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影里的丝路繁华

节选

[

《时代光影里的丝路繁华/读者丛书》:  阳关雪  余秋雨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竞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竞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

]

内容简介

[

  《时代光影里的丝路繁华/读者丛书》为“读者丛书·人文甘肃读本”之一。《时代光影里的丝路繁华/读者丛书》主要围绕甘肃的历史沿革、文物古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从各类图书、期刊、网站精选美文26篇汇编成册。所选文章多为名家名篇,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强,让读者在阅读美文中认识甘肃,理解甘肃,是一部宣传甘肃人文历史的通俗读本。

]

目录

阳关雪/余秋雨敦煌秋日/刘白羽敦煌沙山记/贾平凹悬泉汉简中的丝路繁华/张德芳五城记之兰州/余秋雨漂不散的皮筏子情结/雷志义夜兰州/武国荣兰州,别样的城/汪小平回乡记/许锋作为机密的地图/葛剑雄铜奔马的疑阵/毕淑敏尕海湖:神灵驻守的湖泊/窦贤从敦煌到嘉峪关/阿成大美甘州/周步白兰瓜/毕淑敏奇葩——记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王家达甘肃美食地理/何强陇之面/李西岐炊烟下的那片土地/林野到了塞外,才会相信一些事/张佳玮黄河象:尘封45年的绝版记忆/禄永峰丝路旧镇——行走渭水河谷/鼠曲草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马伯庸因为一座城/平原李晓洋:跟着爷爷修壁画/蒋肖斌老曹——一个《读者》老编辑的怀念/郑元绪致谢

封面

时代光影里的丝路繁华

书名:时代光影里的丝路繁华

作者:读者丛书编辑组编

页数:205页

定价:¥24.0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01

ISBN:9787226054369

PDF电子书大小:14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