起了挑战。

  《达拉斯晨报》

  强劲有力地阐述了体力劳动的价值。

  马修.巴特斯(matthew battles),《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出版短短3天,《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就一跃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23位。在接下来的三周内,它又连续重印5次。在《纽约时报杂志》发表5000字的摘要后,读者们在该报网站上留言评论称:“毫无疑问,这是我在13年看过最出色的文章。谢谢。”“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好文章。读时百味杂陈。有高兴、羡慕、妒忌、认同感、还有无力感。”还有评论称:“你难以想象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我希望它能代表某种思想转变的开始。”也许美国人已经找到他们的指路明灯。

  《金融时报》

  要说探讨工作的动脑和动手这两个方面,克劳福德是最合适的人选,这点绝无夸张……书中蕴含着重要的真理。至少人们应该去想想,不要去湮灭在无形的办公室工作中,而是去掌握某种手工技巧。这样可以让人过上经济上更富足、更为丰富、而且更加充实的生活。

  乔治.卉斯托克(george whisstock),《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一书中,既有精彩的回忆,又有哲学方面的探讨,对如何理解和创造工作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这两个方面得到了独一无二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克劳福德彻底颠覆了职场,激发了读者思考自己每周5天每天8个小时的人生的价值所在。

  读者zocolo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就独立思考、自立和动手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和探讨……独立的手工技能可以同时让人用脑和用手,现在正是开始重新学习这些技能的时候。

  newsweek.com

  精彩且颇具影响力的分析……激发社会进行批判,激励个人进行反思……

  《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作者克劳福德既是哲学家,又是摩托车修理店店主。他在这本‘动手 能力’的颂歌中对制造和修理物品的 能力加以赞美……作者使用机智幽默的文字,介绍了自己作为手艺人和摩托车修理店店主的经历,并且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哲学思想。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重点书评

  多年来我读过最出色的一本书。对现代教育、工作和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马修.德安科纳(matthew d’ancona),《每日电讯报》

  大师级的作品

  《经济学人》

  非常有趣,文字简单但意义深远……克劳福德同时也充分展现了 ‘爆粗口’的精彩运用……

  《摩托车世界》(cycle world)

  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孩子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经济应该怎样来运行?这些哲学问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书中既有丰富有趣的故事,也有发人深思的真知灼见,还有幽默风趣的文字。这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书籍,读时让人沉醉其中,读后让人念念难忘。

  路易.德.伯尼埃尔(louis de bernières)《泰晤士报》

  一本充满力量的新书。

  大卫.威利茨(david willetts),英国高等教育大臣,《每日电讯报》

  这是新一代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让数百万在工作中感觉身犹在神已远的人深有共鸣。

  《金融时报》

  简单精炼、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卫报》

  本书是美国的畅销书,但其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也完全符合英国的情况……书中对偶像崇拜的反对、洋溢着的自信、以及不动声色的幽默,都会让人乐在其中。

  《每日电讯报》

  恰如及时雨,极具信服力。

  《泰晤士报》

  尽管本书针对的是美国的情况,但英国的情况与书中描述的一切几乎完全一样。

  伊恩.杰克(ian jack),《卫报》

  文字意蕴深厚。

  菲利普.布朗德(phillip blond),著有《红色保守党》(red tory)一书

  一鸣惊人……触动人心,迅速成为全美畅销书籍,引起广泛的关注。

  《纽约时报》

  文字虽少,但亲切动人,富含真理……句句深得我心。

  莱昂内尔.施赖弗(lionel shriver)

  文字优雅,幽默风趣

  英国《泰晤士报》

  该书虽然短小,但震撼人心,值得广泛进行讨论。

  《苏格兰前锋报》

]

本书特色

[

这是一部为工匠精神正名的作品,一部探讨机械化生产时代如何重拾工匠精神的作品。它颠覆了鄙视体力劳动者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探索和思考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本书作者是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摩托车修理工。他对现代的工作场所进行控诉,细数它让我们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种种罪行,令人震撼。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教育体制如何摧残我们的天性,并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更丰富、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本书作者认为,大学是一张通往广阔未来的门票,但并不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如果你有学习的天赋,愿意将时间花在钻研学问上,那么,就带着工匠精神去上大学,深入地学习。如果你对上大学没有兴趣,那你要知道,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并不一定要经历那些磨难。即使你必须要上大学,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再学习一门手艺。你应该成为一位独立的工匠,而不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前软弱无力的、或低级别的“创造者”。

]

内容简介

[

出版以来,本书先后荣获《出版人周刊》年度畅销书、《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名利场》年度十佳作品、《旧金山纪事报》年度畅销书、《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年度畅销书、《华尔街日报》假日好书推荐、《金融时报》编辑推荐奖等奖项。

   用自己的手去制造和修理东西本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现在似乎在社会上销声匿迹了。幸好,这本书将这种精神重新带回我们身边。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和物质世界脱节,感觉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很多不想读大学却被逼着读,接着又进办公室做白领的人,对他们来说,生活似乎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的轨迹前行。这本书让人们见识到手工行业与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它告诉我们,手工业一样可以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是一条值得选择的人生道路 “后工业化”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手工劳动,是否还需要工匠精神?克劳福德用**手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告诉我们,手工劳动在认知、社交和心理等方面都有具有积极的意义,认为手工劳动即将消失的观点不仅荒谬,而且存在问题。工匠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满足感。无论做什么,只要带着工匠精神全心投入,你就能够感受到工作真的是有意义的,而你也绝对不只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面前显得软弱无能的“创造者”。

  ??? 湛庐文化出品

]

作者简介

[

政治哲学博士、摩托车修理工。

  不到14岁就在社区担任电工的助手,15岁成为保时捷汽车修理店的修理工,从高中到大学的7个暑假都在兼职做电工。

    大学毕业后继续电工的生活。后来因为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博士。

    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华盛顿的一家智库工作,5个月后离职开办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

目录

中文自序 重新把握生命的真谛 序 言 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第1章 手艺人的实用艺术◆ 手艺人的满足感◆ 体力劳动也需要智慧◆ 艺术、手工艺与流水线◆ 工作的未来是重回过去第2章 动手与动脑 ◆ 蓝领工作的退化◆ 白领工作的窘境◆ 人人都是爱因斯坦◆ 工匠的淡泊第3章 做自己物品的主人 ◆ 摩托车这头蛮驴◆ 失踪的机油尺与傻瓜报警灯◆ 主体性与自主性◆ 贝蒂妙厨巡航摩托车◆ 被替代的主体性第4章 黑手的教育 ◆ 想要当学徒◆ 弦论◆ 良师益友◆ 诊断与鉴定◆ 积极投入◆ 突破自我◆ 把笨蛋行为当作理想第5章 从业余到专业 ◆ 摩托车古董收藏家◆ 开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填写维修单◆ 抓狂、本田马格纳与形而上学第6章 格子间的矛盾 ◆ 索引与摘要◆ 不负责任的学问◆ 为什么要读大学◆ 团队合作与企业文化◆ 工作群体≠团队第7章 边做边想 ◆ 欧姆定律与泥泞的靴子◆ 消防员和国际象棋大师的隐性知识◆ 测试程序与经验判断◆ 谁来编写维修手册第8章 工作、休闲与全心投入◆ 改装店的行规◆ 化解工作与休闲的紧张关系◆ 快乐如猪嬉泥浆结 语 合作与独立自主 ◆ 平等是一种贵族理想◆ 失败很重要◆ 共同世界里的个体主体性

封面

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书名: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让工匠精神回归

作者:[美]马修·克劳福德

页数:204

定价:¥45.9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213060700

PDF电子书大小:1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