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思想实录(人文卷)

节选

[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
  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四项基本观念;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
  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亦即认为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所谓合一,指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在春秋时即已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里认为,礼是天经地义、即自然界的必然准则,“天经”与“民行”是统一的。这里天是对地而言,天地相连并称,显然是指自然之天。孟子将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人性是天赋的,所以知性便能知天。但孟子没有作出明确的论证。《周易大传》提出“裁成辅相”之说,所谓裁成辅相,就是使天地之化接受人的范围,使万物委曲成就。《文言传》提出“与天地合德”的理想,与天地合德即与自然界相互适应,相互调谐。
  汉代董仲舒讲天人合一,宣扬“天副人数”,陷于牵强附会。宋代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四字成语,在其所著《西铭》中以形象语言宣示天人合一的原则。但也承认天与人的区别。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
然。“天人合一”的观念,与西方所谓“克服自然”、“战胜自然”有很大的区别。在历史上,中西不同的观点各有短长,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改造自然的辉煌成绩,但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时至今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统一,确实很有必要。
  ……

]

内容简介

[

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如果将这三项基本功能进一步提炼,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学的使命,那就是——保护和传授、创造和丰富、传播和应用知识与文化。一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可以表现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也可以表现为向社会提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依据,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推动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贡献,都必须以学术创新为根本,这是大学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源头活水,也是大学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北京大学诞生于110年前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北京大学的使命就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新的知识推动全社会的思想启蒙和精神解放,推动智慧之开通和实业之振兴,从而为实现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促进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作出应有贡献。

]

目录

序文化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 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 关于中华文明史的理论思考 “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谈谈困扰现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 假若危机明天来临——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对亚洲价值观的思考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关于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的建议 艺术问题 “埃尔金大理石”:文化财产的归属问题历史 《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  毛泽东与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内在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替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官僚政治制度史研究为例的点滴思考 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肯尼迪政府是怎样观察和利用中苏分歧的? 诗国:王莽庸部、曹部探源 和林访古 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哲学 漫谈伦理道德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唯物辩证法 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研究提纲 中国的佛教与儒教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过程的时空结构和时间向度——兼评西方历史哲学的两个命题 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提出创建“中国马克思学”——迎接21世纪马克思学的第三次来潮 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起源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走向真正的世界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 “全球伦理”的可能依据 关于财富的尺度问题 关于我国科普事业宏观战略问题的思考跋

封面

北大学者思想实录(人文卷)

书名:北大学者思想实录(人文卷)

作者:杨河 主编

页数:651

定价:¥7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301136034

PDF电子书大小:15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