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简明语言哲学/陈嘉映/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节选

[

不难看到,间接证实和直接证实的思路是《逻辑哲学论》里复杂命题和简单命题思路的翻版。维特根斯坦在那里需要找到语言和现实的接触面,这个接触面落实到简单命题和简单事态的直接对应。不过,维特根斯坦更多是从语言意义的逻辑着眼,而逻辑实证主义更多从知识论着眼。在可证实原则里,分析的尽头不再是无法经验的逻辑终点,而是“我现在看到在一个蓝色底子上有一红色方块”这样的直接经验。西方哲学有一个源远流长的设想:找到“一切知识的绝对无可怀疑的出发点”。有了这个出发点,再配合以严格的数理一逻辑方法,我们就可以放心拓展人类知识。  这条总思路很成疑问,可证实原则并没有解开这些疑问。首先,一个陈述是可证实或不可证实的,往往很难判定,尤其当一个陈述中包括脆、易溶的、导电体这类“性向词项”的时候。我们也许不难同意7这个数字是神圣的无法证实,但李鸿章功大于过能证实吗?不能证实吗?可证实原则本身可以证实吗?很多论者不断尝试为可证实性提出有效判据,但*终也未能建立一个足够普遍而又清晰的判据。  那些公认为可证实的陈述,究竟怎样得到证实也并不清楚。我现在看到在一个蓝色底子上有一红色方块是怎么得到证实的?靠我自己的感觉吗?用自己的感觉来证实自己的陈述是种奇怪的证实方式。由别人来证实吗?他怎么知道我看见没看见?看见的是什么?  间接证实同样有疑问。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证实这把钥匙是铁制的这样的陈述,通常,他们不会只靠一次实验来断定什么结论,然而,实验要重复多少次才算可靠呢?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很难给出一个普遍有效的规定。而要达到绝对的证实,既然一次不够,恐怕就会永远不够。卡尔纳普于是认为,即使像这把钥匙是铁制的这样简单的命题也无法获得充分证实而将始终保留为假说,并因此建议用confirmation(核实)取代verification(证实)。如果证实所涉及的不是单个对象,而是门类、普遍的真理或自然事件的法则,情况自然更糟。所有物理定律都只能是假设,只能够逼近真实而非得到*终证实。  一般认为石里克持强证实原则:“我们的预言实际上是否成为真的?在每一次单个的证实或证否的实例中,一个‘确证’总是不含歧义地回答‘是’或‘不是’……确证是终极的。”①但面对上述困难,他也曾说,关于物理对象的命题要求无限数量的证实,所以归根到底并非绝对为真。纽拉特则走得更远。他虽然也区分记录句子和非记录句子,但他认为不存在*基本的记录句子。命题和假设并无明确区别,所有的命题其实都是假设,一切证实都是假设性的、不完全的。他否认有任何命题是不可修正的,哪些是*基本的记录句子也仍然含有约定,牵涉多种因素,即使这里有一张桌子这样简单的句子,也牵涉到观察者、概括名称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个记录句子更严格地写成:张三某分钟记录:张三某分钟说:张三发现有桌子,但这些改写后的句子仍然包括个人和集体的名称等约定。纽拉特就此提出了著名的边航行边修船的比喻:“不可能把终极确立的纯粹记录句子当作是科学的出发点。不存在什么白板状态。我们就像必须在茫茫大海上翻修船只的海员一样,永远不可能在干船坞上把它拆下,并用*好的材料加以重建。”②纽拉特的这一想法后来在蒯因那里得到更充分的阐述,我们在第十一章还将谈到。  即使解决了以上疑问,可证实原则仍然只适用于陈述句。即使陈述句是数量*大的并且是*重要的一类语句,它们之外还另有别种语句。我们该怎样把可证实原则应用到疑问句、命令句上呢?在分析哲学的道德研究中,有些人倾向于把命令句理解为伪装的陈述句,例如把门关好!这个句子多多少少相当于我希望你把门关好或你将会把门关好或如果你不把门关好,就会出现某种情况等等。我希望你把门关好是陈述什么的呢?据说是陈述说话人的某种心理状态。这些说法虽然勉强把各种句子都还原成了陈述句并从而使可证实原则成为适用于一切类型语句的普遍理论,但不难看到,这种转换相当任意,而且将在道德哲学领域导致不少似是而非的议论。③逻辑实证主义者的首要兴趣始终是科学哲学,他们阐释语言的时候,几乎只关心科学命题的意义。卡尔纳普承认,一个无意义的句子满可能联系于某个想象,表达某种感情,这些具有心理学上的重要性,但在逻辑上毫不相干。  ……

]

本书特色

[

有两种基本的框架可供选择,一是以哲学家为线索,一是以问题为线索。两种框架各有利弊,本书做了混合式的安排:前面的四章谈论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共九章依次阐论20世纪一些*重要的语言哲学家。此后,第十四章先扼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进而探讨指称/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十五章先扼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进而探讨字面/隐含这个基本问题。第十六章从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了陈嘉映老师对语言哲学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看法。

]

内容简介

[

有两种基本的框架可供选择,一是以哲学家为线索,一是以问题为线索。两种框架各有利弊,本书做了混合式的安排:前面的四章谈论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的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共九章依次阐论20世纪一些很重要的语言哲学家。此后,第十四章先扼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进而探讨指称/意义这一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第十五章先扼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进而探讨字面/隐含这个基本问题。第十六章从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了陈嘉映老师对语言哲学的一些主要问题的看法。

]

作者简介

[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白鸥三十载》、《说理》与《价值的理由》等,主要译著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和《维特根斯坦读本》、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J.奥斯汀的《感觉与可感物》等。

]

目录

**章 导论
1.语言哲学题解
2.古希腊哲人对语言的思考
3.罗马、中世纪对语言的思考
4.几位近代哲学家的语言观
5.语言转向
6.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
7.语言哲学和语言学
8.语言哲学和逻辑学
9.语言哲学发展的脉络
一般参考书
第二章 语言哲学的一些常见概念
1.词义与句义哪个在先
2.语句与命题
3.索引词
4.类语句与例语句
5.使用与提及
6.语义上行
7.“是(存在)”的四种意义
8.“是(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
9.悖论
10.对象语言/元语言
11.真值
第三章 意义理论
1.“意义”词群
2.意义的指称论
3.意义的观念论(意象论)和联想论
4.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
5.意义的可证实理论
6.意义的成真条件论
7.意义的使用论
第四章 索绪尔
1.施指/所指
2.任意性原则
3.约定
4.语言/言语及共时性/历时性
5.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参考书
第五章 弗雷格
1.概况
2.意义与指称
3.概念与函式
4.语句与命题
弗雷格参考书
第六章 罗素
1.概况
2.逻辑原子与亲知
3.罗素的一般语言理论
4.描述语理论(摹状词理论)
5.关于描述语理论的争论
6.“缩略的描述语”与逻辑专名
罗素参考书
第七章 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及其转变
1.概况
2.事实与物
3.图像论
4.基本命题与充分分析
5.不可说
6.中期思想转变
早、中期维特根斯坦参考书
第八章 逻辑实证主义
1.概况
2.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
3.意义的可证实原则
4.卡尔纳普
5.人工语言、逻辑语言
逻辑实证主义参考书
第九章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1.语言游戏
2.“意义即使用”
3.家族相似
4.私有语言论题
5.自然理解VS充分分析
后期维特根斯坦参考书
第十章 日常语言学派
1.概况
2.莱尔
3.奥斯汀论日常语言
4.言语行为
日常语言学派参考书
第十一章 蒯因
1.概况
2.对两个教条的批判
3.语言学习与观察句
4.不确定性论题
5.本体论承诺和本体论相对性
蒯因参考书
第十二章 乔姆斯基
1.概况
2.转换-生成语法
3.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4.转换-生成语法与语义问题
5.普遍语法与语言能力(语言官能)
6.关于“遵行规则”的争论
乔姆斯基参考书
第十三章 专名、可能世界、语词内容
1.专名之成为问题
2.指称性与描述性
3.“不定簇理论”
4.固定指号和孪生地球
5.关于固定指号和孪生地球的评论
6.语词内容与概念-意义
第十四章 隐喻与隐含
1.塞尔与戴维森论隐喻
2.莱柯夫/约翰森谈隐喻
3.字面意思与隐喻
4.语境与语义条件
5.蕴含与分析
第十五章 语言与现实
1.信号与字词语言
2.区分、对应、本体论
3.语言与思想

封面

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简明语言哲学/陈嘉映/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书名: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简明语言哲学/陈嘉映/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作者:陈嘉映

页数:264

定价:¥39.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300170848

PDF电子书大小:13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