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外交思想史

本书特色

[

《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西方外交思想史》是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西方外交思想史的著作。作者在对外交和外交思想概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依据丰富的资料,对从古希腊、罗马到20世纪末约两千多年的西方外交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外交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外交思想进行了介绍、归纳和评价。
  《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西方外交思想史》观点正确,立论有据,资料翔实,结构合理。《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西方外交思想史》既可以作为高校国际政治学、外交学等涉外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对该主题有兴趣的学术界人士、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种社会人士的阅读书。

]

作者简介

[

王福春,男,1962年11月出生,江苏省江都市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1996——1997年,曾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进修一年。近年来,先后出版或合作出版《赫鲁晓夫—功过参半》、《地缘政治和中国外交》、《核阴云下的南亚》和《大欧洲:光荣与梦想》等专著和教材,并在《政治学研究》、《当代亚太》、《国际政治研究》、《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曾为美国弗里曼基金会和世界银行麦克纳马拉基金会成员,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1世纪初的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张学斌,男,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代表性论著为:《中国涉外法概论》、《经济外交与国际经济秩序》。
  张学斌,男,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代表性论著有:《中国涉外法概论》、《经济外交与国际经济秩序》。

]

目录

绪论浅谈外交和外交思想**篇 西方古代外交思想**章 古希腊的外交思想**节 《荷马史诗》与神话外交第二节 修昔底德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亚历山大的外交思想第二章古罗马的外交思想**节 古罗马的国际法思想第二节 恺撒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奥古斯都的外交思想第三章中世纪的外交思想**节 中世纪初期的西欧外交思想第二节 拜占庭帝国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神权外交思想第二篇 西方近代外交思想第四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外交思想**节 马基雅维利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布丹的国家主权学说第五章 荷兰和法国的近代外交思想**节 格劳秀斯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维格尔福特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黎塞留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卡利埃尔的外交思想第五节 卢梭的外交思想第六节 拿破仑一世的外交思想第七节 塔列朗的外交思想第八节 拿破仑三世的外交思想第六章 英国的近代外交思想**节 霍布斯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克伦威尔等人的均势外交思想第七章 德国和奥地利的近代外交思想**节 康德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黑格尔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梅特涅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俾斯麦的外交思想第五节 威廉二世的外交思想第八章 俄国的近代外交思想**节 彼得大帝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戈尔查科夫的外交思想第九章 美国的近代外交思想**节 富兰克林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华盛顿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杰斐逊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汉密尔顿的外交思想第五节 门罗的外交思想第三篇 西方现代外交思想第十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外交思想**节 威尔逊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罗斯福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萨道义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尼科松的外交思想第五节 张伯伦的绥靖主义思想第六节 希特勒的外交思想第十一章 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节 杜鲁门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及杜勒斯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肯尼迪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尼克松的外交思想第五节 卡特的外交思想第六节 里根的外交思想第七节 摩根索的外交思想第八节 丘吉尔的外交思想第九节 撒切尔夫人的外交思想第十节 阿登纳的外交思想第十一节 勃兰特的外交思想第十二节 施密特的外交思想第十三节 戴高乐的外交思想第十四节 密特朗的外交思想第十五节 雷蒙?阿隆的外交思想第十二章 后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节 布什的外交思想第二节 克林顿的外交思想第三节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第四节 布热津斯基的外交思想第五节 亨廷顿的外交思想第六节 梅杰的外交思想第七节 布莱尔的外交思想第八节 科尔的外交思想第九节 施罗德的外交思想第十节 希拉克的外交思想结束语 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外交思想史的研究参考书目

封面

西方外交思想史

书名:西方外交思想史

作者:王福春

页数:312

定价:¥39.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301058756

PDF电子书大小:10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